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被一则淘宝买家给差评遭店主威胁血洗全家的新闻,吓得心惊胆战了很久,晚上自己一个人经过声控灯坏掉的楼道时,都得强行跟SIRI聊着天,才能平复自己忐忑的心情。
毕竟,从我手里出去的差评,都够店家从小区门口排到高速收费站了。
也别取笑我说,看见这样一则新闻就怕了,这店主虽说买了机票,不也没出发吗?
这大哥确实是没来得及出发就被警方拦截了,但去年12月,郑州女子小蝶投诉遭淘宝卖家千里追打,导致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脑震荡的新闻,却还历历在目。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即便自己小心规避,也还是会不经意见碰到一些戾气重的人。
比如上班挤公交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两个买菜的大爷,为了一个老弱病残专座大打出手;下班挤地铁,也或许会遇到两个威猛壮汉,因为车厢内狭窄的空间而产生摩擦、爆发冲突,上演一出全武行。
对于上班族来说,秉着眼不见心不烦的原则,有意远离这些冲突多发地带,若是没有自己的专属座驾,很大程度的选择便是打车了。
除了传统的出租车之外,随着共享经济这一观念逐渐的被大众所接受,网约车成为了大家更倾向的选择。
网约车对比传统出租车来说,它通过网约平台将出租车服务从路边扬招改造成网络派单,可实现用户约车的便利性、确定性,而且网约车平台初期实施低价、补贴,赢得用户,在实用互联网时代也更具杀伤力。
有时候,我们要感谢网约车这一新兴行业,因为它的出现,为无车一族创造了更多的出行选择。不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对网约车来说同样如是,有一个很明显的征兆,那便是网约车乱象逐渐增多。
此前有一则新闻,在广东肇庆,一网约车司机下车持刀威胁乘客,据了解,原因即因乘客给了差评,该司机下车后拿刀胁迫乘客将差评删除。
诸如此类的新闻还有很多,像网约车司机性骚扰女乘客,长沙专车司机砍伤乘客等等。这无不说明网约车的监管仍需加强。
然而,网约车的乘客可能会遇上素质低的司机,而网约车司机也可能会遇上素质低的乘客。
新闻中时常会看见诸如,《醉酒乘客呕吐在车上,网约车司机索赔反遭围殴》、《新车座椅疑被踩烂,网约车司机发文怼乘客》等等新闻。
就像我上次出差时曾约到一个专车,司机大哥在路上闲聊时忍不住向我吐槽,有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车已经快要到达接客地点时,却被莫名其妙的取消订单,后来他每每遇上此类常客,便会选择将其拉入黑名单,拒绝接载。
当然,在那一路上,将乘客拉入黑名单的话题只是一个小插曲,更多是我在倾听全职专车司机埋怨这一行干的“越发没劲”。
一方面是会遇到低素质的乘客,平白无故得到一次差评,司机会扣分扣钱;另一方面,网约车平台的抽成越来越高,能赚到的钱越来越少。
我们不可否认,事物不可能让所有人都顺心,总会有一些人不甚满意,就像彤德莱火锅,服务上体贴入微,有服务员专门递毛巾;卫生上实行透明化厨房,将每一道后厨工序展现在食客的面前。
但是,依旧会有人调侃,彤德莱的服务一根筋,依旧有人声称在彤德莱吃出了异物。
像此类因为客人的个人喜好而传出的负面我们可以不予置评,但是对网约车这一行业来说,当越来越对的乘客吐槽难约到车,专车司机素质良莠不齐,当越来越多的专车司机吐槽网约车平台不厚道时,我们很难不去重视这一现象。
如果任由此类事件持续的递增性发生,不仅让司机与乘客的怨念与日俱增,也是给这个新兴行业抹上了黑。
就像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如果政府监管不到位,网约车平台的监督不到位,由网约车爆发出的社会性新闻还会越来越多,那这一新兴行业还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吗?
网约车平台作为时下互联网分享经济、新经济实践中涌现出的新物种,调动了公共交通体系外的车辆资源,弥补了当下出行领域的消费痛点和消费空白,满足了消费者对乘车环境和服务的升级需求,是得到公众认可的出行服务。
但我也始终认为,消费者更希望得到一个干净、安全、和谐的约车、乘车过程,不希望使用一次网约车遇到的却是派单欠合理,明明附近有空车,约到的车却在几公里开外;不希望明明一口价的网约车,结束行程时却被告知动态溢价。
当然了,大家最不想遇到的应该还是,下车时,却被司机提刀威胁删差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