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思源政通百亿估值逻辑
作者:种昂
在政务信息化领域,北京思源政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源政通”)并不是一家众人皆知的公司,但如今这家潜在水底的公司却成为各路投资者竞相追捧的对象。
思源政通高层向经济观察报独家透露,该公司计划融资15亿到20亿元人民币,整个公司估值已高达100亿左右。而目前已有多家国内顶尖的投资机构与其达成了合作意向,这一A轮投资结果不日即将正式公布。
在C端移动互联网市场已经被BAT瓜分的情况下,集合“数字中国”、“智慧城市”等概念的政务信息化市场会否成为下一个更大的风口?
相比于C端消费市场,政务信息化领域门槛较高。在这此之前,一些知名的大公司,如华为、中兴、IBM等巨头都已涉足其中。但思源政通却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在最具象征意义的北京样板和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举办地福州样板的城市布局。
“我们在两三年内都没有竞争对手。”在董事长张亮看来,思源政通是作为一个平台公司存在的,和其他公司是一种合作关系。“这个市场的蛋糕足够大,我们可以一起分享。”
万亿风口
《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7.2万亿人民币,位居全球第二,占 GDP的比重达到32.9%。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里也明确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组织建设分级分类的100个新型智慧城市示范性的城市。
与此同时,以国务院《“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为代表的国家政策支持体系全面成型,按月督办考核等刚性措施相继出台,各地政务信息化、城市数字化建设已呈提速之势。
一个巨大的“数字中国”风口已经形成。
思源政通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将目光瞄准了全国4000个省市县等财政主体的信息化建设升级。
目前,国内排名靠前的政务信息化公司主要有华为、中兴、神州数码、IBM、东软等。但是这些服务商普遍做具体的行业应用,而思源政通主做平台,在平台的基础上可接入集成其他应用,以此可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
思源政通董事长张亮对政务信息化行业有着精准的定位和分析,“在城市中,公交、地铁、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服务均由政府主导建设,而政府部门都需要建立自己的管理平台,具有唯一性。一旦新型'智慧城市'平台和入口建立,市民高频使用的公共服务大量接入,用户就将成倍聚集。”
众所周知,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的C端移动互联网市场已基本为BAT等列强瓜分殆尽,面向政府、城市、企业等B端移动互联网市场因起步较晚、门槛较高还是一片“蓝海”,在这一行业能否诞生现象级独角兽企业,已成各方关注焦点。
一般来说,“独角兽”公司大致有两个标准,其一是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其二是初创企业。这家注册于2015年的思源政通如今估值就已达到100亿的规模。
突破智慧城市的瓶颈
“尽管智慧城市谈得很多,顶层设计怎么来做,其实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版本。”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认为。
尽管政务信息化、城市数字化建设如火如荼,但国内大部分城市依旧沿着老思路、用着老技术,过度突出政府管理导向,为民服务导向不足,以至于在实践中存在着大量重复建设、分散建设,形成了制度化“孤岛”。政府虽然投入巨大,但市民的实际体验并不好,缺少获得感,对地方经济的助推和拉动作用也不够明显。
在围绕“智慧城市”的建设做了大量研究之后,思源政通执行副总裁李孟柱认为,“新型'智慧城市'的打造,一定要站在城市全局高度来规划和设计,并且还要落地”。
因此,与做大多数政务信息化企业主推行业局部应用不同,思源政通着力于通过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平台和入口来集成接入各类应用,服务于“最有影响力的城市消费人群”,目标是让市民用“一个App畅享城市所有服务”。
这个看似简单的App背后,即是思源政通历时四年、投入10多亿元研发的“城市通”平台。这个平台基于对人性、社会、智慧组织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抽象,已解决城市场景下复杂业务移动化、定制化、移动化集成和互联互通等关键性难题。
在李孟柱看来,如同真实城市中的“道路、桥梁、水电气”,数字化时代需要实名认证、虚拟卡等城市软件基础设施。“现在已经进入软件基础设施的时代,所以思源要做的就是通过软件实现整合和集成,完成城市软件架构的搭建,来保障我们整个能力的发挥。”
思源政通所构建的城市软件基础设施,要让各政府部门以及教育、旅游、民政、公安等各行业原有管理系统直接接入赋能,打通信息孤岛。据思源估算,这一模式可以降低40%的信息化建设成本,一个每年信息化建设投资10亿元的城市,至少可节约4亿元的成本。
单志广认为,智慧城市一定是一个生态系统,“所谓的生态指的是一个系统,实际上未来的智慧城市一定是通过互联网汇聚来整合、收集所有的城市相关的各级各类的数据和信息,然后搭建公共统一的平台,来实现政府、企业、老百姓的各种各样数据的联合,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
像挖石油一样开发数据
在布局路径上,思源政通首先抢占下最具标杆意义的北京市场。
2016年底,“北京通”上线成为思源政通在超大城市方面的样板。作为北京新型“智慧城市”的平台和入口,“北京通”建立了市区两级互联互通平台,打造了全市移动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虚拟卡一卡通,让北京市民用一个App畅享城市所有服务,下载量已经突破百万。“北京通”统一身份认证体系还成为了全国典型。“此后打造的'e福州'则是省会级城市的样板,并且按照国内最高标准来做的。”思源政通执行副总裁李孟柱表示,“e福州”是站在福州城市全局高度,整合了城市所有高频服务,实现了公交地铁、教育缴费、看病就医、公园景点、智慧社区、移动政务、图书馆借阅、不动产交易、信用支付九大便民服务场景,打造了无卡城市,让市民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目前,福州市正在总结提炼“福州标准”并向福建全省以及全国推广,为更多城市所复制。统计显示,“e福州”在上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下载量突破20万,特别是数字峰会开幕后的两天里,日均新增下载量达到3万,日活量达到6万。
思源政通董事长张亮认为,正是因为提前四年进行了技术准备,同时打造了“北京通”、“e福州”等“智慧城市”样板,思源政通已经形成了先发优势、竞争门槛以及核心竞争力,比如把“北京通”的成功样板经验带到福州,快速复用建设成果,“e福州”在很短时间内上线并确保“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服务安全稳定。今后思源政通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平台与入口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
值得注意的是,区别于传统的C端企业,思源政通兼具B端推广和移动互联网优势的商业模式,一方面在政府信息化井喷的大背景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快速实现项目盈利;另一方面通过高频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联接城市消费人群,建立数字化城市运营体系,提升用户活跃度,挖掘海量用户的未来价值。
在李孟柱看来,对于数据的挖掘,是思源政通极具想象空间的一块业务。他表示,“数据就像石油,只有通过有效的手段把它挖掘出来才能形成价值。我们可以不断地积累数据,进行深加工处理,保证数据能够从资源变成资产,最后再形成资本。”
“我认为,未来一定是智慧城市信息和技术服务的新型的模式和业态,因为未来它的重要性和动力远远超过我们之前的电商。”单志广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