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头条 | 一贯“脱亚入欧”的日本突然和亚洲国家抱团,为啥?
7月1日,中国、日本、印度和东盟国家等16国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部长级会议在东京举行。美联社报道,日本谋求在达成这一协定过程中发挥领导作用,将该协定打造成被特朗普放弃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替代方案。
有观点指出,日本表现出推动RCEP的热衷,构成对美国保护主义的回击,RCEP或成为日本面对美国新的贸易磋商的一种筹码。但区域一体化机制的建立,显然也有助于东亚地区抵御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经济风险。
日本推进RCEP力量不可忽视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RCEP细节谈判始于2013年5月,至今已有五年。在18个谈判领域中,各方仅在中小企业和经济技术合作两个领域达成了共识。这一进展的原因在于RCEP覆盖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广泛区域,各国发展水平不同,诉求差异也往往较大。
▲7月1日,各国代表在RCEP部长级会议上合影留念。
外媒强调,日本有意掌握RCEP谈判的主导权,促成该协定于年内达成共识。而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看来,日本此次之所以显示出一定积极性,与其自身参与周边区域经贸机制谈判的客观情况有关。
刘向东接受参考消息网采访说,日本并非所谓的主导RCEP谈判进程,而是因为这次部长级会议在东京召开,所以看起来是由日本来推动和主导。日本在发展区域一体化方面表现出一定积极性,主要是由于5月召开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当时三国重提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也就是推进中日韩FTA和RCEP的谈判。而在此之前,日本参与CPTPP(美国退出后的TPP)的进程已经接近签订,因此日本的谈判代表就能腾出手来开展新的谈判。
▲资料图片:当地时间5月9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东京迎宾馆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韩国总统文在寅在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结束后共同会见记者。(新华社)
刘向东认为,日本倾向于优先加速RCEP谈判的原因有两点,一个是中韩FTA已在2015年生效,但日韩FTA谈判早已搁置,所以相较中日韩FTA,RCEP对日本更具推进意义。
另一方面,RCEP和CPTPP都是多边谈判,两者也存在共通之处,比如覆盖范围都包含澳大利亚、新西兰、东盟等一些国家,日本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可以通用。
“所以,日本对于推动RCEP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果它能够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年底签署RCEP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刘向东说。
美国保护主义令相关国家抱团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欲推进RCEP谈判,美国这个外部因素不容忽视。在东京的会议上,安倍呼吁,面对保护主义日趋强化的美国,应及早达成区域贸易协定,确保实现自由的、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
▲7月1日,安倍在东京呼吁亚太国家建立自由、公平和以规则为基础的经济秩序。(路透社)
安倍此番直指贸易保护主义,除了日本自身坚持自由贸易体制这一倾向,也与近在眼前的挑战直接相关。《每日新闻》报道,日本将于7月与美国开始新的贸易磋商,恐怕还要面对美国提出的更为强硬的政策。所以日本希望早日签署RCEP,主导推动没有美国参与的“TPP11”(即CPTPP)尽快生效,以此牵制美国。
刘向东认为,美国目前正在通过“以退为进”的方式重新调整全球化贸易框架,先是借“退群”摆脱多数人的“绑架”,以降低自身的成本,然后再通过双边谈判来达到以最小成本获得更大收益的“进”的目的。
“特朗普政府认为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吃了亏,想要缩小贸易逆差,强调对等开放。美国之所以在钢铝关税上一直没有豁免日本,就是因为日本对美贸易逆差较大。美日之间虽然有同盟关系,但主要是在安全领域,涉及到经贸利益的情况下,特朗普的政策就不会顾及同盟的面子。所以在经贸问题上,美国即使对盟友也是‘一视同仁’的。”刘向东说。
▲专家认为,美日同盟关系仅仅是在安全领域。(法新社)
不过,无论日本积极推进RCEP究竟什么目的,可以预见的是,这一协定的签署势必让东亚经贸一体化上新台阶。RCEP国家覆盖约50%的世界人口,全球经济总量占比32%,世界贸易占比28.5%。德国《国际政治》双月刊就曾指出,成功签署RCEP将会形成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圈。
刘向东说,如果RCEP能够签署,对东亚经贸一体化的影响将非常大,关税的降低将令资源流动更加顺畅,产业转移的空间也就会很大。此外,在抵御单边主义贸易方面,这就像当年欧盟成立关税同盟,如果各国统一关税机制共同降低税率,亚洲内部的贸易规模就会非常大,对外贸易依赖性也将降低,从而形成相应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
热文推荐
◆ 以一敌多胜算几何?外媒:特朗普铁心要打全球贸易战
◆ 两年成“老铁”!杜特尔特从中国拿到什么“定心丸”?
◆ “万箭”齐发,“天剑”出鞘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 特朗普又想在这一领域“搅浑水”?!中国正与多国火速出手阻击——
◆ 外媒:水面以下,中美俄展开一场静悄悄的超级大国竞赛——
◆ 中国海警划归武警让日本很紧张!
编辑 | 田欣
打开参考消息客户端看更多外媒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