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焦点资讯 营销之道 企业报道 淘宝运营 网站建设 软件开发 400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资讯 » 正文

陕西媒体:西安人才新政或吸引“新高考移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02  来源:新格网  作者:新格网  浏览次数:515  【去百度看看】
核心提示: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加上大西安吸附力越来越强,更多人迁入西安市,成为“新西安人”,其中也有随子女

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加上大西安吸附力越来越强,更多人迁入西安市,成为“新西安人”,其中也有随子女迁入的老人。该工作人员称,随着“新西安”人的剧增,考生肯定会越来越多,势必造成录取率下降,考生学习压力增大。

教育

会带来多少“高考移民”?

面对采访,13位教育界人士集体失语

今年以来,“新西安人”已突破30万人,人才的引进无疑对西安的发展带来新生力量。

而“新西安人”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上学问题,为此有人担忧,落户后生源增加,录取率是否会有变动?高校会不会扩招?

考生越来越多

会造成录取率下降

2016年陕西省高考报名人数32.8万人;2017年31.9万人。据官方公布的消息,2016年一本录取率14.24%,2017年14.60%;加上二本、三本录取率,及专科院校的招生,2016年陕西高考录取新生262272人,录取率约80%。如此高的录取比率,很大程度上是依托西安上百所高校优势。

公开资料显示,四川省2017年一本录取率10.60%;山西省2017年一本录取率9.80%;河南省2017年一本录取率7.80%;对于高考大省,2017年山东高考没有一本、二本、三本之分,统一合并为本科批次,山东高考本科录取率为10.60%,其中985院校的录取率为1.47%。

据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一工作人员介绍,陕西作为高考大省,虽然考生报名人员多,但省内上百所大中院校,对我省考生来讲,政策相对宽松一些,庞大的院校群体,使我省的考生只要考入高中后,上大学的机会明显比其他省份多很多,特别是随着大学扩招后,上学的几率更大,这也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对比得到的一个结果。

该工作人员称,随着“新西安”人的剧增,考生肯定会越来越多,势必造成录取率下降,考生学习压力增大。

9月份新生注册将是节点

落户后“新西安人”子女上学问题是家庭安稳的基础,幼儿园、小学、中学,而在这个求学过程中,高考将成为所有考生的重要环节。

以当前执行的高考政策,户口、学籍必须在我省达三年。此次西安人才新政吸附了大批人才,今年将有大量学生纳入到学籍造册当中,成为下半年的高一新生。以高中三年来计算,2021年高考将成为我省考生增加的爆发点。

华商报记者在采访西安市招办一名工作人员时,他直言,招办只是执行部门,可以预见的是新政后的高考生源肯定增多,今年9月份高中新生注册,将成为教育部门非常重视的一个节点,这个节点人数的增加,将直接导致三年后高考生的数量增加。

该工作人员讲,不但今年9月份教育部门要重视,随着落户新政不断深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落户西安,大都市建设离不开他们,但也要做好他们子女的入学问题,所以说,以后每年9月份新生注册人数,将越来越多,引起重视的不应只是教育部门,政府其他部门也要高度关注。

采访中,该工作人员表示出担忧,因为招办是执行部门,只是负责考试,而对生源政策制定、资源如何分配、录取率的调配等关键因素,基本上没有发言权,所以一旦出现考生剧增,政府部门要提前做好预案。

省内院校多是我省考生的优势

一位研究高校入学的专家告诉华商报记者,一个省的高考难度其实就是录取人数占考生总人数的比例。这个难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所在省份的考生人数多少,如果考生多,竞争就非常激烈;二是录取比例,这才是更要命的。如果大学在某个省份招生人数多,录取比例相对就高,考大学就容易些,考生的机会也更多。西安作为全国高校比较集中的城市,陕西的考生近水楼台先得月,早已不是秘密。

华商报采访省教育厅一名处长时,他介绍,除北上广外,一般经济发展与教育质量基本是平衡的,沿海发达省份的教育质量明显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通过每年高考试卷的难度就可分辨出来。而此次西安人才新政,恰恰需要多引进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才,但这些人是在高考高压下成长起来的,肯定更会注重下一代的教育,他们的子女一直在教育质量高的省份学习,通过落户新政后,他们的子女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西安人,可以纳入到西安高考生源当中。这样一来,这些“新西安人”考生本身具备好的学习成绩,将对西安本地考生造成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也是快捷拉平东、西部教育不平衡的一种方法。

“新高考移民”将成为绕不开的难题

移民考生这个字眼并不陌生,湖北、湖南、四川、河南、山东等考生众多、考试系数难度大、录取率又低,所以往年陕西、甘肃成为高考移民的重灾区,我省大面积的高考移民潮在2006年前后,河南、山东的移民考生多在铜川、渭南报名考试。

移民考生对当地考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后,经过对户口限制,特别是学籍注册三年方可报名等要求,近年来大批量的移民考生减少,但如今西安人才新政后,周边省份到西安落户人员剧增,“新高考移民”将成为一个绕不开的难题。

4月17日,从山东落户西安的李先生介绍,他孩子今年刚上初三,今年升高中。他落户西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孩子上学。按往年经验,陕西的考题相比山东的简单一些,录取分数低几十分,录取率高一些,这三个优势都能利用起来的话,孩子会考一个很不错的学校。李先生说,往年在山东考580分都很难考到西安一本的学校,这个分数对于陕西户口考生来讲,就很容易考上一本学校,这个比较是现实的,也是很多家长比较看重的。

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提出,重要的是“高考移民”来西安之后,孩子考上大学户口还可以迁走,并不影响未来的发展和就业。在西安人才新政落户大潮中,只需要夫妻双方一人落户过来,不需要在西安购买房子,孩子原本高考在河南、山东可能只能考二本,转到陕西却很大可能考上一本,最后孩子又可以安安稳稳考完走人。通过落户政策,就可以把高考移民“合法化”,而高考移民的成本就是父母一方落户西安,3年以后夺走原本可能属于陕西孩子上大学的位置。

最近,华商报记者通过多个层面联系了13位教育系统及学会的专家学者,并给他们发去采访提纲,想请他们谈谈,西安的户籍新政是否可能带来“新高考移民”,是否会给3年后的高考带来影响,如何提前做好预案?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他们集体失语。得到的答案基本差不多,事情太敏感,现在教育系统谁出头收拾谁,还要在教育圈子里混,少讲或不讲为妙。

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加上大西安吸附力越来越强,更多人迁入西安市,成为“新西安人”,其中也有随子女迁入的老人。城市老年人如何养老?这成为当前和未来一个现代化城市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陕西省统计局表明,截至2017年11月底,西安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41.21万人,老龄化率15.99%。“假设西安市2018年新增100万人,按照16%的比例核算,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能会增加16万,养老机构数量上差距还是很大的,今后压力会逐步显现。”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谢雨锋说。

>>现状

西安养老服务资源存在结构性矛盾

省统计局调查显示,58.1%的受访老人选择家庭养老,22.7%选择社区(居家)养老,18.7%选择机构养老。根据民政部门资料,西安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依然较慢。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130家,其中公办33家,民办97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649个,农村幸福院638个,养老床位总数达到4.3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2.24张,与国际通行的5%-7%的比例差距仍较大,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对服务的大量需求。

此外,养老服务资源存在结构性矛盾,区域布局不协调。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有保障,但是数量少,而且主要针对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对象。民办养老机构中服务质量好,规模较大的养老院也是“一床难求”,一些中小型养老院位于城乡接合部,交通不方便,床位空置率较高,设备简陋,服务跟不上。

谢雨锋认为,随着户籍政策的放宽,部分老人随子女迁入西安,养老方面的矛盾尽管不如住房、学位等那么突出,但也会逐步凸显出来,政府应该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事例

母亲脑梗后生活不便就近找不到日间照料中心

王先生说,母亲今年72岁,一个人独居。今年初,因为脑梗,老人左侧身体出现半身不遂迹象,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后回到家里,走路需要拄拐杖,一个人下楼经常忘锁房门。想找个保姆陪护老人,问了几个家政公司,保姆工资需要两千六七,需要单独的房间,加上吃饭还有生活用品,算下来成本挺高,而且家里来个外人,大家也不太习惯。后来商量了一下,想到养老院里看看,城区里的一家收费4000元,但地方比较小,老人只能在自己的房间和客厅活动,不能下楼。三桥附近的一家养老院规模比较大,根据老人身体状况、住房条件分级收费,像王先生的母亲如果半护理的话,一个月费用是3000多元,但到院子转还是要自己一个人去,王先生有点不放心。于是,王先生想找一个社区托养机构,上班前把老人送去,管吃饭休息,下班接回家。可是打听来打听去,周边就没有这样的托养机构。

家住龙首村的段先生最近也在考虑给老人寻找合适的养老机构。他说,80岁的父亲觉得养老院热闹些,想去,看了几家,有的收费太贵,大多都在偏远地区,服务水平也有限,基本就是管个饭。父亲一个月退休工资4000元,只能接受2000多元的标准,但这个标准吃住条件都比较差,段先生认为政府对公益性养老机构应该加大补贴力度,让老人住得起养老院。

“我们一家三口,将来要管4个老人,压力山大。”家住边家村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和爱人都是独生子女,自己的父母身体还可以,但公公有脑梗,婆婆眼睛和腿都不好,目前两边的老人都是自己居住,周末轮流探望。张女士说,家里现在是两室一厅,老人同住紧张,房价大涨又无力购买新房,周围也没有养老院和老年照料机构。本想在自己住的小区租套房子,方便照顾老人,但价格贵,加之老人还留恋老小区的伙伴,也不愿意搬出来。

>>规划

2020年基本养老服务设施覆盖100%城市社区

根据今年1月5日西安市政府印发的《西安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养老服务设施覆盖100%的城市社区和70%以上的农村社区,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西安养老服务升级版。方案提出,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按每百户20平方米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未达到标准的,在2018年年底前通过购买、置换、租赁等方式配套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对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提供相应政策扶持。

那么,在新落户政策的推动下,养老配套的建设是否也面临着提速?

对此,西安市民政局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正在制定相关保障方案,初步方案已经形成,以应对人才引进后养老设施配套方面的需求,“预计很快就会公布实施。”

医疗

如何应对人口激增看病难?

西安市卫计委已制定方案,上报市政府待批

赵玺博士系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特聘研究员,也是我国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下设的社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今年4月,赵玺博士和专家、学者们一起对2018年第一季度新迁入人口进行调研,并借助高德地图汇总城市静态功能数据(POI数量和密度),对西安市各个区县医疗资源进行调研和分析。

通过调研和大数据分析,西安市各区县医疗状况(POI数量)是这样的:医疗数量最高的是雁塔区,医疗单位数量256个,其次是莲湖区,数量185个,随后数量上百的依次是未央区(145个)、灞桥区(123个)、新城区(118个)、碑林区(116个)。其他区县医疗单位数量均低于100个,但在这个范围内,浐灞生态区(9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9个)、经济技术开发区(55个),医疗资源仍远远高于其他区县。

分析发现,西安全市医疗资源POI密度分布图中,最高的是碑林区,密度指数0.8286,其次是莲湖区,密度指数为0.8114,雁塔区指数是0.6615,新城区指数是0.6484,其余各区县均在0.02以下。

“通过大数据我们发现,西安市的医疗资源分布呈现出区域的不平衡性,”赵玺博士说,全市医疗资源主要集中于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和新城区,其他区县的医疗资源相对而言比较欠缺。建议加快其他区县医疗资源投入建设。

据西安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到2020年前,西安将按照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升医疗资源总量,重点规划布局好新建城市区域的医疗机构布点。有关负责人介绍,至2020年,全市拟规划新增48家医院,其中新增三级综合医院21所,新增二级综合医院27所。主要在城市新建城区和远郊县(区)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规划建设一批综合性医院,并在每个开发区建设一座三级甲等医院,例如航天基地的人民医院、国际港务区的陆港医院等。

三级综合医院21所分布:在雁塔区曲江新区、丈八东路、西沣路板块各增加1所;在莲湖区大兴新区增加1所三级医院;在灞桥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各增加1所;在未央区行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浐灞生态区、火车北客站各增加1所;在长安区航天基地、韦郭路郭北村、西太路羊元村各增加1所;在阎良区迎宾大道设1所;高陵区在西安市经开区泾渭地区、鹿苑大道设各增加1所;在蓝田县、鄠邑区、临潼区、周至县各增加1所;在沣东新城科技统筹资源改革示范区新建1所三级医院。

重点鼓励发展康复、老年病、儿科、精神卫生、妇产专科、肿瘤六大专科医疗机构。大力发展康复医疗、老年病专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部分功能定位不明确、利用率较低、位于社区的公立一、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或老年病院。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儿科、妇产专科、精神卫生、肿瘤等专科,也可以通过三级专科医院与基层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或者设立医疗延伸点等方式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根据规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承担社区或街道内居民的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全科诊疗和分诊以及社区康复护理、基本公共卫生等服务。到2020年,每个街道设立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中心服务3-10万人,对于人口过多(超过10万人)或面积过大的街道办事处可设置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距离中心较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提供服务的小区,可适当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1.8-1万人。

西安市卫计委相关人士向华商报记者透露说,在“户籍新政”、“人才新政”等招才引智新的形势下,近期市卫计委已制定好规划方案上报市政府等待审批,西安将在医疗机构布局调整及建设上进行全力提速,以满足大西安建设中越来越多人口的就医需求。 华商报记者李琳程彬

交通

人多了出行停车会更难?

在高德地图《2017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西安市排在拥堵榜的第13名。同时,西安也是2017年城市拥堵呈现向近郊扩散的城市之一,呈现同一趋势的城市还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汉、南昌、杭州及济南等城市。

2016年至2017年私家车增加27万余辆

据西安市统计局数据,华商报记者对2007年和2016年的数据做了比对。

2007年西安市常住人口830.54万,全社会车辆总数75.9万辆,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8.02标台。

2016年西安市常住人口883.21万,全社会车辆数258.85万辆,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3.9标台。

从2007年至2016年的10年来,西安市常住人口10年间增加了52.67万人,而每万人拥有的公共交通车辆数则明显下降。

可见,对于城市交通而言,随着常住人口的增加,尤其是像西安市开始了最为宽松的户籍政策之后,常住人口增加幅度非常大。但是现有的道路资源增加非常有限,公交车辆数量减少、地铁线路短时间很难改变的情况下,更多人或许就会通过购买私家车来解决日常出行问题。

从2007年至2016年的10年间,西安全社会车辆总数增加了近183万辆,尤其是从2016年至2017年间,机动车增加了33万余辆,其中私家车增加了27万余辆。按照这个速度,西安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增速与公共交通的发展、城市道路建设的速度,常住人口的增加势必会加剧城市交通的问题,这样也就会发生拥堵、停车难等。

2007年道路长度1842公里,道路面积419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2.65平方米。

2016年道路长度3683.14公里,道路面积8618.93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8.15平方米。

过去的10年间,西安市城市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几乎都翻了一番,但是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增加幅度并不是很大,这一数据说明,尽管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城市道路的增速非常有限。

根据西安交警部门此前的调查,停车位不足的现象主要反映在夜间停车,其实这期间好多公共停车场在夜间并没有充分使用。

在停车难问题上,西安市曾倡导建设统一的停车位管理平台,但是直到现在并没有建成。“一个是要将停车位信息共享起来,这样的话可以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西安交警部门一位负责人表示,停车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民的出行需求问题,“说到底购买私家车还是为了解决出行问题,如果说城市公共交通足够发达,出行问题很好解决,购买私家车的需求就会变小,停车的问题也就会变得简单了。”

发展公共交通才能化解城市交通矛盾

西安人口大幅增加后,交通怎么发展,有何应对措施?记者先后采访了国内多位道路交通管理的专家,听听他们怎么说。

专家们认为,在西安市现有的交通环境条件下,公交系统不够完善,地铁发展需要时间较长,城市道路格局无法做出太大调整的情况下,交通面临的问题会更加严峻和明显。这样一来,出行就只能依靠购买私家车解决。

有专家表示,就西安来说,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00万辆与城市规模并不匹配,恰恰反映出了城市公共交通的不足,而且从近年来的新增机动车数量来看,每年新增机动车的数量还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大幅增长,“这会让城市交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这位专家说,随着机动车的激增,停车位、道路面积等等就会变得更加捉襟见肘,“因此来说,发展公共交通才是城市交通良性循环的基础,而且也是唯一选择。”

有专家分析,西安市的地铁建设相对较晚,而其建设周期较长,所以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工具也只能是为长远着想,“这时候就要考验公交系统的应对能力和服务水平。”

专家说,网络时代已经非常发达,公交系统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发起公交线路调整的民意调查,“不能光靠经验管理,要运用大数据实现公交客运智能调配,对有需要出行的群体及时提供出行服务。”

说到路网建设问题,一位专家提到停车问题,“停车位不足是城市病,也是城市发展在面临汽车工业时代的阵痛,停车位建设不足,而且配建需要一定周期,势必会把停车问题暴露在城市道路上——占道停车,加剧城市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争抢道路资源的冲突,从而让交通拥堵更加恶化。”专家说,此前就听说西安市要建设统一的城市停车信息平台,但是进展缓慢,“现有的停车位不能充分共享使用,那就等同于停车位的缺口更大,这对政府决策制订和行政管理手段都是一种考验,最起码应该实现现有停车资源的共享共用,与停车位建设齐头并进。” 华商报记者李小博

电力

电力供应能否保障?

西安规划建设10座330千伏变电站

“城市的供电、供气量是保证居民生活的必要条件,”4月16日,赵玺博士说:“西安市是否能负载越来越多涌入的人口时,首先考虑这两个因素。”

今年4月份,通过两个周时间,赵玺博士和该研究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研究,其中一项就是供电情况,是否能承载未来城市发展和人口激增。

据国家电网数据表明,2018年第一季度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统计区域内,城市供电可靠率99.9812%,电压合格率99.999%。赵玺等人研究发现,国家电网规定,城市地区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90%,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6%;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70%,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5%。西安电网正在不断强化电网设备运行与维护,确保全市安全可靠供电,使居民用电得到基本保障。

电网是现代生活重要的基础设施,更是城市发展的能源命脉。那么,未来的大西安电网建设是如何规划的?

根据西安电网发展规划,预计全社会用电量2020年为497.8亿千瓦时,“十三五”期间,将构建坚强的750千伏双回环网支撑西安用电需求,新建西安北750千伏变电站,扩建西安南750千伏变电站,新增变电容量630万千伏安,新增线路299.8公里。至2020年,西安与周边形成宝鸡、乾县、西安北、信义、西安南750千伏双环网,优化配置陕北地区火电、新能源以及关中东、西部火电,通过新建铜川电厂二期送出及陕北定靖风电基地至西安北的750千伏线路,满足大气污染防治、“治污减霾”以及西安周边电厂出力不足的需求,保障西安电力能源的有效供应。

“十三五”期间,西安规划建设10座330千伏变电站,扩建1座,新增变电容量788万千伏安,线路705.71公里。在西安中心城区增加城北、城南、中心3座330千伏变电站,保障中心城区的电源支撑。 华商报记者李琳程彬

用气

生活用气是否受影响?

新气源项目正加紧建设,西安将有两条供气线路

目前西安市约有240万居民天然气用户,工商、非居民1万户。随着户籍新政的推进,用气人口随之增加,如何保障大西安的供气运转?华商报记者获悉,中石油西气东输线路给西安供气,加上目前从靖边通过省内长输管线供气,西安将有两条供气线路,能够大力缓解用气紧张状况。

据了解,随着推进治污减霾,加快实施“气化陕西”“煤改气”等工程,全省天然气消费需求呈稳步增长态势,加之储气调峰设施能力不足,冬季采暖期天然气需求量增大,供需缺口扩大,天然气供应压力大。目前我省的气源单一,主要来源于中石油,延长石油产量非常少,气源比较单一,各地储气调峰能力建设也严重“欠账”。根据国家规定,作为拥有特许经营权的城市燃气供应企业,其通过应急调峰设施需储存不低于合同供气量的10%的气量,事实上,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等城市均严重建设不足,有的不到应储存量的零头,有的甚至应急调峰量为“0”。因此,一旦遇到上游紧缺,由于其无调峰能力,直接导致终端用户受到影响。

“目前正在加紧进行储气调峰能力建设和气源项目建设,并加快LNG调峰储气设施建设,这两个项目将大力缓解高峰期间供气紧张。”4月12日,西安秦华天然气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公司从2017年已开始西安市45公里“新气源”高压管网的建设,不仅能够增加供气能力,而且能够增加管网储气能力150万立方米。

该负责人称,作为西安市城市天然气保障供应工程,新气源项目起于西气东输二线高陵压气站,止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线路全长约为45公里,届时实现直接从中石油西气东输线路给西安供气,加上目前从靖边通过省内长输管线供气,西安有了两条供气线路,能够大力缓解用气紧张。到2020年末,新气源年供气能力将达到46亿立方米;此外,LNG应急调峰站扩建工程已开工,计划新建1台2.5万立方米水容积的三壁金属全容LNG储罐(储存气量1500万立方米),并均将于2018年10月底前投运,以增加城市天然气供应保障。

2018年该公司还将配合城市发展和市民需求完成天然气中压管道建设30公里,完成锅炉项目建设80项,完成餐饮客户建设809项,完成民用客户建设15万户。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吉ICP备11001726号-6
企业800网 ·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