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火箭炮研究员韩珺礼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向记者透露,目前他正在着手“电磁弹射火箭炮系统”的相关研究工作。其目的就是希望在体积不作重大修改的前提下,提高火箭炮的速度,射程以及打击的突然性。使得对方在还没来得及反应的情况下,遭受打击。当然,这一技术的实现,就必然会和马伟明院士联手。所以,这将会是马伟明在三十余年以来,首次参与火箭炮方面的武器开发。
韩珺礼开发的120毫米制导迫击炮弹药。作为一个致力于研发精确制导弹药领域的专家,韩珺礼在中国诸多的弹药中都有建树,例如A-200火箭炮系统的制导,就是由它完成的。就在新时代装备发展会议上,韩珺礼富有远见的认为,未来的武器弹药在发展上,都开始向着防区外精确打击上迈进。传统的导弹系统造价昂贵,适装性差,导引头林敏度高,在诸多战场情况下的使用限制非常大。而传统的火箭炮系统在射程上不及战术导弹,远程打击的精度也欠佳。如果二者结合,势必会是潮流和趋势。
此前公开的一种电磁弹射器模型装置。以图中歼15模型为例,如果在辽宁舰上起降,歼15战机在理想条件下在远点(195米)起飞,最大能保证35吨以上的起飞重量(苏33极限为33吨以上)。而如果在近点(105米)起飞,则最大不到32吨。如果换上电磁弹射器,则皆有提高。如果将电磁弹射器应用在弹药发射上,则能给予弹药一个初始的加速度,相应的,弹药也能够做大做重,射程反而还会进一步的提高。
作为国际军火行业火箭炮领域当之无愧的大佬,中国在火箭炮系统上一直在创新。以前,制导火箭弹和战术弹道导弹之间可以共架发射。但是战术弹道导弹成本高,多数国家即使是引进了部分,平时也是舍不得使用。而火箭弹在射程上又不及战术弹道导弹。根据出口武器跳跃,动力射程超过300公里的武器,是禁止出口的。但是,如果使用电磁弹射器,其初始速度和滑翔射程,都不止70~100公里。再加上弹药自身的动力,射程上600可能也是没有问题的。(利刃/W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