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最大创新作文大赛鼓励学生写诗:激发诗心,让想象力驰骋
以文为梦,不负韶华。作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作文赛事,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和课堂内外杂志共同主办的第13届课堂内外杯创新作文大赛(小学、初中组)全国总决赛颁奖典礼暨创新作文作家大讲堂8月6日在科学会堂举行。引发热议的是,大赛不仅让学生们比拼作文,还考写诗。
中高考不要求写诗并非歧视诗歌
“题目太出乎意外了,完全没有意料到会让我们写诗。”来自重庆荣昌宝安中心小学的郭钰玲说。
大赛组委会负责人介绍,本次试题由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课堂内外资深编辑等专家教授组成的命题评审委员会拟定,要求阅读三首中外古诗和现代诗,写一篇关于自然的作文和一首小诗。真实的体验、新鲜的表达、独特的感悟是评判的主要原则。
江西省上饶中学今年有三名学生入围全国总决赛,带队老师燕艳一直在考场外耐心地等待。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谈起本次作文考试让学生写诗,她也有自己的理解。“从国家这几年高考的方向来看,对古典诗歌越来越重视,高考三分之二的诗歌内容都在初中阶段学习,除了背诵还要学会赏析,所以我们日常也会教导学生写诗,在放松之余,锤炼文字,让学生展示真性情。总的来看,这次考试题目留给学生的发挥空间很大。”
“孩子天然是诗人,我们就是要激发他们的诗性和诗心。”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柏华十分推崇孩子们写诗,她自己也翻译了很多国内外的诗歌和儿童读物。王柏华教授谈到,诗不是神圣的,不是所谓的诗人才能写诗,它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东西。在比赛这样的场合中让孩子们现场写诗,可能会让很多初次尝试写诗的学生认识到原来自己也是可以写诗的,以此激发他们写诗的热情和潜力,鼓励他们以更多形式进行自我表达,也能激励他们重视传统文化。
“今年大赛突出了诗文一体,题目非常好,把孩子们放入了最辽阔的时间、空间里面,任由他们的想象力驰骋。”对获奖学生的诗词作品,著名诗人树才也给予了中肯的评价。他说,学生们的文字超越了他的想象,有很多精彩的句子令人印象深刻,有诗意,又有见地,比如:“自然是什么?自然是可以看的,可以听的,是可以触摸的。”“回溯到亚当夏娃,人就是自然,自然就是人。”“自然被城市夺走了本真。”树才认为,诗歌是一种巧妙的语言,寄予着生命的情怀和无限的想象力,诗文之道就是发现和表达自由心,通过描述与世界的关系,发现真实的自己。他鼓励同学们,写诗作文不要给自己太多限制,要凭着一颗自由心,放飞想象力。
“脑袋生锈了就变成了石头,玩木头人的孩子也变成了石头。钟不动了也变成了石头,如果世界定住了都变成石头。”
“张嘴巴,吃下太阳!闭嘴吧,吞下太阳!张嘴巴,吐出太阳!让太阳带着你的嘴巴,翱翔。”
8月6日,在第13届课堂内外杯创新作文大赛(小学、初中组)全国总决赛颁奖典礼暨创新作文作家大讲堂上,参赛的中小学生们听完著名诗人、翻译家树才先生的“什么是一首现代诗”的诗歌写作课,现场5分钟便作出了很多充满奇思妙想和童趣的小诗,令树才这个写过1000余首现代诗的大诗人也赞不绝口。
“学习写现代诗,先要沉浸在一首好的诗里面,一个字一个偏旁去理解消化。”树才认为,模仿是最快的方式,学习《在路的中央》,你就可以写在讲台中央、在水中央......有无数种选择。写诗就是写自己的感觉,写自己的看见、听见,各种奇妙的想法。他介绍自己的写作经历,鼓励学生大胆写,甚至“乱写”。
“我曾经为指甲刀都写过三首诗。生活中任何一件事物都可以作为写诗的对象,写诗要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便是诗。一个字,也是诗。”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和课堂内外联合主办,得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等38所双一流高校的支持。截至第十三届,大赛累积全国参赛中小学生1400余万人,参赛中小学校17000余所。
8月6日,第13届课堂内外杯创新作文大赛(小学、初中组)全国总决赛颁奖典礼暨创新作文作家大讲堂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729名中小学生经过初赛、复赛的激烈角逐,从全国2686所中小学校的96万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最终,来自重庆市育英小学的曹静晗、北京海淀实验小学的翟颢然、江苏盱眙二中的吴佳霏、成都七中万达学校李沚璇等20名同学荣获特等奖,大赛还评选出一等奖80名,二等奖300名,三等奖若干。
大赛组委会还分别为10位对教学有创新探索的教师和10位对促进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卓有成效的校长,授予了“创新成就奖”和“卓越贡献奖”,并对30所“创新作文教学示范学校”和100所“创新作文大赛基地校”授予了证书。特等奖获奖者吴佳霏表示,虽然学业紧张,仍会坚持对文学和诗歌的追求,用一支笔,写出与众不同的曼妙人生。
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陈晓明教授指出,创新作文大赛是一场高水平的作文比赛,也是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作文赛事,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人对文学的热爱和创作的激情。文章是一个人思想抱负的寄托,不仅是外界对作者的重要评判依据,更是自己赖以完成理想、改变世界的“正道”。他希望新一代青少年能够担负起文化发展的重任,积极提升文化素养,努力传承民族文化。
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漆永祥教授认为,创新作文大赛希望学生发挥特长,用文字来抒发心情,“敢说、想说、大胆说”,写出青年独有的充满朝气的文章,不要老气横秋故作深沉。他希望青年写作要着眼于生活,着眼于社会,不要沉溺于厚重的历史,也不要空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