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利益”网站近日报道,由于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目前处于大修状态,俄海军舰载航母兵面临无舰可上的尴尬局面。为了保持固定翼舰载机飞行员的着舰技能,有俄罗斯专家称可以与中国协商,在“辽宁”舰上进行上舰训练。
2017年10月,俄罗斯海军唯一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从叙利亚战场归来后终于迎来期待已久的大修和深度升级项目。自1991年服役以来,该舰在26年的服役生涯中从未接受过大修和升级,导致舰上设备老旧不堪。在该舰的多次部署中,航母曾屡次遭遇机械故障和致命坠机事故,以至于这次叙利亚部署有一艘远洋拖船跟随以防航母抛锚。
低迷的状态已经严重影响了“库兹涅佐夫”号的作战表现。在叙利亚作战中,该舰先是因锅炉黑烟问题而在驶向战区的途中屡遭嘲笑,然后在2016年11月13日,一架米格-29KR因拦阻索崩断,在盘旋等待中因燃油耗尽而坠海。2016年12月4日,又有一架苏-33战斗机在着舰中因拉断拦阻索坠海。由于库舰的糟糕表现,俄罗斯海军不得不提前结束该舰的作战部署,让其回摩尔曼斯克母港接受大修。
这次大修的一个重点是更换航母的8台K4蒸汽锅炉以彻底解决可靠性和冒黑烟问题,同时更换拦阻索系统以提高舰载机着舰安全性,并对航母的电子系统和武器系统进行升级。预计升级将在2020年结束,航母将在2022年归建。也就是从升级开始到航母归建的4年时间里,俄罗斯海航处于无舰可上的尴尬状态。
固定翼舰载机的上舰一直被形容为“可控坠毁”,这是因为级航母上有四条引人注目的拦阻索,舰载机尾钩会勾住其中的一根,使飞机在大约1.5秒内从240公里/小时的速度完全停下来。飞行员在着舰中不仅要全神贯注更具航母甲板助降灯来保持正确下滑道,在主起落架撞击甲板的着舰区时,飞行员还需要把油门推到全军推(非加力最大推力)。这样做是为了万一飞机错过拦阻索,仍然有足够推力再次升空。
着舰是一项高度专业性的技能,也是一种容易被遗忘的技能,舰载机飞行员需要不断练习才能使自己的着舰技能保持在水准线之上。虽然在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领土之后,黑海之滨的尼特卡岸基舰载航空兵训练基地重回俄罗斯海航的怀抱,后者也并投入大量资金予以升级改造。但这种陆上着舰训练并不能完全取代上舰训练,尼特卡的“库兹涅左夫”模拟着舰甲板是始终固定不动的,既不会上下起伏,也不会向前移动,并不能完全反映出航母着舰的真实状况。
因此俄罗斯军事专家弗拉基米尔·图奇科夫(Vladimir Tuchkov)对此忧心忡忡,他表示鉴于俄罗斯造船厂在管理这样一个大型项目上的能力,“库兹涅佐夫”号的现代化升级项目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延迟:“虽然摩尔曼斯克第35船舶修理厂承诺在2022年之前完成项目,但正如其他大型船舶维修醒目所证明的那样,这个日期肯定会被推迟。事实是即使根据俄国防部的计划,‘库兹涅佐夫’号的修复和现代化项目有可能被推迟到下个十年中期。”
图奇科夫表示如果俄舰载机飞行员在未来5年内只在尼特卡进行陆上着舰训练而没有获得真正的上舰训练机会的话,那么他们的着舰技能都将退化,等“库兹涅佐夫”号重新服役时,俄海航将没有会着舰的飞行员!
这意味着俄罗斯海航将不得不寻找一些替代方式来训练其在舰载机飞行员。在图奇科夫看来解决方案显而易见,俄罗斯必须与北京达成某种协议,使俄罗斯舰载机飞行员有机会在中国海军的“辽宁”舰上进行训练。这种“借船出海”的方式已经有成功先例,由于法国唯一一艘航母“戴高乐”号在2017年2月开始为期18个月的第二次中期升级,所以法国舰载机联队在今年5月的“切萨皮克-2018”行动中登上美国海军的“布什”号(CVN-77)核动力航母展开训练,维持舰载机飞行员的着舰技能。
图奇科夫认为“辽宁”号是“ 库兹涅佐夫”的姐妹舰,两舰在布局和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也就是说俄罗斯海航的苏-33和米格-29KR舰载战斗机在“辽宁”上降落和起飞不会遭遇任何兼容性问题。此外这种合作也能为中俄双方的舰载机飞行员提供相互学习、分享战术、技术和操作程序的宝贵机会。由于中国第二艘航母“山东”号即将服役,在中俄深化军事领域合作的大背景下,俄海航飞行员还是有可能登上主要作为训练舰的“辽宁”舰。
当然,目前这只是俄方一厢情愿的想法,至于能否最终见歼-15和苏-33同间起降的场面,还有待后续观察。
作者:阿姆斯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