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各省市“抢滩”智慧检务:江苏升级“案管机器人”辅助办案
AlphaGo(阿法狗)大胜韩国围棋高手李世石。Watson(医疗认知计算系统)用十几分钟,读完2000万页医疗文献,给出医疗建议……人工智能的惊艳表现,屡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在国内司法领域,“智能应用风”早已刮起,作为智能辅助办案的探索者、领跑者,江苏省检察机关将打造“阿尔法”检察官,定为今后一个阶段的目标。
8月21日,江苏召开第三次全省检察机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基于已在全省推广的“案管机器人”,江苏省检察院检察长刘华明确了更高的定位。
“使开发的系统具备获取信息、记忆、学习、决策等能力”,刘华说,要以需求为导向,带动产品研发,“防止检察技术拖着业务走”。
澎湃新闻(wwww.thepaper.cn)记者从会上获悉,这次网信会议,不仅是江苏省检察机关自2016年网络信息化建设启动以来“两年成绩单”的首次公开展示,也是江苏省检察院在智能应用激烈竞争背景下吹响的“冲锋号”。
江苏检察案管机器人“两年考”
“大家好,我是小苏。大家一定还记得,去年网信会议上首次亮相的刑事办案智能辅助系统吧……”
21日召开的江苏检察机关第三次网信会议上,案管实体机器人以呆萌的面孔、可爱的声音亮相,担任主持人,给在场的检察官及媒体记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个被称为“小苏”的机器人,可以接待律师和案件当事人,还可刻录电子卷宗、提供案件办理信息等等。
“小苏”以人格化的形象示人,似乎在轻快地诉说着江苏检察机关信息化的故事。据江苏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6年4月,江苏省检察院成立网络工作领导小组,从全省选调12名业务和技术骨干组成网信办,这是“故事的开头”。到如今,这个队伍日渐壮大,承担核心研发任务的检察官和工程师达到260多人。
江苏召开全省检察机关第三次网信会议,图为检察官演示机器人如何辅助办理刑事执行案件。澎湃新闻记者 邱海鸿 图
作为服务办案的智能辅助系统,“案管机器人”继去年8月上线之后,已逐步在全省启用,它能帮助检察官办理侦查监督、公诉、案件监督等业务,贯穿整个办案流程。同时,还能对检察官办案打分。
该款机器人包括案管大数据应用平台、检察官绩效考核等多个系统。
据江苏省检察院公诉一处副处长孙勇介绍,针对交通肇事、危险驾驶两类案件发案量高,江苏省检察机关为缓解案多人少矛盾,将刑事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先用于办理这两类案件。
根据澎湃新闻记者的观察,这款机器人的研发过程其实就是“教会”机器办案的过程,让机器对检察官审查案件思维进行模仿,最终重构检察官办案的流程,使得检察官办案从书面向网上转变。
孙勇表示,截至目前,机器人已辅助办理上述两类刑事案件上万件,审查逮捕的办案周期缩短了一半,共发现取证违法及证据瑕疵问题3000多个,既提升了办案的质量和效率,又规范了司法行为。
譬如,今年4月份,苏南一家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容留卖淫案,就因为“机器人”的提醒避免了错案的酿成。
智慧检务“抢滩战”
纵观全国检察系统,多个省市正在寻找大数据辅助办案的解决方案。除了江苏之外,表现亮眼的省份,东有上海、浙江、山东,北有北京,南有广东,西有贵州,中有安徽。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品新看来,江苏研发的智能系统贯穿检察官办案的全流程,属于全国智能辅助办案研发的“集大成者”,“取得的成果在全国的位次很靠前”。
刘品新评价说,江苏检察机关以一线检察官的需求为导向,依据统一的系统标准开发多个软件,并融合在一起,做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并最终将所有软件应用于全省范围。其做法契合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提出的“智慧检务聚焦科学化、智能化、人性化”要求。
案管实体机器人“小苏”担任会议主持人。澎湃新闻记者 邱海鸿 图
检察信息化或将迎来新一轮蓬勃发展的热潮。据刘华披露,今年以来,“后来者”湖北、云南、河北等10余个省份也相继出台智慧检务发展规划,有奋起直追的势头,大家似乎都想在智慧检务这一“抢滩登陆”战中拔得头筹。
“江苏在这场比学赶超的发展大潮中,先行探索,初战告捷,但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我们丝毫不能松懈,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刘华提醒江苏的检察官不要“骄傲自满”。
站在江苏检察机关网络信息化启动第三年的坐标上,刘华提出了新的目标,即“五年任务三年完成”,也就是提前两年建成“三位一体(网上、掌上、实体)信息化检察院”。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对于建设信息化检察院,2016年4月,江苏省检察院提出过“358”战略,即3年初步建成、5年基本实现、8年全面提升。
做智能辅助办案的AlphaGo
“刚开始,个别领导同志积极性不够高,觉得抓网信偏离司法办案主业,耗时耗力耗财,对相关项目的研发和应用不够支持。后来,质疑的声音一直伴随,尤其是在软件项目上线试行初期,‘机器办案’需要一定的学习时间,智能办案不‘智能’也引发过干警吐槽。”刘华在会上坦言。
刘华说,上述问题有一定“市场”,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因噎废食只会前功尽弃。因此,领导要多下基层、跑部门,及时掌握干警思想动态,耐心细致地开展疏导,逐步消除各种不解和误解,为网信工作争取更多的“铁粉”。
不过,刘华认为,除了个别质疑声音之外,不少检察官真实地反映了“用户体验”,即少数智能软件与实际办案还存在差距。
案管机器人“小苏”担任会议主持人 。澎湃新闻记者 邱海鸿 图
针对提升机器辅助办案的智能化水平,打造一款检察版的AlphaGo(阿法狗)。刘华表示,需要在深度挖掘需求端上多下功夫。具体而言,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需求:
一是司法办案人案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需求。因为这类地区办案资源紧张,向网信要质效的需求较为迫切,产品智能化要求更高。
二是一线使用者的需求。产品好不好,最终要由实际使用者评判。所以,产品研发、运行、应用过程中,要征求一线使用者的意见,最大限度地将需求与程序设计深度融合。另外,还可以邀请检察业务专家、岗位能手参与“流程穿越”,全程体验“触点”,提出需求建议。
三是各级院领导决策管理需求。领导通过大数据平台,快速地对相关地区案件办理情况、发展趋势等进行宏观了解,有的放矢地开展精准调研。
研发一款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AlphaGo检察官”,是否意味着让机器人替代检察官办案,或者检察官完全依赖机器人办案呢?
刘华引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的话说,“智慧检务是要用好智能手段,而不是依赖智能手段。如果过度依赖智能手段机械办案,检察官就会变成办案机器,办案能力可能不升反降”。
刘华说,检察官在组织智能办案辅助系统研发和应用中,对反映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主观恶性、量刑情节、悔罪表现等需要司法判断的主要因素,要提示办案人运用司法经验,在法律与现实间综合考量,保障案件效果,而不是简单交给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