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如今大多数军舰上只有一门主炮?而且是单管的?这是长久以来很多公众的疑问。以中国海军为例,我们在1970年代发展的051型导弹驱逐舰,安装有2门双联的66式130毫米舰炮,到90年代建造052型驱逐舰,再到新世纪大规模建造的054A型导弹,052C/D和055型导弹驱逐舰,分别安装一门76毫米、100毫米和130毫米单管舰炮。在2000年进口的2艘俄制956E现代级驱逐舰安装2门双联130毫米主炮,而随后引进的2艘956EM改进型现代级驱逐舰,主炮数量则减少到一门,这是什么原因呢?
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舰炮在现代海军中的地位已经下降,主力水面舰都配备着反舰导弹,导弹成为舰对舰和舰对空作战的主要武器,大口径舰炮的作用只是在登陆作战的对岸轰击中能够发挥作用,其余都是辅助作战。
第二方面,以现代化先进舰炮的作战能力,水面舰艇安装一门大口径主炮就已经很厉害了。目前导弹驱逐舰上的大口径舰炮,都采用了水冷炮管,射速都大幅度超过陆军的同口径火炮。舰炮还普遍采用雷达光学火控系统,精确度也大幅度超过陆军火炮。
由于没有冷却装置,陆军大口径火炮的持续射速大大低于海军舰炮,例如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的最大射速为每分钟6~8发,这仅仅是指火炮射击第一分钟的爆发射速,152炮在进行急速射时,打不了两分钟就会炮管过热,射速会下降到3~4发/分钟,射击5分钟以上的射速更是降低到1~2发/分钟。所以,大多数陆军火炮的半小时或一小时的持续射速通常只有1~2发/分钟以下。
以色列的ATMOS2000型155毫米车载自行榴弹炮,52倍口径炮管,北约标准155毫米弹药,底排增程全膛榴弹射程达41公里。该炮使用了独特的辅助装填装置,最高爆发射速达到20秒内发射3发炮弹,但持续半小时的持续射速则只有35发炮弹,每分钟才1发多一点。
美军M777A2超轻型榴弹炮的急速射,炮击间隔大约7~8秒一发,每分钟爆发射速能打8发左右,这射速相当快了,大约只比中国05式自行加榴炮的自动装填机慢一点点。但这个速度也只能维持1~2分钟,随后要转入持续射击,速射降低到每分钟1发。
目前现役射速最快的大口径火炮是德国pzh2000榴弹炮,德国陆军要求的爆发射速1分钟12发,1分47秒20发,持续射速是1小时射击120发。中国军队自用型的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于2005年装备部队,随后又发展了05A型,目前已装备近30个炮兵营,总数量近500门。由于采用钢制药筒,是真正的全自动装填系统,不论是爆发射速还是持续射速都是世界第一,单车的火力远远超过美制M109A6火炮,甚至接近德国pzh2000榴弹炮。
尽管陆军火炮的爆发射速很惊人,但持续射速都不理想。比如德国PzH2000的射速是每分12发,但是每辆炮车备弹只有60发,也就是说只能持续射击5分钟。每门火炮配备一辆AGS弹药车,备弹335发,用每分12发的速度可以持续射击半小时。包括自行火炮在内的陆军火炮,都有一个展开-射击-收起-转移-再次占领阵地的过程,不具备行进间射击的能力。舰炮就没有这个问题,可以边机动边射击,火力投射效率也更高。
舰炮的射速一直大大高于陆军同口径火炮,一是舰炮结构设计热容量大,二是有水冷设等降温措施,可以保持高持续射速,这个陆炮就比不了。例如陆军的122毫米榴弹炮通常以间隔7~8秒一发的射速行8发急速射,然后就需要让炮管冷却几分钟分钟,然后再来一轮急速射,然后必须转入较低的持续射速,否则火炮容易故障事故。所以我们平时看到每分钟8发的射速,那是理论上的爆发射速,实战中达不到。这就是为什么电影里总是喊8发急速射的原因,最多8发,然后必须冷却火炮,不然会损伤火炮寿命。
我国最新型的大口径舰炮是HPJ38型单管130毫米舰炮,火力极为凶猛,可全自动装填,射速40发/分钟,采用单管单/双链路供弹、水套管冷却,采用70倍口径的长身管,能够发射杀伤榴弹、半穿甲爆破弹和两种制导炮弹。
我国的HPJ38型130毫米舰炮采用了先进的349型火控雷达和光电瞄准系统,能够自动测量初速,本舰运动量,摇摆量,自动装订高低射角和方位角,整个过程是全自动的,闭环的火控系统能够迅速实时修正弹道误差,高精度的随动系统能够控制舰炮稳定射击,在有效射程内能够做到百发百中。
美军的M109A6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最大爆发射速15秒3发,最大射速一分钟内4发,持续射速为半小时30发。可以用平均每分钟4发的最大射速射速持续射击3分钟,然后需要冷却炮管5分钟,然后转入每分钟2发的持续射击。如果想在5分钟内射击200发炮弹,需要一个18门制的炮兵营才行。而我国的130毫米舰炮即便是使用普通的非制导的底排增程杀伤爆破弹,也可以在远离海岸30公里以上,在5分钟内倾泻200发炮弹,打击或压制10到20个目标。火力相当于一个营的美军M019A6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