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国家发展大势里看见香港未来
人民日报6月28日消息,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在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回首香港与内地携手同行而共同铸就的辉煌,人们感受到时代前进的脉搏,找寻到国家和香港持续发展繁荣的启示,又涌动起新的期许和希望。“在国家发展的大趋势里,看得见香港的未来。”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他说,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里,香港可以为国家做得更多,国家可以让香港变得更好。
“历史给了香港一个光荣的任务,也给了香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
记者:改革开放40年来,香港和内地同频共振,实现了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您怎么看待香港和香港同胞在改革开放40年中发挥的作用?
梁振英:历史给了香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能够参与国家的改革开放;历史也给了香港一个光荣的任务,能够在这40年内,从各个方面、从南到北,参与国家的改革开放大业。
就我个人经历而言,1977年从英国毕业,1978年就赴深圳分享香港发展的经验,1979年则和一些香港专业人士组成了促进现代化专业人士协会,开始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我想说的是,香港参与国家的改革开放,开始得早,也是全方位的。不仅是企业家到深圳、东莞去设厂生产,还有一批香港人抱着报效国家的信念,自费到深圳、广州、上海等地帮助内地推进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他们完全是出于爱国、与国家共同发展的心。
回顾这40年,国家的改革开放非常成功,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应该重新提振香港同胞报效国家的精神,香港也要不断地调整自身的功能,在新时代继续为国家的改革开放效力。
记者:近期在香港举办的一次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研讨会上,您也提到“香港要随着国家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功能”。对此,应该怎么理解?
梁振英:我就以香港的资本市场为例。青岛啤酒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1993年它来香港上市时,要求的金额比较小,香港的资金池还可以满足需要。到2006年,中国工商银行这样的“巨无霸”来香港上市,香港的资金池就显得不够用了。所以,香港摇身一变,从一个“小池塘”变成了聚拢资金的“汪洋大海”和国际主要资本市场。
随着国家不断发展、国际形势不断变化,香港的功能必须不断地调整。过去十几年,我们调整得很成功,在国家未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香港可以进一步积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我对此很有信心。
“在新时代国家发展大局中,香港不会掉队”
记者:一直以来,香港“发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协助内地“引进来、走出去”成绩显著。在新的发展时期,香港如何继续承担起桥梁作用?
梁振英:首先,香港是国家的特别行政区,很多制度是和国际接轨的。内地企业可以通过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更好地走向国际。
另外,香港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社会,香港企业家、专业人士等和国外有长时间、广泛且深厚的联系,可以帮助内地企业招揽国际化人才,与世界更好地沟通、连接。我看香港这个“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国家的发展,包括对内地企业的发展,还是有相当优势的。
记者:中共十九大报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此,您是怎么理解的?
梁振英: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有两个方面,一是服务国内的发展大局,二是服务国家在国际上发展的大局。比如在“一带一路”建设上,香港就可以做很多工作。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民心相通”上,香港大量的民间公益团体可以做些实事。上个月,我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香港中心在柬埔寨举办的一个公益活动。这个活动计划用18个月帮助当地一个省的白内障致盲病人完成复明手术,目的就在于促进“民心相通”。
我们中国人要走出去,香港不能掉队。而且,国家发展大局对香港而言,是全方位、长时间的,不是空泛的。国家发展的大趋势为香港人提供了很多机会,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能挖掘出香港新一轮发展的空间,为普通市民带来具体而实际的福祉。
记者:去年7月,粤港澳三地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眼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即将出台。您怎么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梁振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后,香港人的整个生活,包括工作的空间和舞台大多了。尤其是当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莲塘/香园围口岸通车之后,交通将变得非常方便,粤港澳三地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将空前顺畅。我们现在做规划工作,要在完全符合“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前提下,用改革的精神和气魄做好大湾区规划并实施。尤其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历史已经给了我们启示,我希望各地政府能抱着改革的精神,步伐放开一些,胆子更大一些,把这个工作做好。
“既要实现自身的发展,也要用所学所长报效国家”
记者: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亲临视察后,香港社会发生了许多可见的变化。2017年GDP增长达3.8%,远超近10年的平均增长率,2018年首季度更达到了4.7%,政治、社会等多方面也有新气象。您怎么评价过去一年香港的发展变化?如何看待“一国两制”事业在香港实践的未来?
梁振英:这一年变化非常明显。习近平主席去年的视察,香港社会反响非常好。过去一年,新一届特区政府积极努力,行政立法关系比过去有明显改善,香港的社会、政治条件更成熟了。我相信这些都是香港进入正轨的一个好起点。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这是中央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具体地以法律文字写成香港基本法的160条。过去28年,包括从特区成立到现在,这160条没有修改过,国家对香港的政策没有变过。只要我们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香港在今天、在当今世界上,就有很大的双重优势,就可以不断为国家做出应有贡献。我对“一国两制”在香港继续得到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很有信心。
记者:对香港现在的年轻人,您有什么想说的?
梁振英:我经常在学校里对青少年朋友讲,在国家改革开放之前,我们那代人从学校里走出来,个人发展的舞台和生活空间就只有香港岛、九龙、新界那1000平方公里的地方。而现在,已有近30万香港人长期在内地工作和生活。香港年轻人的舞台不仅是香港,也不仅是大湾区,而是全国了。我很羡慕他们。
40年前,香港商人到内地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机会,取得了成绩、做出了贡献。今天香港的年轻人,机会更多,会做得更好。我希望他们珍惜和把握住机会,凭着自身优势、所学所长,在发展个人事业的同时,更好地报效国家、贡献国家。
(原题为《在国家发展大势里看见香港未来——访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