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 正确义利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发展。
■ 正确义利观秉持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基本原则,强调各国要尊重其他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持正确义利观,就要反对霸权主义国家为了极端和狭隘的民族利益而对弱小国家进行政治和武装干涉、经济殖民和控制,倡导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 正确义利观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深刻变革之中提出的我国国家利益观,继承和弘扬了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面重要旗帜。
■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正确义利观对于各国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际关系实践中的义利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正确义利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发展。正确义利观是指在国际交往中,特别是在同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与合作中,坚持义利相兼、先义后利。它是对国家主权原则的尊重、维护和有益补充,也是对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狭隘国家利益观的超越,更是对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霸权行为的反对和鞭挞。坚持正确义利观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对民族独立、主权原则的遵守和维护
尊重各民族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十分关注欧洲、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针对帝国主义奴役殖民地人民,剥夺他们的民族权利、主权,恩格斯明确指出,“一个大民族,只要还没有民族独立,历史地看,就甚至不能比较严肃地讨论任何内政问题”,“民族独立是一切国际合作的基础”。正确义利观秉持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基本原则,强调各国要尊重其他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持正确义利观,就要反对霸权主义国家为了极端和狭隘的民族利益而对弱小国家进行政治和武装干涉、经济殖民和控制,倡导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利益观,正确义利观彰显了中国国家利益观的精髓,体现在中国的外交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提出,“在国际事务中,坚持正确义利观,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与一些西方国家推行霸权主义不同,中国始终秉承正确义利观,在坚定捍卫国家独立、主权与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的同时,坚持和平建设自己的家园,尊重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他国合理关切,在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开展对外合作,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及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提出正确义利观,表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体现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和打破“国强必霸”陈旧逻辑的意愿。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际主义精神的弘扬
“协和万邦”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价值追求。孔子强调“君子义以为上”;墨子提出“义,利也”;孟子主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些观点既突出以义为先,又注重义利平衡。可以说,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取利有道,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以贯之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的正确义利观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正确义利观,从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把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义,是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积极倡导的理念,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正确义利观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深刻变革之中提出的我国国家利益观,继承和弘扬了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面重要旗帜。
在新中国外交实践中,中国始终秉持公道,坚持正义,即使在一穷二白的艰苦条件之下仍不忘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施以援手,体现了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践行了正确义利观的价值追求。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专程来到援坦中国专家公墓,缅怀为中坦、中非友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们,并称赞这些援坦中国专家“用生命诠释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中国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无私援助,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尊重和支持。事实充分证明,中国不仅是正确义利观的提出者和倡导者,也是坚定不移的践行者。
三、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和践行
“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并根据时代潮流和国际关系的深刻变革创新发展而来,彰显着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世界视野和人类情怀。
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结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使本国利益与他国利益协调平衡,解决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问题,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与安全共同体。这一理念明确指出了国际合作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原则,也为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困难和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在国际社会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正确义利观对于各国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际关系实践中的义利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只有顺应时代发展和进步潮流,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坚决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坚持义利相兼、先义后利,与各国人民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维稳定,共创繁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才能真正实现。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