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华社的一篇报道引发了文化圈到普罗移动互联网大众的关注,当前中国网络文学用户已经达到了3.78亿人,日更字数1.5亿,年新增原创作品233.6万件……中国的网文已经和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以及韩剧并驾齐驱,成为全球四大流行文化之一。
可以说绝大部分人都没想到的中国三个世纪以来最大的文化输出居然是网络文学,以至于美国小伙追更中国网文半年,成功戒掉毒瘾!网文作为新文化载体的坚实输出能力不容小觑,自觉或不自觉地承担了一部分使命,提升了国家的软实力。
正如萨特所言,存在即合理,无论伴随着网文行业的发展有多少的质疑和争议,网文今日已成为年轻一代主流文化资源,并深刻地影响到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和行为方式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爆发式增长态势下,文化产业和娱乐工业的商业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去年刚在香港完成IPO的阅文,作为网络文学第一股已达到千亿市值。
网文生态迭代到了今天的2.0,“对话体”内容形态空降,这种新媒介艺术产物让网络文学有了次世代的想象,在省略了诸如场景的冗长描述后,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新次元网文正在成为千禧一代的主流阅读体验。同时资本动向来看,从去年开始“对话体”逐渐有了网文领域最火风口的态势。
“对话体”能够爆发性的成长,与人类书写行为模式的改变有着深刻的关联。作为明显的代际分水岭,Z世代(美国及欧洲的流行用语,意指在1990年代中叶至2000年后出生的人)年轻人已经没有了纸和手书的习惯,普遍只有在键盘或者手机屏幕面前,大脑反射层才会形成具象的文字思维。这一行为模式,深层次的影响了年轻人的阅读接受方式。 “对话体”能够在年轻人形成超高的接受度,但明显在95前或者9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很难形成用户群体。但可预见,下一代及次元化的年轻人群逐渐进入主流消费市场后,将深刻的改变既有的产品和市场格局。
“对话体” 通过拓展新思路,不断优化其社交属性和游戏属性。比如对话体的母胎—hooked,开始在对话体小说内容里新增加了付费阅后即焚方式,隐私性的内容满足了年轻人猎奇的心理需求,具有时效性的分享模式更具吸引力;
国产的迷说,从对话体里打造有声IP,新增朗诵配音功能,任意对话内容都能让读者用声线出演故事主角,将对话二次创作。这种全民声优形态升级参与感,掀起网文行业的新一波热潮;
还有新出世的绮物论,场景化内容的全民编剧玩法和游戏式体验,全景生活方式还原 Z世代“尬图”日常,打造高度开放的内容社交。更有创新的C to B悬赏机制,让内容社交真正裂变成购买力。
这些产品不断延展“对话体” ,逐渐形成独立鲜明的性格,在进化中更具清晰的时代指征。
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作为第一部网文横空出世,遭到一大堆质疑,既有的文化圈人表示看不懂。当时,小说的序“让时间去说”,到今天看来颇有二十年来辨是非的意味。是的,一切都需要时间去证明,相信这次迭代一定会很快,可能不到一年的时间,类似于爆款手游《恋与制作人》这样的对话内容形态,就会成为95后一代主流的阅读方式和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