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焦点资讯 营销之道 企业报道 淘宝运营 网站建设 软件开发 400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今日头条 » 正文

寻找心中的梁家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3  来源:企业800网  作者:新格网  浏览次数:911  【去百度看看】
核心提示:原标题:寻找心中的梁家河来源:学习时报|钱引安有人说,一片黄土地,两代领航人。当我们亲身走进那片塬墚沟峁,遥想当年艰难跋涉的奋斗历程,凝视岁月在大地留下的千沟万壑,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声音:那绝不是历史的巧合。作为陕西干部,我曾多次到过延安

  原标题:寻找心中的梁家河

  来源:学习时报 | 钱引安

  有人说,一片黄土地,两代领航人。当我们亲身走进那片塬墚沟峁,遥想当年艰难跋涉的奋斗历程,凝视岁月在大地留下的千沟万壑,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声音:那绝不是历史的巧合。

  作为陕西干部,我曾多次到过延安、走进梁家河,于我而言,每一次都是党性的淬炼、灵魂的洗礼,每一次都有新的思考和体悟。

  现在从西安到梁家河,一路高速飞驰,沿途望去,山川青黛、村舍错落,一派生机勃勃、安宁祥和的景象,很难让人想象出当年那个贫困、落后、荒凉到近乎原始状态的小山村的模样。

  把时间的镜头向前推进50年:上世纪60年代末,那时无论是定量供应的城市居民,还是土里刨食的农民,都苦苦挣扎在饥饿的边缘。一个不满16岁的青年,从首都北京来到黄土高原深处的梁家河,从此扎根在这里,一待就是7年。

  我常常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青年习近平度过漫长而艰苦的7年岁月?他在这里收获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为什么他始终对这片土地、这里的人民念兹在兹?当我们亲身走进梁家河,走进那片梦开始的地方,一切都会找到答案。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重回梁家河看望乡亲们,他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正如他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的那样,“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小山沟里有大学问,大学问蕴含大精神。今天,走进那排知青住过的窑洞,看到梁家河村史馆里泛黄的黑白照片,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炉膛火热,铁社里叮叮当当、挥汗如雨;红旗招展,打坝工地号子齐整、震天动地……群众家中,推心置腹、解开思想疙瘩;会议室里,一碗水端平、公平公道分配救济粮……每当社员有了难处,每当村上需要人“挑大梁”,群众总是将目光投向那个“做事公道”“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再难再苦都有了主心骨……一幕幕如电影场景般在脑海闪过,你会更加真切地体悟到,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拥护核心、维护核心,从“梁家河”出发,就会找到历史起点、实践起点和情感起点。

  思想从来都不是凭空而来的,伟大的思想必然植根于伟大的土地。延安是红色革命圣地,孕育形成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留下了无数令人敬仰、令人向往的红色故事。80多年前,我们党在这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造就了第一代领航人。40多年前,当一个满怀理想的年轻人踏上这片土地,当他的灵魂与这片红色土壤水乳交融、紧紧连在一起,这里的磨炼砥砺怎能不成为他刻骨铭心的记忆?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曾动情地说:“插队本身,这是一个标志,界定的一个阶段。在插队之前,如果我们有所知所获,我总感觉到了插队以后,是获得了一个升华和净化。个人确实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今天,当我们深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著作,你会更加真切地体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许多闪光,早在那个时候便已播下种子、萌芽生根。

  正是在梁家河,他目睹了乡亲们“经常是几个月都吃不上一块肉”“把草根一点一点地搂回来当柴烧”“一年到头也不洗澡”,真切感受到了中国老百姓的苦难。从此,百姓的疾苦始终感同身受,群众的冷暖一直牵肠挂肚,他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再也没有分开过。读懂梁家河,我们就能理解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所蕴含的沉甸甸的分量,就能找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情感源头。

  正是在梁家河,他坚持从实际出发,办起代销店、铁业社、缝纫社,解决了长期困扰群众的麻烦事。这些事情在现在看来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当时都是老百姓实际需要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后来所说的,小小的梁家河,让他“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今天,我们党正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还要像当年梁家河那样,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从实际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

  正是在梁家河,他“敢说、敢做、敢担当,公道正派,头脑灵活,又肯干”,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带领乡亲们治沟打坝、植树造林、学字扫盲,干成了许多难事。为什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能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想,这一切的秘诀,就来源于当年他在梁家河形成的敢于担当的品格,为党担当、为民族担当的信念。

  正是在梁家河,他养成了勤学善思的习惯,在“有时连肚子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坚持苦读深思,经常挑灯夜读,仅《资本论》就通读了3遍、写下了18本读书笔记。酷爱学习、博览群书,给当时所有接触过他的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前,我们党正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党的干部而言,要跟上新时代的节拍、实现新担当新作为,就必须增强“本领恐慌”意识,自觉把学习作为锤炼“八种本领”第一位的任务,通过学习涵养大格局、大视野、大气魄,全方位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

  苦难是一部书,打动人心的不是苦难本身,而是人面对苦难时的乐观、坚韧和抗争,是艰难困苦所淬炼出的真挚情怀和宝贵品格。只有历经艰辛而初心不改的人,才能真正肩负起历史的使命、时代的重任。

  (作者系陕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责任编辑:霍宇昂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皖ICP备2021004516号-14
企业800网 ·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