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焦点资讯 营销之道 企业报道 淘宝运营 网站建设 软件开发 400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资讯 » 正文

破除城墙思维勇创新 奏响新时代改革最强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2  来源:新格网  作者:新格网  浏览次数:852  【去百度看看】
核心提示:原标题:破除城墙思维勇创新 奏响新时代改革最强音   我市政务代表团在杭州市余杭区学习优秀经验(资料

原标题:破除城墙思维勇创新 奏响新时代改革最强音






  我市政务代表团在杭州市余杭区学习优秀经验(资料图片) 记者 柯希飞 摄



  我市干部赴外地调研,学习先进理念经验。(资料图片)记者 王旭东 摄



  “电视问政”通过舆论监督,在一定程度上破除庸懒散乱软“痼疾”。(资料图片)记者 王旭东 摄

  改革,一场继往开来的深刻革命,一条永不停歇的进取之路。

  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生产力。在时代跳动的脉搏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潮中,西安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魄力,奏响了一曲改革发展的时代最强音。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习总书记指出:“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改革,坚决端正思想认识,坚持从改革大局出发,坚定抓好改革落实。”只有把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凝心聚力、闯关夺隘,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时代命题,西安的决策者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会点上,进行着深邃的思考——全面深化改革源于思想领域的深刻变革。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解放思想,破除“城墙思维”,打破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的藩篱。

  中心组学习 解放思想求“真经”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敞开大门求“真经”、学“本事”,不仅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更是一种勇于实践、掷地有声的给力行动。

  一年多来,西安市先后邀请了先进城市政府工作人员、优秀企业家代表、各行各业专家学者为中心组授课“传经送宝”,组织全市党政机关干部进行中心组学习,力度空前。

  从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到招商引资的做法建议;从“三变”改革的探索实践,到改革开放中的企业家精神……市委、市政府不断借助“外脑”为大西安的深化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用“国际视野”“开放精神”诠释一座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崭新精神。

  一场场生动的报告会对广大干部冲击最大、影响最深的是理念观念的冲击。先进省市抢抓机遇、敢想敢试、以人为本等先进理念引起了与会者热烈讨论,强大的“头脑风暴”为广大干部跳出传统封闭的“城墙思维”打开了“豁口”,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一场场报告会的启迪下,新理念拓展了新路径,好经验破解了新难题,真干事激发了新动力,在全市上下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良好赶超氛围,为推进大西安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市委中心组报告会选题直指西安发展的问题短板。求“真经”、学“本事”,是大西安解放思想、直面短板的一场“追赶超越”。

  2017年8月,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王永康书记“十问”西安发展“为什么”,让人警醒、让人深思。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西安市委关于落实“五新”战略加快补齐“十大短板”的决定》。《决定》提出的“十大短板”,是全市最主要的短板、最核心的短板,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短板。

  为了汇聚全市智慧,梳理发展思路,西安启动了历史上范围最广的征求意见,先后六次大规模征求意见,涉及3000多人,查找出500多个短板……在查找短板的过程中,大西安深化改革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审视时代要求、正视自身短板,是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视察时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的举措;是做好省委提出的“五新”战略文章,引领大西安走在前列再谋新篇的关键;是西安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城市能级、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需要;是一个千年古都在追赶超越的新长征路上,振聋发聩的自我发问,体现了新一届市委班子直面问题、深挖根源、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强信心和坚定举措。

  正如中科院院士张国伟表示,“市委自我找茬、自我加压、自我反省,这是对城市、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是大西安的底气所在、魄力所在、希望所在。一旦补上了短板,大西安大发展就会有入地扎根的动力,就会焕发出不可比拟的力量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长安新语》 引领改革“新风尚”

  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是不断解放思想的历程。解放思想需要理念引领,最终形成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

  2016年12月19日,《西安日报》开设《长安新语》专栏,这档品牌栏目每周一、三、五在头版重要位置刊发,紧密结合当前工作,引导全市思想解放、理念更新和工作开展。自开办以来,迄今已经刊发215篇署名“欣丝路”的言论文章,共计约18万字,受到了读者、网民的广泛热议。

  汇聚思想火花,引领改革风尚,是《长安新语》创办之初就秉持的理念。每篇文章虽然只有区区七八百字的篇幅,却开门见山、直面问题,或铿锵之语,或开放之语,或谆谆之语,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奋力追赶超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长安新语》是铿锵之语,为大西安全力“奔跑”鼓劲加油。2016年12月21日,《奔跑吧,西安》刊发。文章从盛唐切入,全面诠释了奔跑姿态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吹响了大西安在新时代加速奔跑的“集结号”。2017年12月13日,《要干就干最好,要干就干第一》的文章,也透露着一股浓浓的铿锵之气。文章说,要个人干第一,经常问问自己,自己在这个岗位干好了没有?要团队干第一,经常问问自己,我们所在的团队,是否对标先进、对标第一,敢拼敢争?要单位干第一,经常问问自己,自己的单位是否在本地区乃至在全国同行中走在前列?

  《长安新语》是开放之语,为大西安跨越发展积蓄能量。开办以来,《长安新语》始终将诠释开放、推进开放,作为一项重点任务,从对一个个先进的对标学习中,着力构建“跳出城墙、站上秦岭”的大格局。

  2017年12月15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迎来了当年的第4000万名旅客,成为全国第8个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的机场。针对这一重大事件,《长安新语》刊发了题为《从航空客流突破4000万说起》的文章,旗帜鲜明提出,站在航空客流突破4000万的新起点上,要坚定不移向开放要红利、要效益,让更多的资源、更多的要素,都能加速向西安聚集,都能在西安转化为生产力。

  《长安新语》是谆谆之语,为大西安打造“铁军”勾勒画像。现在,“金牌店小二”“五星级服务员”的称呼,不但印在了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名片上,还浸透到了每个人的思想中、行动中,成为了“西安铁军”最亮丽的标识。2016年12月19日,《长安新语》的开栏文章就是《我们是“五星级服务员”》,为全市领导争当“五星级服务员”“金牌店小二”,起到了良好引领作用。2018年1月3日,《长安新语》又刊发了《让“店小二”服务精神成为城市精神》一文。文章说,追赶超越征程中,每一个西安人都是“主角”。我们既要让领导干部身上表现出来的“店小二”精神,引领城市精神的深化提升,也要用充盈在城市方方面面的服务精神,进一步助推行政服务环境的优化升级。

  此外,我市组织开展《之江新语》诵读活动,西安广播电视台丝路频道《丝路阅读》栏目开设诵读《之江新语》电视专栏,让广大干部群众品味《之江新语》中的智慧和力量。2018年2月,永康书记带头为全市干部群众诵读《之江新语》文章——《人无压力轻飘飘》。广大党员干部也热情诵读《之江新语》。

  一篇篇刚劲有力的时政言论,一段段入脑入心的倾情诵读,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紧密结合当前工作,成为了引导全市思想解放、理念更新的鲜明旗帜。

  更新理念 深入学习“开眼界”

  “这本书使我们增进了对习总书记的情感认同和坚决拥戴;这本书为我们砥砺奋进、破浪前行提供了生动的范本……”5月23日下午,西安市委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会,围绕《梁家河》一书进行研讨交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动情地说:“梁家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学习《梁家河》关键是要——学习总书记的党性信仰,做绝对忠诚的政治明白人;学习总书记的为民初心,做为人民办实事的贴心人;学习总书记的实干担当,做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学习总书记的勤学善思,做知行合一的求知者;学习总书记的团结智慧,做扎根人民、团结班子和群众的带头人。”

  改革与创新,需要一点一滴更新理念。在大西安,始终有一股浓厚的学习氛围,警醒、催促着每一名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魄力。

  像《梁家河》这样的一本好书;像《国家的掌舵者 人民的领路人》这样的一篇好文章;像《企业家与城市的创新精神是城市有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这样的一篇好的调研报告……随时都会出现在每一位党员干部的书单中。

  2017年8月3日,我市每月一次的追赶超越擂台赛系列之九——二季度汇报点评会召开。永康书记和大家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之江新语》中的一篇文章——《要把困难当作机遇》,并现场诵读。

  为了让改革思想入脑入心,不仅会上读、现场学,就连走访书店,永康书记也不忘花费280余元选购《习近平讲故事》《原则》《自控力》《未来已来》《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中国史》等书籍,并建议身边的工作人员,要多读书,读好书。

  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仅永康书记亲自向党员干部推荐的好文章、好书籍、好调研报告就多达数十种。《之江新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梁家河》《新时代呼唤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硬科技背景下,大学里都是谁在创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慎海雄:唤回革命精神 做好时代答卷》《新春伊始到底哪些地区在“撸起袖子加油干”》等文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知之深爱之切》《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等书籍;《关于“合肥经济现象”的调研报告》《关于赴杭州调研民营经济参与我市军民融合创新改革的情况汇报》《合肥、上海两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调研报告》《学习武汉“城管革命”的思考和建议》等优秀调研成果,都成为了大西安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食粮。

  考察学习 跳出“城墙”看西安

  有人说,对于一个十三朝古都,让它奔跑起来,加速起来,首先就得面对如何打破“城墙思维”。要打破“城墙思维”,首先要走出“城墙”。

  如何走出“城墙”?2017年,西安实施了“11333”干部挂职计划,其中,以拓宽视野、更新观念为目标,全年拟选派100名干部赴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宁波、苏州、温州、昆山等市挂职,挂职时间三个月。这是西安历年来外派挂职干部人数最多、所涉省市范围最广的一次。

  据了解,2017年西安选派干部赴沿海发达城市和兄弟城市挂职要追溯到2011年以前,当时还是零星地选派干部挂职。而截至目前,西安已选派百余名干部赴全国多个先进城市取经,要求他们“当学员,当服务员,当信息联络员,学习好经验”,规模庞大的挂职锻炼已成常态。

  对标先进城市经验,将好理念、好思想、好方法,融入工作实践,以点带面、引领示范……带着市委市政府的“严格考题”,一批批挂职干部将挂职学习收获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效。各区县、开发区和市级有关部门通过中心组学习等有效形式,组织挂职干部汇报交流,实现一人挂职、全单位受益。市委组织部组织追赶超越擂台赛,让优秀挂职干部比一比、赛一赛,一显身手,实现一批干部挂职,全市干部受益。

  除了挂职锻炼,一年多来,市委、市政府组织大批干部外出赴杭州、成都、武汉等地考察学习,坚持实践导向,借鉴他山之石推进工作。一把手亲自带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多次率西安市党政代表团赴杭州、南京、重庆、成都等地学习考察。带着问题去,带着经验回。考察学习,是跳出“城墙”看西安的思想解放,是西安落实中省要求,对标先进、追赶超越的具体举措,是一次又一次对标之行、学习之行、招商之行、合作之行、提高之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一再证明,封闭最终只能走进死胡同,只有开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宽。”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也证明,唯有始终秉持“开放开明”的思想,跳出“城墙思维”,西安才能不断取得新成就、带来新发展。

  舆论监督 破除庸懒散乱软“痼疾”

  一年多来,西安广播电视台的《每日聚焦》《问政时刻》《党风政风热线》,西安日报社的《明察暗访看民生》《终南瞭望》成为了强化监督问责的“几把利剑”,将舆论监督问责机制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2017年4月8日,《问政时刻》聚焦我市行政效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向企业和群众频频吐槽的“痼疾”和“新衙门作风”开刀,揭丑亮短,吹响“行政效能革命”集结号,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让群众最多跑一次”为切入点,督促干部做好“五星级服务员”。

  “这些监督类的节目,我们可听、可看、可参与互动,多元又新颖,感觉舆论监督更加有力量了。”不少网友留言表示,“让我们看到了西安市不断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监督问责,成为大西安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法宝,通过党委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破除了庸懒散乱软等一系列“痼疾”。就拿“行政效能革命”来说,从2017年8月份起,西安对全市“行政效能革命”工作进行季评、月考核工作机制。通过考核排名,切实形成工作倒逼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对相关单位整改不认真、不扎实、不到位的坚决予以问责,坚决向‘庸、懒、散、浮、拖’开刀,严惩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顽疾。”市纪委工作人员说。

  西安的媒体监督也引发了多方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报道《西安电视问政:用锐度换温度》中写到“有锐度的监督,换来有温度的民生改善……两年来,‘电视问政’围绕曝光短片展开多方对话,结合专家建议和市民评议,直面问题,查找原因,寻求建立长效机制的路径,为政府与群众之间搭建起沟通的平台。‘电视问政’掀起了一场风暴。观众网友围观、参与越来越火,如坐针毡、汗流浃背的相关领导不得不谦恭受考,媒体参与力度不减,观察员和现场观众提问越来越辛辣。正是这样的态度与力度,才让曝光的新闻事件‘件件有反馈、件件有整改、件件有督办’。‘电视问政’从治庸问责的一个窗口,渐渐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机制,打造了一个公众参与政务监督的互动平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市民看好未来大西安的发展。有媒体写道:“当下的西安,正处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等诸多机遇叠加的黄金发展期。如今,西安还在持续开展并升级户籍新政、人才新政、创新创业新政,经济发展指标、人才落户指标、市场主体指标都实现了‘开门红’‘人才西北飞’效应更加凸显,营商环境愈加优越,已经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热点城市和新标杆城市。”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

  号令在前,使命在肩。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西安画卷已经铺展开来,信念笃定的西安人正在呼唤改革、投身改革,在改革的浪潮中昂扬奋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吉ICP备11001726号-6
企业800网 ·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