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焦点资讯 营销之道 企业报道 淘宝运营 网站建设 软件开发 400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资讯 » 正文

川航紧急迫降事件,掌声、感动代替不了责任调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15  来源:新格网  作者:新格网  浏览次数:169  【去百度看看】
核心提示:原标题:马上评|川航紧急迫降事件,掌声、感动代替不了责任调查 5月14日拍摄的发生故障后准备降落成都

5月14日拍摄的发生故障后准备降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川航3U8633。万赑/摄(新华社发)

原标题:马上评|川航紧急迫降事件,掌声、感动代替不了责任调查

5月14日早上,四川航空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在飞行途中,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驾驶舱瞬间失压,气温降低到零下四十摄氏度,大量机载自动化设备失灵,副驾驶半个身子被“吸”了出去。从文字描述上,我们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事件的惊心动魄。正如专业人士所言,在高空、高速两大前提下,机长靠飞行经验手动操纵,成功让飞机备降(严格来说,应该是迫降),并且没有重大伤亡,的确配得上“英雄”二字。这起事件,也注定是写入航空史的奇迹。

不过,在点赞机长之余,围绕是否该立即彻查事故,坊间出现了不小争议。有质疑者提出,“机长的英勇,掩盖不了川航的责任”。这种呼吁冷静的声音,很快被“请别急着骂川航,先给机组鼓鼓掌”的说辞怼了回去。这种舆论割据的场面,在以往的事故中并不多见。

赞扬机长的英雄主义,以及机组临危不乱的处置,跟调查风挡玻璃破裂的真相,丝毫不矛盾。在基本排除飞鸟撞击的前提下,如果我们承认,这是一起由人为因素引发的事件,那么搞清楚事件原因,同样是件无比迫切的事。没有彻查,甚至惩罚,就不会有后续的深度反思和风险防范。所谓“先给机组鼓掌”,这种否定真相意义的议程设置,毫无逻辑性可言。

在盛赞机长临危不乱的操作时,很多人将他比作中国的“萨利机长”。实际上,根据2009年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哈德逊河事件改编的电影《萨利机长》,还原了事件发生后的真实走向:虽然机长创造了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生还的奇迹,但官方并没有停留在礼赞英雄的氛围中,来自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近乎刁难般的百般审问,让英雄机长不得不面对众人的唇枪舌剑,来确认自己应急操作是风险最低的方式,没有置众人性命于不顾。

为什么救了一百多人的英雄,还要受到百般拷问?电影中还原的审问现场,一度让观者感到不快。但实际上,正是这种对真相的严谨,才支撑起了整个航空安全的体系。

而且,不同于1549号航班遭遇的飞鸟撞击,川航备降的前提是风挡玻璃破裂。不少业内人士都谈到,风挡玻璃破裂可能原因是装配故障,劣质玻璃、螺钉等。也就是说,与机务维修操作不当有莫大关联。如果真的对全机乘客的性命负责,在紧急度的排名上,是否维系操作不当,以及日常的安全巡查为什么没能检测出风险,无疑是首先得弄清楚的事,因为它意味着航班飞行的安全制度出了纰漏。

航空不同于地面交通,它是一种没有任何试错余地可言的出行方式。回顾整个航空史,写下的每一条规定,完善的每一个细节,背后的代价都是如此惨痛。此次虽然没有重大伤亡,但足以让人惊出冷汗。机长越是英勇,在应急操作中体现的英雄主义光环越重,意味着人为失误触发的安全漏洞越是庞大,乘客越是接近灾难的边缘。

克制掌声不是无情,恰恰是对事实的尊重。以往的案例也告诉我们,“先鼓掌”这样的说辞,很容易让事件的走向,滑出真相反思的轨道,往“坏事当喜事办”的逻辑上一路狂奔,以至于体现飞行安全重大漏洞的事件,被当作营销和表功的工具,“人祸”反而被一笔带过。

在这点上,川航应该有足够的自我警醒,积极配合事故调查部门拿出彻彻底底、令人信服的调查,才能让机长的英雄行为,导向风险防范的改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吉ICP备11001726号-6
企业800网 ·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