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拒绝“悲情营销” 建设诚信电商市场环境
央视网消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18亿元,同比增长9.4%,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上升14.2个百分点。网络销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国网上零售额40810亿元,同比增长30.1%。
近年来,我国网络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各类网络消费支出快速增长,电子商务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在许多农产品营销宣传中,电子商务还可以帮助农民解决滞销“难题”,可谓一举多赢。
然而,有时并非“多赢”。今年5月,山西临猗县政府发出一份声明,指出多个电商平台发布“临猗苹果滞销”的营销策划,利用打“悲情牌”营销苹果,给当地果业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果农欲哭无泪,请求支援”的营销内容影响下,苹果获得巨大销量,但很多消费者拿到手的却是“坏掉的”果品。为以偏概全,甚至是虚假宣传买单的是消费者,更是当地的果品形象。无怪乎当地政府要发出这样一份声明。而对于“临猗苹果”这个品牌来说,“悲情营销”得不偿失。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2014年11月,“河南南召晚秋黄梨销售难,果农忍痛喂猪”的消息在网上流传。许多爱心人士专门赶到南召,却发现中了夸大事实的“套路”。2016年5月,“广东徐闻菠萝”滞销事件中,某网店以29.9元10斤包邮的承诺,发起“助农义卖”,1天卖出60万斤菠萝。然而大量客户收到的却是变质的菠萝,结果果农、商家、消费者三败俱伤。
“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诚信,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环。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和重要保障。靠“悲情”骗取公众爱心的行为,也许能迅速获得短期利益,但如果没有兑现承诺,将会被打上“失信”的标签。轻则是一时一地的利益损失,重则是扰乱正常的电商市场环境。不正当的营销手段不能带来长久利益,在这样的环境下,最终不会有赢家。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保持较高增速,但随之带来了各种问题。网上评价刷单、“定制”次等商品“专供”电商平台、商品造假以次充好、先提价再打折……失信现象屡见不鲜,电商诚信评级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对电子商务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严厉打击整治电子商务领域违法失信行为,鼓励在已有的限制新设立账户等13项联合惩戒措施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创新制定联合惩戒措施。重点关注“黑名单”失信主体,对逾期未整改的加大惩戒力度。6月,中国第一部电子商务领域的综合立法——“电子商务法草案”提请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三审……
规范电子商务市场,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是网络消费市场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设健康诚信的电商市场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消费空间,能让消费者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有效延续我国消费市场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