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读懂《红楼梦》中的诗词,才能真正读懂大观园中的女孩子
诗歌朗诵会现场坐满观众 《红楼梦》中,曹雪芹为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写了不少诗、歌曲和判词。这些诗有的彰显了她们的性格,有的预示了她们的命运。想要读懂红楼,了解《红楼梦》中的诗词是必不可少的。 6月3日下午,上海市民诗歌节的系列活动“红楼梦中人,诗词颂风雅——《红楼梦》诗词鉴赏朗诵分享会”在合丰邑举行。此次活动吸引了100多名爱好诗歌的市民前来参加。在著名节目主持人李蕾、著名朗诵艺术家刘广宁、著名朗诵艺术家曹雷等人对红楼诗词的阐释下,大家仿佛都成了“红楼梦中人”。在上半场的“诗歌讲坛”活动现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燕婷带来了题为“黛玉的绝唱——从《琴曲四章》谈起”的主题讲座,解读了如何从黛玉诗词中,认识这位红楼葬花人。
徐燕婷从林黛玉的《琴曲四章》开始,带领大家走进林妹妹的世界。她首先结合黛玉的生世经历交代了作品的创作缘起,表达内容、艺术水准,接着从诗谶的角度分析了黛玉作品中艺术成就较高的《葬花吟》。
徐燕婷认为,《葬花吟》是黛玉诗歌中成就最高的一首。清朝富察明义的《题红楼梦》诗中曾写道“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葬花吟》不仅预示了黛玉的命运走向,也预示了整个大观园中女子命运的走向。”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葬花吟》出现于《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是黛玉在大观园中看到满地落花、联想起自身遭际写下的一首诗。
“落花在这里已经是一种意象,与黛玉合而为一,她葬的不只是花,而是她的青春。”徐燕婷认为,黛玉的诗与她的形象互为补充,《红楼梦》中才有了这样一个有一点性格缺陷、却多情而又充满才情的鲜活人物。
讲座之后,以《琴曲四章》开篇,沪上朗诵名家及朗诵爱好者将《红楼梦》中的诗歌搬上舞台。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曹雷将一首《葬花吟》朗诵得哀怨感人,让观众仿佛也看见黛玉葬花的凄美画面。
曹雷朗诵黛玉的《葬花吟》 “我很喜欢红楼梦,也非常理解并同情林黛玉的遭遇。”这次是曹雷第一次在舞台前给大家朗诵这首诗。在练习这首诗时,她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黛玉敏感丰富、焦虑迷茫的内心世界,感受到黛玉在贾府“寄人篱下”的辛酸无奈和洁身自好,也正是这份理解这份懂得,她才能将黛玉的情感和哀叹传达给听众,让听众在声音的艺术世界里“看见”黛玉的形象和性格,“作为朗诵者,想表现好一部作品,光靠声音的准确和精致是远远不够的,你只有理解了你要表现的人物,把握好作品中人物当时的状态和心境,才能真正打动听众,感染听众。” 刘广宁这次给大家带来《杏帘在望》和《红楼梦曲·世难容》,这是她自己挑选出的很喜欢的两首红楼诗词。“我从十几岁就开始读《红楼梦》,已经读过5遍,每次都有新的感受。”为了准备这次朗诵,刘广宁在家又重翻了《红楼梦》,“《红楼梦曲·世难容》虽然讲的是妙玉的命运,但是也暗示了荣国府的崩溃,必然会波及到所有的角落,即使出家为尼也难以自保,这是作者曹雪芹的洞见,需要反复体会。”
刘广宁朗诵《杏帘在望》 观众席中,大家都静静聆听,有些人还情不自禁地跟着默念。结束后,来自普陀区的康女士和杨女士还在交流分享会心得。杨女士表示她主要是来“追星”,奔着刘广宁老师和曹雷老师而来,“每次听她们的朗诵都是享受。”她的朋友康女士则表示自己一直很喜欢朗诵,“从这些朗诵艺术家身上我不仅学到朗诵的技巧,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艺术的完美坚持和不懈追求,我特别感动于刘广宁老师说自己读了5遍《红楼梦》。” 来自市北中学的老师周晓兵也深有感触,“《红楼梦》是一本难读的书,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喜欢、阅读《红楼梦》,进而欣赏其中的诗词,需要安静下来。”
观众认真聆听朗诵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民诗歌节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东方教育时报、可一美术馆承办。上海市民诗歌节由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市作家协会联合主办。 据上海市民诗歌节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徐建华介绍,今年上海市民诗歌节将举办诗歌讲坛、诗歌朗诵、诗歌沙龙、诗歌研习、市民诗歌馆等100多场活动,今年的原创诗歌全国各地的诗歌来稿已达数万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