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密云出“六招”帮低收入户增收
密云区山清水秀,旅游资源、自然资源丰富,依托这一优势,不少农户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开始发展民俗旅游,走上致富道路。破旧的石头房子翻新后成了敞亮的民宿院子,山上的栗子被巧手厨娘做成了风味独特的栗子宴,有劳动能力者也被牵线搭桥有机会进城务工……山区搬迁帮扶、扶持产业帮扶、促进就业帮扶等六大帮扶措施,让密云区低收入户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密云区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东介绍,2016年以来,密云区采用扶持产业帮扶一批、促进就业帮扶一批、山区搬迁帮扶一批、生态建设帮扶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社会力量帮扶一批这六种帮扶方式,帮助低收入户“脱低”奔小康。
据尖岩村第一书记王淑萍介绍,“以前这个村里房子破败,大部分是四五十年代的石头房,年久失修,居住环境差。在2013年到2017年期间,密云区计划就地、就近搬迁帮扶3700余户,包括尖岩村在内。根据市里区里的补贴政策,每一户可享受基础补助6万元,人口补助一人1.8万元,抗震节能补助一户2万,京津冀风沙源项目补助一户2万元,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项目帮扶。新修建的房屋抗震、保暖,又有基础设施改造,使老百姓的生活居住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目前三千余户已经完成搬迁。”
据了解,2016年以来,全市建立了精准帮扶机制,有序开展低收入帮扶,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17年达到10698元,同比增幅19.4%,55%的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收入超过11160元低收入标准线。截至2017年底,经动态调整,全市有低收入农户7.06万户、15.1万人,低收入村234个。
故事
农户老房变民宿推出特色栗子宴
在密云区溪翁庄镇尖岩村郭文凤家里,弥漫着满院的栗子香。自己家的和公公婆婆家的两座院落,在2016年翻新之后,发展了民俗旅游,主打栗子宴。两座白色的园子修葺一新,楼下是餐厅、厨房和客厅,楼上用作客房,两座院子共有11间客房,热水、WiFi、独立卫浴一应俱全。
郭文凤打开墙角的冰箱,新鲜的栗子、地里刚采回来的小白菜、自己亲手做的栗子糕、刚杀的柴鸡、提前炖好的红烧肉……各种食材把冰箱塞的满满当当。在她手里,这些食材将化身成一道道美味的栗子主题菜肴,打造一桌别具特色的栗子宴,人均只需五六十元。“五一期间来吃的人多,客房差不多都已经订满了”,郭文凤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乐呵呵地说,“现在家里雇了一个服务员,一名厨师,忙不过来的时候,我婆婆、老公还有两个女儿都会来帮忙。”
郭文凤今年49岁,以前在一家山庄做面点领班,2016年,赶上了区里“扶持产业帮扶一批”、“山区搬迁帮扶一批”的政策,她就果断辞工回了家。自己掏了一部分钱,加上政府补贴的资金,就把两座院子修好了,从此走上了发展民俗旅游的道路。“我老公是开出租车的,之前自己的工资一个月也就一两千,一年也就收入三四万块钱。我家庭成员多,两个孩子要养,上面还有两位老人,日子紧巴巴的。现在好了,一年能挣个七八万,比以前多赚三万多块。”郭文凤说。
郭文凤还展示了自己的“网络营销”手段,她加了好几个微信群,“密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无界平台”、“尖岩旅游”、“纳极乡村交流平台”等等,时不时与群里的同行交流。有时,她也会在自己的朋友圈推送家里的旅游产品,以此来发展和维护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