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业农村部:迁地保护江豚数量已过百,年添十头“江豚宝宝”
7月2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现场获悉,当前整个迁地保护项目的江豚群体数量已超过100头,其中每年有10头左右的幼豚出生,说明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作已初见成效。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发言中指出,为遏制长江江豚种群急剧下降的态势,农业农村部先后在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两湖建立了8处长江江豚就地自然保护区,在长江故道建立了4处保护区,在人工环境中建立了3个繁育保护群体,以及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离体细胞培养和保存等研究工作。
目前天鹅洲保护区的迁地种群已经从1990年投放的5头增长至接近80头,何王庙及安庆西江两处迁地保护区种群数量也分别达到14头、22头。
与此同时,人工环境中的长江江豚保种群体多次成功繁育,标志着我国人工驯养环境下长江江豚的繁育取得重要突破。人工环境中的3个长江江豚保种群体也已建立,2005年在武汉白鱀豚馆诞生的幼豚“淘淘”也创造了人工繁殖淡水豚类生存时间最长的科学记录。
尽管长江江豚保护工作初见成效,但其种群极度濒危的现状并未改变。
为此,农业农村部将依照《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进一步加强长江江豚就地保护工作,制定固定的考察机制,定期跟踪评估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及分布特征,切实做好长江江豚自然种群及栖息地的保护。同时,也将积极推动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作,新建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和推动长江江豚进水族馆,扩大迁地种群数量,降低系统风险性。
据悉,农业农村部今后还将在加强重点水域栖息地的保护,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严厉打击非法挖沙,整治涉水工程建设和水生污染,加快推进长江重点水域建设禁捕,动员社会力量六个方面,进一步开展长江江豚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