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焦点资讯 营销之道 企业报道 淘宝运营 网站建设 软件开发 400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资讯 » 正文

广电时评:改编不是乱编,“毁经典”的网络大电影该歇歇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05  来源:新格网  作者:新格网  浏览次数:187  【去百度看看】
核心提示:近年来,网络大电影发展迅速,已经告别野蛮生长,逐步走上了精品化的道路。然而,当下有一些网络大电影依然
近年来,网络大电影发展迅速,已经告别野蛮生长,逐步走上了精品化的道路。然而,当下有一些网络大电影依然抱着投机取巧的心态,觊觎着经典名著的粉丝基础,通过消费经典、调侃经典、恶搞经典、甚至丑化经典来博取眼球。这些“毁经典”的网络大电影,手法基本上可概括为三类。
一是设置荒诞不经、格调低下的内容情节。如《大宋奇闻录》讲述现代女子潘潇潇穿越到宋朝,带领梁山好汉开饭店、送外卖;《摇滚三国》讲述刘备、张飞和关羽相逢后,三人一同开启摇滚音乐的事业,三顾茅庐请了主唱孔明之后,在长坂坡与建安乐队等展开了一场摇滚演唱对决。此类改编俨然是“挂羊头,卖狗肉”,胡编乱造,披着名著的外衣,实则与原著大相径庭,除了人名地点能对上之外,骨子里早已是另一番情景。
二是贬损、恶搞重要人物形象,杜撰人物关系。如《小明的历史课之假宝玉嘻游记》中把孙悟空设定为女人,渲染刘备和诸葛亮的暧昧关系。《西游之诸神再战》中将沙僧设定为女性,并将唐僧师徒三人设定为贪财好色、见利思义的小人形象。此类改编无非是冲着某些观众内心的猎奇心理,投其所好,迎合了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
三是以“前传”“后传”“转世”为噱头,解构原著。如某白蛇传改编网大将时间设定在原著故事发生的一千年前,乱点鸳鸯谱,将白娘子与法海设为一对,小青爱恋白娘子。此类改编打着“前传”或“后传”的幌子,实则大量引用原著中的素材和情节进行庸俗改编。
名著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其思想高度与内涵深度带来的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类篡改名著的劣质网络大电影招摇过市,使经典作品思想的高度被矮化,底蕴的厚度变得肤浅,更使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不仅得不到启迪,反而可能受到负面影响,轻则对文学作品认知产生偏差,重则受到心灵毒害。
对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一些网络大电影在毁经典的歪路上乐此不疲呢?原因或许有以下几点:
一是与其他当下知名IP的天价版权费相比,现有的四大名著以及诸多经典文学作品是免费IP午餐。近年来,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文学作品的版权费也水涨船高,顶级作品版权价三五千万都不稀奇。对于平均制作成本二三百万的网络大电影来说,高昂的版权费显然是其不能承受之痛,那么那些无需收费又自带粉丝流量,家喻户晓的经典文学作品自然就成了网大的理想改编目标。
二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资本的商业性所导致。相比院线电影,网络大电影“短平快”的制作模式使得制作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商业回报,以至于制作方根本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对名著的影视化改编精雕细琢,而是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靠低级趣味和噱头博取眼球,因此不可避免地陷入娱乐的肤浅,创新越来越匮乏,经典接二连三地被“糟蹋”。
三是部分网络大电影的创作团队和演职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创作心态浮躁。有不少创作人员缺乏经验,甚至就是影视创作的“门外汉”,相对缺乏优质项目的开发能力。其中部分人员的文化修养和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无法准确地、艺术地理解古典名著的内涵,在改编中只追求外在形似而缺乏内在神韵。甚至有的创作人员把“小三”“同性”等话题强行塞入改编之中,更产生了画蛇添足,不伦不类的效果。
四是“泛娱乐”环境下“娱乐至上”的错误创作观作祟。反观这些恶搞经典的网络大电影,无一例外是用文学名著和传统题材做外壳,装进去的却是低俗庸俗媚俗的内容,甚至在篡改名著的同时还习惯于往低俗方向发展剧情,归根结底乃是在“娱乐至上”思想作祟下,无所不用其极地“讨好”观众,用无底线的娱乐和无节操的垃圾来换取观众廉价的笑声,这种行为早已背离原著所带给人们的警示意义和对世界、人生的感悟以及历久弥新的精神实质。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也不是胡说。那么,怎样的改编才算是成功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曾提到,“从文字到影像,当中涉及导演编剧对文学的独特诠释、专业演员的演绎,还有时代转变衍生的现代意义等,如果电影无法重现原作小说的文本价值与精髓,这种改编很难谈得上成功。”文学到电影的转变不仅仅只是二次创造,而是一种原著精神气质的延伸。名著的影视化改编,完全可做到相得益彰,影视作品因为有了原著的基础,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名著也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历久弥新。在此过程中受益最深的莫过于广大观众,既获得了全新的审美体验,还可以此为契机返回原著重温经典。《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就是一部根据《西游记》进行拓展和演绎的优秀电影,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人民日报》更是撰文评价其为中国动画电影十年来少有的现象级作品。对于经典,我们应该抱着一个尊敬的态度,改编并非不可以,但改编时心里一定要有一根红线,哪些内容不能篡改,哪些精神不能曲解,这样的取舍之间,体现的正是创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

《人民日报》撰文评价《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中国动画电影十年来少有的现象级作品 广电时评微信公众号 图
今年3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的通知》,明确禁止制作与传播歪曲、恶搞、丑化经典文艺的作品。今年4月,主要视听网站纷纷发布自查公告,下线了一批导向偏差、格调不高的网络大电影,其中就包括歪曲恶搞名著的网络大电影。行业主管部门聚焦问题,精准施策,一方面出台政策进一步强调导向要求,另一方面也强化了节目上线后的监管。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统计,自2017年以来共有20余部网络大电影因篡改名著、恶搞经典、低俗庸俗化改编古典文学作品遭行业主管部门责令下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对于网络大电影创作者来说,要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被眼前的经济利益所诱惑,以“工匠精神”进行经典文艺作品改编。只有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原著的精髓,才能将原著的精神实质由文字衍生到屏幕上,确保其不失去应有的价值导向与美学品格。同时,一系列监管措施的落地也给网络大电影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果网络大电影的创作者还抱着“躺着就能把钱挣了”的思想,继续热衷于“毁经典”,只怕会自食其果,最终淘汰出局。(作者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
(原标题为《 【评析】改编不是乱编,那些“毁经典”的网络大电影该歇歇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吉ICP备11001726号-6
企业800网 ·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