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脱贫攻坚在行动】都匀市:产业发展与易地扶贫搬迁共融共生
[ “知足了!”这是都匀市墨冲镇易地搬迁户韦国钊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今年初,韦国钊一家从白头村搬到了墨冲镇布依城移民安置点。 “没想到搬家不仅住上了新房子,还有了新工作,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得到了解决。”韦国钊笑着说,自己以前在浙江打工,回来后政府不仅让他们一家住进新居,给自己安排了工作,还贴心地为他们准备了价值上万元的“大礼包”——床、衣柜、沙发、电视、厨具等物品,让他们轻松拎包入住。 搬出深山,住进新家,过上新生活。近年来,都匀市“以区位优势确定安置点、以资源禀赋确定安置类型、以就业岗位确定搬迁规模”原则,探索出产城融合安置型、城镇安置型、茶旅结合安置型、中心村安置型4种安置方式,依托周边产业,采取“先就业后搬迁”“1+N”多元化就业、“N+旅游”等模式,加强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使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会发展、能致富”。 7月20日,“脱贫攻坚在行动·同步小康看贵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走进都匀市,探索都匀市如何将产业发展与易地扶贫搬迁共融共生,助力脱贫攻坚。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标” 临近中午,骄阳似火,在都匀金恒星移民安置小区,搬迁到这的老人龚继魁正和老伴坐在阳台边乘凉。 “现在居住环境好了,女儿在这边做买卖,一家人都在一起。”龚继魁说,从毛尖镇搬过来后,女儿龚友云便在小区临时搭建的农贸市场做起了餐饮生意。 记者走进金恒星移民安置小区采访 在外务工十几年的龚友云搬到金恒星后没有再出远门,在搬来前,她就已经在社区的帮助下开始谋划创业。她告诉记者:“父母年事已高,我得回来照顾他们,虽然现在生意不算好,但能解决生活问题,等小区人多了,生意会一天天好起来的。”盘算着未来,龚友云满怀希望。 得益于都匀“先就业、后搬迁”“以岗定搬、因岗定人”的易地搬迁扶贫模式,许多和龚友云一样常年在外务工的搬迁农户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不仅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父母子女,也不用再离乡背井四处漂泊。 不同于传统的移民搬迁,都匀市易地搬迁扶贫的最大特点在于依托产业搬迁,积极解决搬迁农户的后顾之忧。 据介绍,金恒星依托金恒星·浙商建材城落实移民就业保障,建材城已签约商户400余家,可容纳工作岗位3000个以上,可为搬迁农户每户提供2个以上的工作岗位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安置点距市中心6公里,半径3公里内有沙包堡中心完全小学、都匀二中、四一四医院、沙包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在搬迁过程中,有技术的农户,可直接实现就业,没有技术的群众,通过培训实现就业。 从归兰水族乡翁降村搬到金恒星移民安置小区的韦佩鼎,以前到处打零工,受都匀市“先就业后搬迁”政策吸引,他已经在出租车公司上班了。他说,现在大家都安心地在城里住了下来。 都匀市将金恒星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群众的就业需求与建材城企业用工需求相结合,形成移民就近就业、企业用工充足的良好格局。在这里,企业为群众解决了现实的生存问题,移民安置点为企业解决了用工和工人的住房问题,使移民户与企业相融共生、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移民搬迁新路。 多元化就业促进增收 走进墨冲镇良亩村良亩大坝,一条小河蜿蜒流过,岸边柳树成行,河对面,蔬菜成片,瓜果飘香。 这里正是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都匀市保供蔬菜基地”。园区自建设以来,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集生产、加工、销售、储运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园区种植茄子、辣椒、黄瓜、西红柿等无公害蔬菜上千亩,带动周边村寨近1800户农户进行科技规范化种植。基地的蔬菜销往贵阳、广州等地,带富了一方百姓。 图为墨冲镇良田坝蔬菜长势喜人。(都匀市扶贫局供图) 记者了解到,为做好移民搬迁后续工作,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下、能致富”,都匀市以墨冲镇为试点,探索发展蔬菜产业助推搬迁农户增收。 据了解,为加快推进墨冲镇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农业产业发展,增强易地搬迁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墨冲镇采取"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通过都匀良亩道芬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墨冲镇良亩村以土地流转的形式连片开发建成1200余亩的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园,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积极吸收贫困户及易地搬迁扶贫户务工,增加其家庭经济收入。 与此同时,墨冲镇协同推进搬迁农户自主创业(如开商店、产品加工销售)、就近就业(农民工创业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厂矿就业)、农旅兴业(现代农业观光园就业)等,形成了“1+N”的多元化就业模式。 墨冲镇的变化是都匀市依托城镇化建设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都匀市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实现“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的就地就近城镇化,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共融共生,既扩大了城市人口规模又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产业链成贫困户“增收链” 走进都匀市毛尖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栋栋3层别墅小楼并排而立,村卫生室、服务中心、健身场所等公共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毛尖镇坪阳村支书刘军告诉记者,安置点针对全域旅游的发展趋势和远景,采取“全域旅游+安置小区”的建设模式,积极把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乡村旅游点,打造集茶旅结合、毛尖文化、特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茶旅一条街”,借助旅游发展带动安置居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毛尖镇打破传统农业模式,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体系,以其广阔茶园和优美自然景观为生态基底,聚合旅游发展要素,创新旅游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扩大农村百姓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水平,探索出一条依靠“青山绿水"的致富路。 以坪阳村为例,该村通过对辖区毛尖茶庄、高寨水库管理站、供销社茶场等5个停车场进行统一管理,在环湖路周边建设53个垂钓点;在922县道观景台建仿古屋,支持群众发展旅游服务业,将贫困群众组建成保洁队,对村寨、村组道路、公厕、总阳寨、高寨水库等景点进行保洁,增加搬入贫困户收入。 脱贫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都匀市根据全市资源禀赋,找准特色,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激活脱贫发展的内生动力,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都匀市以绿色经济为导向,立足"四型产业"和市场需求,突出自身资源禀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毛尖茶、海花草、保供蔬菜、优质大米、养牛、养鸡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种养殖等山地农产品加工业,茶旅融合、水文结合、高山峡谷等山地特色旅游业,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让产业链变成贫困户的“增收链”。(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王法) 来源:当代先锋网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