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李海默:美国民主党方面对于中美贸易战之反应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海默】
目前学术界有一种意见倾向于认为,在2016年大选期间,中国学界一些学者对于特朗普的意外蹿红崛起,批判不够强烈,警惕性不够高,反感度不够深,对于政治正确性的维护立场不够坚定,进而导致中国在对于特朗普问题的理解上发生了严重误判。
这种意见理所当然地认为如果2016年是希拉里成功当选,现在的中美关系一定会更好而非更坏,而对比之下特朗普主政的未来,不仅充满了各种道德与实务层面危险,中美关系的既定存在与长远发展都将受到极大的挑战。
笔者对此的个人看法是,这种意见未尝完全没有一番道理,但其问题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民主党有一种过于玫瑰色的遐想。
实际上,当前中美关系大的走向恐怕不是哪一个政党单方面就能轻易决定和做出重大改变的,而且2016年特朗普的胜出也是美国人内部自己选择的结果。另外,我们需要充分注意到,即使共和党在控制和约束特朗普方面非常乏力软弱,民主党在近期中美贸易摩擦方面的表态也丝毫没有更好一些。
相对而言,从整体层面讲,因为共和党目前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全面在握,对于挑起中美摩擦当然要负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但是民主党近期许多政客的轻率发言也是非常让人警惕和忧虑的。挑起中美摩擦更像是两党“共业”,而非仅由共和党一家负全责。
民主党人支持特朗普挑起贸易摩擦的人士中,最有名的当然是党的高层大佬舒默(Chuck Schumer)。舒默既曾公开说特朗普各项政策中他唯一不那么反对的就是对华强硬(特别是在知识产权议题上),又曾在另外不同的时空场合里抨击特朗普对华还不够强硬,并曾警告特朗普与中国签贸易协议不要出卖美国。
舒默,图片来源:wiki
另外,前段时间,当特朗普政府决定放过中兴后,美参议院6月18日以85票赞成通过2019年度国防法案,其中包括恢复制裁中兴的条款。而四名推动恢复制裁中兴的参议员就包括共和党议员卢比奥(Marco Rubio)和科顿(Tom Cotton),以及民主党的舒默和荷伦(Chris Van Hollen)。
除了舒默,民主党人中还有不少与他思路相近似的。
比如说,密苏里州的民主党籍联邦参议员Claire McCaskill就公开告诉媒体,她认为在中美经贸关系中,中国常常扮演了“欺骗者”(cheater)的角色,因此美国针对中国采取行动是有必要性的,但是她反对对美国的传统盟友加征关税的做法。
又如,印第安纳州的现任民主党籍联邦参议员Joe Donnelly直白地说,为美国农民利益而战,是一个超越了民主、共和两党政治分野的共识性议题,并且发表声明宣称他与特朗普有共同打击那些“坏的竞争参与者”(包括中国在内)的愿望(shared desire to crack down on bad actors)。
又如,加州的民主党籍联邦众议员Brad Sherman公开对媒体讲,美中间贸易摩擦的发生不应怪罪特朗普,而是中国方面于18年前就已经发动了。Sherman更强调说,2000年时有65%的民主党人都不同意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他试图告诫民主党的同事,不能因为现在的特朗普政府在拥抱他们过去的政治纲领,于是民主党人就放弃那些过去所站立的位置。Sherman更直说,这些年来积累的贸易赤字导致美国人丧失了200万个工作岗位。
再如俄亥俄州的民主党联邦参议员Sherrod Brown在六月底公开投票反对一项可能会限制特朗普发起关税战的权力的法案的通过(而该项法案居然是由两位共和党议员提出),在回答媒体的相关提问时,Sherrod Brown大咧咧地直言:“这项法案的通过可能对中国有利,而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通过它呢?”
6月中,当特朗普政府威胁准备对约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时,共和党人欢迎特朗普向中国出击,但是认为通过加征关税实现目标并非好的策略选择,许多民主党人则衷心支持特朗普加征关税的举动。
美国政论界也很早就注意到许多民主党人对于像TPP与NAFTA这样的经贸架构都是反对的,而且民主党整体上比共和党要更加怀疑推进自由贸易可能带来的益处。
笔者在2016年年底一则刊于观察者网的小文中曾指出:在某些具体细节节点上,特朗普“与两院居于少数地位的民主党人间实现和解也并非完全不可能”,而特朗普有可能在某些特定时刻“会以‘让两党都不停尽力追逐争取他特朗普’为策略,为个人总统地位的利益最大化服务”。现在我们看到部分民主党人也随着特朗普对华贸易摩擦的大旗起舞,大致恐怕也是我这种预判的部分应验。
也许有的读者会认为俄亥俄、印第安纳、密苏里这些州的民主党人多半可能是因为要与共和党对手竞争,谋求获取更多选民支持(关于此点,参阅笔者文章)而这样倾向采取对华强硬路线的。这样看诚然有其一番道理,但是,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是,此类立场近于政治中间派(而非激烈反对特朗普一翼)的民主党联邦参议员们 (centrist Democrat senators)是持续存在的。更遑论民主党在贸易议题上本就有不少内部的分裂和不一致意见。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当年奥巴马试图在与别国协商贸易协议时绕过国会权威而行,近30名民主党人联袂投票反对。
此外,从深层次计谋的角度讲,是否还存在一种可能,即特朗普掀起贸易摩擦的最终结果可能导致他的满意度下跌,进而有利于民主党的卷土重来?(《华盛顿邮报》就有一篇报道认为特朗普的贸易摩擦主张可能会使国会众议院共和党人丢掉不少席次,NPR最近也有类似报道)如果是这样的话,作为民主党人而支持贸易摩擦,等于是变相地送特朗普一程,推他进入下台的快车道。
另外,历史地看,民主党里的一部分人也确实有对华高度强硬的思维传统。
比如说,克林顿总统当年力促中国加入世贸,当然比今天的特朗普政权对华更为友善。但是,当年克林顿的副手戈尔副总统就认为很有必要和中国重新商议有关条款,以更好地保护美国工人利益和环境议题。当年甚至一度造成了支持戈尔的那部分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中保守一翼势力看起来非常古怪的短期合流现象。
鉴于现在民主党是政治舞台上的偏少数派,我们很难细致描摹出其对于中美贸易摩擦议题的整体立场,究竟是比共和党更凶狠还是更缓和。但有一点是基本可以断定的,即就算中期选举中民主党获得大胜,未来两年将对特朗普形成的体系性牵制和掣肘,在这样的场景里,“扭转中美贸易摩擦格局,实现全面对华缓和”都大致不会是一个备选项目。而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摩擦态度,也不大可能主要因为考量到民主党的取向即发生变化。
很多民主党人的确没有舒默那么强硬,但是他们也有对华不友善的一面,比如另一大佬,联邦参议院的沃伦(Elizabeth Warren)女士,虽然天天批特朗普,却同时将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摩擦解读为旨在促使中国进一步开放其市场,也就是说,语气中暗含了一段潜在的默许和肯定之意。
笔者认为,美国之所以要针对中国挑起贸易摩擦,究其根本实质,最主要仍在于中美之间的诸项差距正在日益缩小,中国崛起的势头难以有效阻遏,美国人,尤其是美国的精英阶层,普遍切身感受到了中国奋起直追带来的巨大压力。从这个层面上说,与其说美国人恨中国人或厌恶中国人,不如说美国人有点儿怕中国人,有点儿担心中国人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然而实际上,中美之间可以合作共赢、强强联合、美美与共、互益互补的领域有很多,作为东西方的两个超级大国,中美两国人民之间其实也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内在尖锐、深层矛盾。以太平洋之辽阔深广,完全可以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的共存和共同发展。
在2017年初刊于观察者网的一篇分析文章中,笔者曾指出:“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摩擦论调始终都悬于其政纲的核心,客观上存在以各种方式向中国‘呲牙’或‘亮剑’的可能性。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无论美国是安定繁荣还是动荡混乱,对于中国大陆而言,只有继续深化中国内部的改革,集中社会精力搞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巩固得来果实,以‘韬光养晦’的不变应‘波澜起伏’的万变,才能真正一步步,不懈怠不停滞地逐渐强盛起来” 。直至今日,笔者仍坚信这个基本看法。
正如今年四月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在更大力度改革开放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改善民生”,面对中、美贸易持续摩擦、角力的前景,面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全面抬头,我们应当以更大勇气和智慧坚定走改革开放、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道路,以国内的经济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为第一要务。如此,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当终能顺利实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