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上维权,武警司令提了新要求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经过了领导体制变革以及国务院机构调整,武警部队的领导机制、力量构成完成调整,得到优化。
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武警部队本月初开了个会,主题为武警新型力量建设研究和部署。
这是武警领导体制改革后,高层首次就力量建设进行研究部署。“新型”是这次会议的关键词。
对新型力量建设的方向,王宁的讲话提供了线索:“武警力量体系‘陆上强、海空弱,境内强、境外弱’的问题凸显。”问题所在就是建设所在。
武警的新方向
问题导向,是中央在诸多改革中坚持的原则。
武警新力量建设也不例外,王宁在会上首先总结了现有力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设理念与地位作用不相适应
制胜能力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
人才队伍与专业属性不相适应
武器装备与能力生成不相适应
信息支撑与高效行动不相适应
王宁认为,随着武警部队使命任务不断延伸拓展,应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推动新型力量建设创新发展。
什么是所谓的“新起点”,武警部队使命有何延伸?
今年1月,习近平向武警部队授旗。同天,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就武警部队军旗的寓意答记者问时介绍,军旗的下半部镶嵌三个深橄榄绿条,代表武警部队担负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海上维权执法、防卫作战三类主要任务及力量构成。对比以往,“海上维权执法”是首次提出。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前述的会议上,王宁对武警部队的新任务下所需要的新力量建设指出了具体方向。
王宁表示要着力打造以特战力量为反恐尖刀,以空中力量为高效支援,以海上力量为维权主力,以工兵(交通)防化力量为救援主体,以综合集成网络信息系统为支撑的新型力量体系。
海上维权执法
既然明确了“海上维权执法”这一新任务,依靠什么来履行?
显然武警部队不会从零开始。
两个月前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以往公安边防部队、警卫部队、消防部队等目前均退出现役不再由武警部队管理。有出有进,此前由国家海洋局(中国海警局)管理的海警队伍转隶武警部队。
海警队伍划归武警部队,被解读为武警“海上维权执法”任务的落地之举。
中国社会科学院海疆问题专家王晓鹏告诉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我国海警力量过去一直都存在技术上、制度上的一些短板。实现转隶后,在装备、人员、训练等方面会得到长足提升。“在制度层面,也会出台一些新政策,突破以往的执法瓶颈。效果上看,会更有利于维护我们的主权、管辖权等重要海洋权益,从而维护中国海上安全秩序。”
事实上,政知君了解到,我国既有海警力量已经在最近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王晓鹏认为,海警转隶武警,是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需要。
“过去,海警所遇到、处理的问题多数是沿海、海域的一些问题。而现在,我们要突出全球海洋治理、建设海上命运共同体,所面临的问题就更多、更复杂。沿海、海域、海路(海上通道)等问题我们都要考虑,这就给海警进行海上维权执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王晓鹏说。
中国海警的两只“怪兽”
很容易想见,划归武警管理的海警力量,除了人员外,更重要的是出海执法所依赖的海警船。
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了解到,相比美国海岸警卫队、日本的海上保安厅,我国的海警力量建设确实起步较晚。
几年前,一个典型的场景是在钓鱼岛周边海域,面对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先进巡视船,我国执法船只赴巡逻执法过程中往往显得很弱势。不过,像上文所述,近几年我国在海警船建造、装备方面已经大幅进步。如果说海军军舰是在以“下饺子”的速度下水,那政知君只能用“煮汤圆”的速度来形容海警船的建造了。《外交学者》曾透露,中国海警在几年的时间里新增加了100多艘船只,目前拥有200多艘各式船只。
另外,从个头上来说,目前中国拥有两艘排水量超过1万吨的海警船,世界之最。
2017年,编号为3901的万吨海警船完成南海首次巡航。资料显示,3901船是2901船的姊妹船,这两艘被外媒称为“怪兽”的大家伙,排水量甚至超过了排水量9700吨的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更是远远超过了日本6500吨排水量的“敷岛”级巡逻船。这意味着,目前中国拥有两艘世界最大的海警船。专家分析认为,船的吨位大,意味其拥有更长的续航时间、更高的航速和抗风浪能力等优势。上述海警船无论在吨位、火力、适航性等方面都对周边国家海上执法船具备较大优势。
武器装备上,这两艘船上配备有76毫米口径速射舰炮,两门副炮以及两挺高射机枪。另外,它还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和机库。
海警转隶带来的变化
提起海上维权执法,国人第一反应一定是多次产生摩擦的钓鱼岛。中国海警力量转隶武警部队之后,中国海上维权工作必然会有变化。周边国家对此也是密切关注,比如日本宣布成立水陆机动团。
对这个备受外界关注的问题,今年3月29日,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任国强给了权威回应:不管是什么力量巡航钓鱼岛,中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意志坚定不移。
正如任国强所说,中国海警转隶之后,巡航钓鱼岛的任务照旧。
政知君统计,从全国两会后,中国海警已经前赴钓鱼岛12海里海域巡航至少三次,时间分别是:3月23日、4月3日、4月23日。实弹演练也照旧进行,不同的是,演习照片中海警人员袖标已经变成了“中国武警”。
央视2016年报道援引日本官方数据称,2012年9月,中国拥有1000吨以上的大型巡视船40艘。到了2014年12月,增加到82艘。2015年12月,这一数字升至120艘。日方估计,到2019年,中国大型巡视船的数量将高达135艘。
军事专家尹卓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日本应该习惯这种差距,今后会更大。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中国海警船的飞速建设开始于2013年前后。那么,分水岭一般的2013年,发生了什么?
5年前的分水岭发生了啥?
说清这个问题,还要从中国海上执法力量“九龙治水”的过去谈起,那时候甚至还没有“海警”这个叫法。
此前,我国将海上维权一事“拆分”成了5个细分项目分别由5个不同的部门负责:
海监——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
渔政——农业部渔政局
海巡——交通部海事局
边防海警——公安部边防管理局
海上缉私警察——海关总署缉私局
对于海上纠纷这种情况多变、形势复杂的事件,维权力量细分且分散是好是坏,显而易见。
王晓鹏告诉政知君,在我国此前的五支海上执法力量中,海监拥有船只吨位大、辐射广,能够快速赶到低吨位渔政船难以到达的远海。但海监是监察部门,渔业纠纷不是它的职权范围。
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2012年的全国两会上,第11届全国政协委员罗援少将在提案中提出要学习美国,建立中国的国家海岸警卫队。谈及必要性,罗援指出当时的海上维权力量过于分散造成内耗、效率低下。“分头管理造成经费分散、重复采购。比如,各个部门购买的舰船,基本设备都差不多,但是谁都买不了大船。另外,上述海上维权舰船对外叫做公务船,只能配备水炮,显然是无法抗衡周边国家海上警察的火炮等重型装备。”
上述种种原因,无疑在客观上制约了中国海上执法力量的发展,转机发生在2013年。
2013年,上一届政府履职伊始便着手合并重组中国的海上维权力量。这项改革,被放在了当时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大背景之下。
2013年7月22日,“中国海警局”正式在国家海洋局挂牌,将国家海洋局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的队伍和职责整合。新成立的中国海警局由国土资源部管理,同时接受公安部业务指导。
现在,中国武警从海洋局接手了这支海上执法力量。而王宁的发言中可以看出,未来,中国海上维权执法力量将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