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扶摇》做错了什么?
作为今年为数不多播出的古装青春玄幻电视剧,一度备受期待的《扶摇》,实在没能像杨幂上一部作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一样成为影视类的大热门,网络播放量其实还好,收视率也还行,但真的没什么话题感和热度,前期争不过《镇魂》,中后程又被南派三叔的《沙海》和于正的《延禧攻略》后来居上。阮经天不再展露肉体之后,已经没什么人在去谈论这部电视剧了,感觉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主打曲目《凉凉》挪过来继续唱,也算是呼应电视剧当下的处境。对比归元天下的原著小说《扶摇皇后》,电视剧《扶摇》做了很大的改编。改编最大的风险在于得罪原著粉,不管改得好不好看,总之“不忠于原著”就是一大罪过。比较不幸的是,开篇处为了增强戏剧性做的情节调整又有剽窃的嫌疑,开局不利,后续再发力似乎也没能弥补。
原著小说中的女主角扶摇是“爽文”类网络文学中好勇斗狠的典范,亲手划破仇家脸这种事观众喜闻乐见,毕竟曾经大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还有挖眼珠子的血腥表现。可是好勇斗狠并不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精神气质,电视剧里扶摇(杨幂饰)的狠劲儿都用在了自己的身上,虐是虐,但是对外惩治对手、敌人就缺乏力度,损失了“爽文”最核心的要素:爽。
想要狠狠地惩治对手,同时又避免血腥残忍的野蛮手段,律法制度其实是一件用起来非常顺手的武器,且切合当下社会的主题。遗憾的是在电视剧《扶摇》的五洲世界观里,制度性的规范是一个空缺的环节。电视剧把心思都花在了礼仪的设计上,对五洲世界的运行规则缺乏合理的安排,无极(阮经天饰)和扶摇这一对五洲各地斗一遍,处境和遭遇都是相似的,循环往复让电视剧缺乏新意,没了新鲜感自然也就看不下去。
事实上,编剧根本就没有驾驭庞大世界观的能力。除了制度建构缺失,《扶摇》对五洲权力基础的理解上也是有问题的。最典型的是太渊的部分,居于统治地位的轩辕王族特殊能力是控制水,而太渊本身也被水患困扰,因此统治权力成立基础类似中国古代传说中治水的大禹。
但在电视剧中,这种控制水的能力仅仅作为血统证明,完全脱离了政治权力运作的范式。这种世界观架构的缺失导致两个问题,一是产生了一些与主线剧情无关的垃圾情节,二是让主政大臣颠覆昏君的行为看上去没有那么可恨。假扮太子的无极看上去就是个不谋其政的昏君,一点也不像卧薪尝胆、韬光养晦。
换个角度看,每一个章节几乎都是靠配角撑起主要故事情节的,第二十七集里扶摇甚至没有出现。缺乏规则与手段、在前朝政治上没有做体制预设使得这些配角情节呈现出高度的同质化,缺乏新意。即便表演上没有太大差池,也不具备吸引观众持续关注的能力。
回到人物上来,扶摇在延续“大女主”顶天立地、所向披靡的无敌设定之余,一度试图在精神上加以拔高,从不靠男人、胜过男人,走向取代男人心怀家国天下的更高境界,除了喊一喊“女人不需要男人,正像鱼不需要自行车”这样第一波女权主义时期的口号,也付诸实践,在前期的奴斗场环节和后期的姚城环节都有体现,奈何气势不足,观众印象最深刻的,可能还是扶摇和无极那些看上去像是在比武、实际在调情的浪漫主义武打情节。手段不够狠、气氛不够爽,想要表达的深层次的思想最后就浮于表面,停留在口号阶段。
再者,对于那些冲着唯美爱情来的观众而言,扶摇和无极这对男女情感推进较慢,观众伸手进去按头的心都有了,就是不正经谈恋爱。耗尽了观众的耐心,三十多集之后亲得再频繁,此时观众也不在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