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德国中国商会发布最新《中资企业在德商业环境调查》
[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阮佳闻):正值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即将对德国展开国事访问并主持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之际,德国中国商会于当地时间6日连续第四年发布年度报告《中资企业在德商业环境调查》。根据该调查,在德中资企业对德国投资环境表示满意,并看好其发展前景。不过,与此同时,投资者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问题。 共计80家在德投资运营的中资企业参与填写了此项调查问卷,它们遍布德国各联邦州,涉及行业广泛。中资企业在德投资显示出充分的战略性与持续性,整体趋势来看,在德经营时间越长的公司投资存量越大,累计投资超过10亿欧元的大型投资者已经陆续开始出现。半数以上受访企业在德运营超过三年,部分企业已在德稳定经营十年以上。在德中资企业整体业绩稳定,营业额与纳税数额稳中有升。中资企业维持着高度本地化的运营,为德国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受访企业的雇员人数总计9225人,其中7966人为德国本地雇员,比例高达86.4%,并有六成以上企业的员工数量在近三年内有所增长,仅有5%的企业削减了人员规模。75%的受访企业积极参与承担社会责任。 约九成受访企业对近年来的投资环境表示满意,并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认为中国企业在德国的受欢迎程度有所提升。在这一大环境下,约87.5%的企业对自身在德国的发展“有信心”或“非常有信心”。更有高达46.3%的受访企业表示,母公司将于2018年在德国进一步增加投资,扩大生产、研发与销售业务。 此外,中资企业在德投资经营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近九成受访企业表示缺少信息获取渠道,融入德国研发体系受阻,这一问题迫切需要相关方面的积极引导。26.3%的受访企业将外资审查视为在德投资、经营中的一大重要影响因素。更加严格的投资审查将阻碍中德两国企业充分发掘合作与增长的潜力,不利于双边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此外,38.8%的受访企业认为,德国媒体中的涉华负面报道已经对公司在德经营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另外,在跨文化管理和人力资源领域,中资企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在德中资企业超过3100家,其中,汉堡550家、不来梅州约120家、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1100家、黑森州700家、巴伐利亚州400家、巴登符腾堡州100家。在德中资企业以鲁尔区为核心聚集地,相对平衡地分散在西德11个联邦州;原东德的5个联邦州经济相对薄弱,对中资的整体吸引力稍弱于西德工业区,但近年来增速较快,例如柏林市表现亮眼,已有64家中资企业入驻。 需要注意的是,各联邦州对“在德中资企业”这一定义没有统计标准,以上数据仅供参考。根据德国中国商会的定义,中资企业是指通过中国国内母公司或其第三国子公司在德国投资成立的企业或者代表处,以及在收购、兼并企业中,中方资本处于控股地位的企业。目前与德国中国商会建立较为稳定联系的中资企业约为1500家。在此次受访的企业中,38.8%的母公司为国有企业,民营上市公司约占1/3,比例与往年近似。 此次问卷调查,德国16个联邦州的中资企业均有涉及,而大部分的受访企业集中在经济相对活跃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巴伐利亚、汉堡、黑森州和柏林地区,整体分布趋势与各联邦州的官方统计比例较为吻合,在地域上具备充分的代表性。 中资企业在德投资经营涉及的行业繁多,专业跨度较大,业务范围间存在一定的交叉。问卷显示,机械制造业仍是在德中资企业投资经营最为青睐的重点行业。汽车零配件行业比重连续两年稳定提升,已超过咨询、技术服务以及贸易行业,排名位居第二。与此同时,通讯及电子、金融、环保等产业也在稳健增长。在中国“走出去”的战略规划框架下,中资企业在德国投资整体结构健康,但在文教、传媒、建筑等领域还相对薄弱,缺少制度性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创新受到各大企业的高度重视。2014年,中德两国总理共同发布两国发表以“共塑创新”为主题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国企业近年来在德国的研发投入随之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中德合办研发中心数量持续增长。尽管有相当比例的在德中资企业主要承担德国与欧盟区域的市场销售职能,但42.5%的中资企业已经在德国从事创新研发活动。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