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申城先锋|房子盖了工作便利了,上海援疆干部助当地脱贫致富
5月中旬的南疆喀什,春意正浓。这已经是170位上海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来到喀什之后的第二个春天了。2017年2月,他们别妻离子,跨越万里,扎根祖国边陲,奋斗在产业、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民生领域的第一线。
喀什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121万人,所辖12个县市全部为扶贫开发重点县,其中10个县为深度贫困重点县,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而上海自2010年开始对口援助的巴楚、叶城、泽普、莎车四县更是有着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的特点,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获悉,2017年上海援疆资金共计24.53亿元,其中用于脱贫攻坚20.92亿元,占到85.29%;实施项目155个,开工率、已竣工或完成实施的项目验收通过率均达到了100%。在资金投入的推动下,2017年上海对口援助的4个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转移到企业就业总数9712人,就近就地就业5529人,转移疆内就业3517人。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33284人。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每位援疆人的辛勤付出。
技术
2018年3月30日,喀什二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援疆专家倪玉苏的诊室中来了一位出生仅50天,患有重度先天性猿耳的男婴。
他从患儿父母处了解到,他们家境贫寒,而且患儿出生后肺部感染,已经住院一个多月,家里背负了很重的经济负担,如果使用常规的矫正器进行治疗,每只矫正器的花费在7500到9800元之间,“这是孩子父母无法承受的,如果长大之后再做手术,开销更大。”
治疗过程中,倪玉苏使用麻醉导管管芯为患儿制作的简易矫正器。喀什二院工作队供图
为了给病人在节省开支的同时又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倪玉苏根据国外文献中的方法,指导当地医生李慧林、麦合巴·阿布来提用带有塑料外层的麻醉导管管芯制作耳廓畸形简易矫正器,为患儿实施了无创无痛耳廓矫正,而这一简易矫正器的费用仅仅为几根麻醉导管管芯的成本和挂号费,最大程度地给孩子的家庭减轻了压力。
一周后,拆除简易矫正器时,患儿母亲看到孩子的漂亮耳朵,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没想到现在的医疗技术这么先进,我原以为要等孩子长大后才能通过手术治疗,担心他懂事之后会因为耳朵而自卑呢。”
倪玉苏介绍,有先天性耳廓畸形的新生儿,出生时一只或两只耳朵发育不全,常常“缩成一团”。简单的耳畸形可以通过这种自制矫正器矫正,复杂的耳廓畸形需要使用earwell矫正器矫正,比起成年后再进行矫正手术,早期干预保守治疗大部分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自2017年3月至今,喀什二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已经引进11项新技术,并积极培养当地医生,结合国内外治疗现状,学习耳畸形矫正相关技术并关注新进展,对当地医生进行操作培训。目前,两位当地医生李慧林、麦合巴·阿布来提已掌握自制矫正器的核心技术。
“面对这类患者,之前只能让他们转院去乌鲁木齐看,”麦合巴·阿布来提说,倪玉苏给她们带来的不仅是先进的技术,更有全新的理念,“现在面对一个案例,我们首先会去全面地考虑,多学科交叉配合着去处理病例。”
事实上,这也正是上海“组团式”援疆医疗队的一个工作缩影。医疗队的20名队员分别来自上海市18家三甲医院,其中有博士13人、硕士6人。根据喀什二院工作队领队、院长崔勇介绍,2017年喀什二院工作队总共完成接诊12000多人次,进行了超过800次疑难杂症讨论、700次抢救、450多台手术。
在接诊的同时,他们始终把打造一支“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各自专业技术优势,与承接团队、带教学员结对帮带。很快就从“师傅做、徒弟看”到“师傅指导、徒弟做”,再到“徒弟做、师傅看”,使当地的医生能够掌握先进医疗技术和科研能力,其中有的已经脱颖而出,成为喀什地区的学科带头人。
安居
医疗援助之外,上海援疆干部在改善居住条件上也下了大功夫。如果没有安居富民房,35岁的艾山?吾舒尔可能还住在自己的土坯房里。
从远处看,所谓的“土坯房”就像是一个用泥土垒砌的四方土堆,这种房子结构稳定性差,而喀什地区又处于中国西北地区地震带,一旦发生烈度较大的地震,当地居民的人身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土坯房里的基础设施也十分简陋,所谓的“床”就是一个土坑,上面放着垫子,招待客人、吃饭、睡觉都在垫子上解决,容易滋生传染病。
在上海援疆资金的支持下,艾山?吾舒尔搬进了位于莎车县塔尕尔其乡14村的新家。和以前住的土坯房相比,三室一厅的新家可以抵抗7级地震,有着现代化的装修,室内也配上了各式家具和电器,原来的大“土炕”变成了新床。
“这里的每一间安居富民房都有我们上海援建的影子,”援疆干部、莎车县住建局副局长左文介绍,为减轻农民建房负担、尊重建房意见,他们还为每户居民免费提供41.4平方米至83.83平方米共六种户型的设计和建设图纸,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左文介绍,2017年,上海援建莎车县建成安居富民房19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9000户、一般户10000户)、牧民安居房150户,投入资金2.875亿元。而2018年,上海援疆项目莎车县的安居富民工程计划约22591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070户。
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援疆支持对口四县建设安居富民房4.2万套,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含低保户等三类人群)2.5万套。在推进安居富民房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成居民点道路硬化、小广场建设等项目。
富民
安居之后,便是富民。
对口支援四县还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因地制宜拓宽老百姓致富渠道,支持建设小果园、小菜园、小禽舍、小棚圈等庭院设施。
如今,艾山?吾舒尔在自己的安居富民房内创立了小作坊,进行蛋糕、面条等食品加工,产品销往附近的巴扎和乡村小店铺,雇佣10名附近农户前来打工,帮助他们实现了稳定脱贫。通过创业,他也渐渐有了积蓄,购买了小汽车,成为村里致富带头人。
在上海援疆资金的支持下,莎车县巴格阿瓦提乡巴格霍伊拉(2)村开设了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可提供网上代购代销、快递收发、生活缴费以及票务代买的服务。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杨帆 摄
在叶城,上海援疆干部和本地干部一道,总结出来了一条家门口就业的新路子。
叶城是中国核桃之乡,核桃种植面积达到58万亩,年产11.7万吨核桃。核桃是当地农民家庭的主要种植物,也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但在以前,传统的核桃生产流程固化,往往是农民们把核桃采摘好后自己在家里剥好,统一销售给核桃贩子。这样一来,各种品质的核桃混在一起,价格被压得很低,效率也不高。
在叶城一家食品加工厂内,工人们正在对核桃进行分拣。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杨帆 摄
结合当地现状,上海援疆干部和本地干部寻求场地,联系企业提供剥核桃设备,组织村民集体劳作,也总结出了“1+N+X”就业发展新路径,“1”即一家龙头企业从事深加工精加工,“N”即若干卫星工厂从事专业加工,“X”即较多农村合作社进行初加工和粗加工的产业促进就业援疆新模式。
对农民而言,卫星工厂的建立意味着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闲时间挣钱”。相比到园区上班,卫星工厂离家更近,很多农民还可以就近照顾家中的孩子、老人。
目前,以新疆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建立了18个卫星工厂,形成了与30家单位合作共赢的模式,该食品饮料企业年加工和销售叶城核桃超过1.2万吨,就地就近解决就业1100余人,带动当地3000多户群众共同脱贫、共同致富。
2017年,上海援疆对口四县新建卫星工厂31个、累计达62个,卫星工厂内运营企业达到40家,解决就业677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50人。
叶城县一家卫星工厂内,工人正在劳动。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杨帆 摄
见微可知著,见端能知末。2017年,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按照“爱疆建疆、继往开来、稳中求进、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抓融合、抓对接、抓推进。2017年上海援疆资金共计24.53亿元,其中用于脱贫攻坚20.92亿元,占到援疆资金的85.29%;实施项目155个,开工率、已竣工或完成实施的项目验收通过率均达到了100%。
“我们对口援助的四县目前均建成自治区级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41.5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44.3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454家,解决就业2.4万人。”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喀什地委副书记杨峥说。
杨峥表示,下一步,上海市援疆前指将紧紧围绕总目标,立足实际,坚定不移地聚焦扩大就业推进产业援疆,通过工业园区就业一批、卫星工厂就业一批、疆内外转移就业一批等方式,进一步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实现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