2018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会将于8月24日召开。图为2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千龙网记者李金鑫摄
原标题:北京大兴将开展麋鹿保护自然申遗
千龙网北京8月21日讯(记者李金鑫)8月24日是麋鹿回归祖国33周年,2018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会将于24日当天召开,而大兴区将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着力开展麋鹿保护自然申遗、建设北京南海子文化博物馆、举办南海子麋鹿文化大会等重要项目和活动。
第38处麋鹿中心将落户山东弥河湿地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野生动物,俗称“四不像”,距今已有300多万年的生命历史,是我国堪与大熊猫媲美的珍稀野生动物。大兴南海子地区是麋鹿的科学发现地、本土野外灭绝地、重引进地。通过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麋鹿生物学研究与技术集成、迁地保护种群建立等举措,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使麋鹿保护种群不断复壮,麋鹿保护因此被誉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样板”。
33年来,麋鹿中心分别向湖北石首、浙江慈溪、河北滦河上游、北京动物园,江西鄱阳湖等地直接输送了497只麋鹿,建立了37个迁地保护种群,现今迁地保护种群数量达到1800只左右,占全国总麋鹿保护场所的72%。
据悉,8月24日在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会上将正式向山东青州弥河国家湿地公园赠送麋鹿15只,至此麋鹿中心建立的全国保护地种群将达到38个。
首次公开发布麋鹿健康与栖息地生态监测指标
新闻发布会上在全国首次公开发布了麋鹿健康与栖息地生态监测指标,这项监测是迄今国内外第一次针对濒危物种将单一指标与综合指标统筹分析,为判定濒危动物健康状态提供科学数据的指标体系。更重要的是这次监测形成的大批量数据,成为了麋鹿种群健康指标标准制定的对照组,成为了构建麋鹿种群健康数据库的奠基石。
据介绍,这是首次在全国范围开展反映麋鹿健康状况的多项指标的监测检测工作,调查了迁地保护场所麋鹿种群数量;监测麋鹿身体内环境、保护地外环境的稳定性;检测麋鹿应激、繁殖、营养、消化、免疫能力;系统采集麋鹿栖息地生存要素、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北京麋鹿苑麋鹿遗传多样性监测数据。
据了解,我国麋鹿重引入是濒危物种保护的重大科学实践。物种的灭绝和濒危与遗传多样性低有着密切关系,遗传多样性低,会加大濒危物种在变化环境中的灭绝风险,导致麋鹿遗传多样性很低的因素包括主要栖息环境破坏、人类过度捕猎、疾病和较低繁殖率等。现有种群是18只麋鹿的后代,研究表明,近交系数高,种群杂合度低,遗传多样性严重衰退,这也是所有濒危物种的共性问题。
加强麋鹿监测,不但能掌握麋鹿基因多样性状况、变化趋势与进化潜力,还能对上述主要威胁因素制定对策,降低灭绝风险,为物种长远生存奠定基础。
开展麋鹿保护自然申遗
为积极建设麋鹿文化品牌,大兴区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将着力开展麋鹿保护自然申遗、建设北京南海子文化博物馆、举办南海子麋鹿文化大会等重要项目和活动。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2)发布的《物种引进指南》认为,中国麋鹿重引进项目是全世界138个物种重引进项目中最成功的15个之一。大兴区将积极推进麋鹿保护申报自然遗产工作,提升公众保护自然、关爱自然的责任意识。
与此同时,大兴区将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建设北京南海子文化博物馆。博物馆拟建设规模3万平方米,以麋鹿文化作为重要内容,集中展现以麋鹿为代表的北京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成果,展示皇家苑囿历史文化遗产,开展生态保护与科普教育研究,为社会提供体验历史文化、感受生态文明的重要场所。
图为麋鹿在吃草。武亦彬摄千龙网发
图为过河的麋鹿。武亦彬摄千龙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