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杂交小麦引领中巴农业合作 “一带一路”合作成果惠及两国人民
[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巴基斯坦记者 刘畅):今年是“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5周年。5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国与巴基斯坦在杂交小麦领域的研究与合作不断推进,所取得的成果不仅将造福巴基斯坦农民,也将为中国的农业科技走向世界开辟一条新路。 近日,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农业大学,记者见到了来自白沙瓦瑞吉村的农民弗里杜拉。他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他在自家地里种植了来自中国的杂交小麦,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开始种植杂交小麦之后,我发现杂交小麦的产量是以前的一倍以上,所以我的收入也增加了一倍多。我非常开心,因为我可以把孩子们送到学校读书了。我会建议我的亲戚朋友也来种植杂交小麦。” 目前,巴基斯坦全国有44%的耕地用来种植小麦,巴基斯坦人早饭吃的“恰巴蒂”(注:一种粗面饼)、午饭和晚饭吃的馕,都由小麦制成,小麦的生产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但是,巴基斯坦小麦单产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巴基斯坦的农业科学家们一直在想办法引进产量更高的小麦品种。2016年,白沙瓦农业大学专家得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发的二系杂交小麦应用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主动找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下属的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请求合作。白沙瓦农业大学农学系教授穆罕默德·阿里夫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北京杂交小麦,是因为北京杂交小麦的技术在全世界独一无二:“全世界都在研究杂交小麦,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像中国一样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北京杂交小麦是世界杂交小麦技术的一个先锋,通过这个技术,可以轻松地大量生产杂交小麦的种子,又不需要太多劳动力进行辅助。这个技术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技术,这是一套中国自己的技术体系。” 从2010年开始,在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北京市及国家自然基金委、巴基斯坦基金委的联合支持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化集团下属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白沙瓦等地建立了杂交小麦试验基地,进行适宜巴基斯坦应用的杂交小麦新品种创制。同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还专门建设了云南元谋杂交小麦试验基地,与巴基斯坦方面进行同步试验工作。经过长达7年的努力,2017年,在白沙瓦农业大学的试种取得了显著效果。阿里夫教授表示,如果将北京杂交小麦推广到整个巴基斯坦,将为国家节约出大量耕地:“巴基斯坦全国种植小麦约900多万公顷,总产量是2600万吨,平均单产每公顷2700多公斤。在中国团队的帮助下,中国杂交小麦可以很轻松地达到每公顷6000公斤,这是我们本地生产的两倍以上。如果我们的目标产值是2600万吨小麦,那么在引进中国杂交小麦之后,我们可以节约出大量土地,用于种植其他农产品。 目前,白沙瓦农业大学正在进行北京杂交小麦的进一步试验工作。与此同时,在巴基斯坦进行北京杂交小麦示范和推广工作的还有巴基斯坦佳德农业研究与服务有限公司。早在1999年,该公司就引入中国杂交水稻,并在巴基斯坦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尝到甜头的佳德农业研究与服务有限公司于2012年与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签署协议,率先引入中国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进行市场开发。公司总裁沙鲁克·马利克说,巴基斯坦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受益颇多,希望中巴农业合作可以同时惠及两国:“在中巴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政府已经制定政策来帮助和促进巴基斯坦的种子种植。因为在农业中,杂交种子和常规种子的生产是农业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最昂贵的一部分,因为它需要耗费巨大的进口,巨大的人力和高效的监管。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政策对巴基斯坦有利,同时,我们有肥沃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好的教育水平,我想这些可以帮助我们的国家和中国。” 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馆前任科技参赞、现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泽米尔·阿万先生是中巴杂交小麦合作项目的推动者,也是“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巴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的见证人,他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梦,也是巴基斯坦人们的梦,‘一带一路’不仅对中国有利,对全世界也有利,哪个国家加入‘一带一路’,都会过得更幸福。中国的杂交小麦产量很高,巴基斯坦也希望产量增加,对巴基斯坦农民有利,对国家有利,对我们粮食安全保障有利,所以我们希望和中国在小麦杂交方面加强合作。”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