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焦点资讯 营销之道 企业报道 淘宝运营 网站建设 软件开发 400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资讯 » 正文

把黄土高原的魂——安塞腰鼓传承到下一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09  来源:新格网  作者:新格网  浏览次数:265  【去百度看看】
核心提示:原标题:把黄土高原的魂——安塞腰鼓传承到下一代[ 安塞腰鼓大师陈丕亮(左三)一家   国际在线报道(

原标题:把黄土高原的魂——安塞腰鼓传承到下一代

[ 安塞腰鼓大师陈丕亮(左三)一家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罗欢、李宇)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被誉为中国的腰鼓之乡,热情洋溢的安塞腰鼓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安塞的五大名片之一。这里到处都能看到腰鼓的影子,腰鼓演出、腰鼓山、腰鼓剪纸、腰鼓产品等等。   如今的安塞腰鼓是一种融合了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等形式的集体表演,而说起它的起源,则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来自安塞的民俗专家冯生刚告诉我们,“据考证(安塞)腰鼓源于印度细腰鼓,随着佛教文化传入西域演变为羯鼓、腰鼓。龟兹人内迁中原的过程像一条漫漫悠长的历史飘带,一头连接着龟兹国,另一头系着西汉陕北的龟兹县。把乐舞传播到长安,把腰鼓带入陕北,以宫廷乐舞为主的文化圈辐射中原,融入当地民俗和鼓文化,演变为各种不同风格的社火、秧歌和鼓舞。”   地处黄土高原的安塞夏季凉爽,所以每年的六七月份许多游客选择前来避暑旅游。观看腰鼓表演成为了每位初来安塞游客的必选旅游项目,每周位于安塞区城南的冯家营民俗文化村都会举行大型腰鼓表演。演员们穿着白色的褂子、红色的绸带,腰间绑着用当地榆木制作的鼓,边打边跳,场面震撼。在演出队伍中,我们看到了一位老人,身法灵活得让你猜不出他的实际年龄,他就是当地著名的腰鼓表演艺术家陈丕亮,“我叫陈丕亮,今年六十二岁,我是一个农民。我从(19)74年(打腰鼓)打到现在。”   从17、18岁开始打腰鼓,几十年间,陈丕亮参加过1988年首届全国农民运动会、1990年亚运会、1997年香港回归庆典、建国50周年、60周年大庆等大型活动演出,向全国人民展现了安塞腰鼓。作为一名老腰鼓手,陈丕亮还接到全国各地艺术团和单位的邀请教授打腰鼓,收到的锦旗挂满了整整一面墙,“你不要看这个腰鼓,你不要看那两个棒棒,这就是生活。不管国内国外我们都去过,安塞腰鼓就靠这两个棒棒表演。一个我的生活问题解决了,二个就是代表安塞的文艺界把安塞腰鼓打出来,再一个就是代表咱们中国到国外表演”   陈丕亮不仅自己打腰鼓,他的五个儿女也个个会打,孙子们也都开始跟着他学。一心想把安塞腰鼓技艺传承下去的他,还在社会上担任腰鼓教练,教授想了解陕北地域文化的人学习这门艺术表演。在采访过程中,我们遇到了陈丕亮的女儿陈永红,她也是一位可以担任教练的腰鼓手。她说自己开始学腰鼓主要是受了父亲的影响:“从小可能就是受父亲母亲的影响,自己也是挺喜欢安塞腰鼓的。记得在我记事起,就像我儿子那么大小的时候,家里外地的客人络绎不绝,母亲表演剪纸,父亲就给人家展示腰鼓的绝活儿,然后我就学着比划,可能从小耳濡目染吧,不知不觉地就会了,然后就跟着爸爸去参加一些表演。所以作为我来说,很重要的角色就是承上启下,要把这个东西给传承下去。还好就是我的孩子们都非常地喜欢。”   最让陈永红感到欣慰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也对腰鼓感兴趣,特别是7岁的小儿子很喜欢看外公打腰鼓,“我是从幼儿园开始学的(打腰鼓),和姥爷开始学,学了两年。我很喜欢打腰鼓,我想成为我姥爷那样的腰鼓艺术家。”   安塞地区人口大概有18万多,据不完全统计,超过一半的人都会打腰鼓。所以在这里流传着一句话——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可见腰鼓在这里的普及程度。为什么安塞腰鼓在当地传承发展得这么好?安塞民俗专家冯生刚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安塞腰鼓到现在传承好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家庭传承,就是老鼓手教自己的儿子、孙子、外孙子,有的是手把手地教,最后他们都成为了非常出色的腰鼓手;还有一种是社会传承,这主要是学校传承,学校把这个当成体育课,而且有专门的教材,教材都是我们自己编的,按照腰鼓的各种动作很规范地学,所以在我们安塞基本上到现在有八万多人都会打腰鼓,不管你有什么大的场合,你要多少腰鼓手,安塞不存在问题。” 标签: ]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吉ICP备11001726号-6
企业800网 ·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