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汲取中印文明“和”的养分(钟声)
国与国交往,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彼此,以什么样的思维解决问题
4月27日至28日,中印关系开启“武汉时间”。习近平主席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两国领导人将围绕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战略沟通,并就中印关系未来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为中印关系发展把握大方向、树立新目标,引领中印合作开创新局面。
“为何在武汉?”两国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的消息一经传开,这一问题便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深厚历史底蕴”是武汉成为会晤地点的考虑因素之一。近千年来,武汉以九省通衢之天时地利,与长江文明相伴相生。历史悠久的黄鹤楼,引得众多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在此留下足迹、手迹和事迹;坐拥20万件文物的湖北省博物馆记录着2000多年前瑰丽绚烂的楚文化,还曾在2014年以“印度的世界”为题举办特展,将异彩纷呈的印度文明带到中国观众面前。
回顾习近平主席同莫迪总理会晤的历史,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是一大亮点。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第一站来到印度古吉拉特邦,莫迪总理陪同习近平主席共同探寻中国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足迹,习近平主席将电影纪录片《玄奘之路》作为国礼赠与莫迪总理;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古城西安同莫迪总理举行正式会见后,两国领导人共赴西安大慈恩寺参观,在庄严宝寺共话中印友好历史。“回顾中印两大文明交流互鉴、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就是要推动两国友好交流,为中印关系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习近平主席道出了中印两国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刻意义。
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谱写了一段又一段打动人心的故事,树立了世界跨文化对话的楷模。玄奘西行取经,播撒中印两国人民千年的友谊之种;中国航海家郑和七次远航、六抵印度,带去中国的友邦之谊。1937年,印度国际大学建立中国学院,印度诗人泰戈尔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和印度接壤千里,通道不计其数。这些通道不是战骑和机枪开发出来的,而是和平的使者,往来不绝,一步一步踏出来的。”如今,中印作为全球仅有的两个10亿以上人口级别的大国都在加速发展,两大文明古国都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印两大文明携手有了更为深厚的基础,对亚洲乃至世界都具有深远意义。
国与国交往,矛盾分歧在所难免,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彼此,以什么样的思维解决问题。中印文明都将“和”视作天下之大道。中华民族主张的“天下大同”与印度人民追求的“世界一家”殊途同归,中华民族推崇的“兼爱”理念同印度人民倡导的“不害”理念息息相通。从中印文明中汲取“和”的养分,无疑对当前中印两国增强互信、携手前行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维引导。
60多年前,毛泽东主席在长江边极目楚天,写下“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名句,彰显“闲庭信步”背后的信心和定力。如今,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期,中印两国领导人相聚江城,交心对表、共商大计。观察这一重要时刻,人们感悟到的,仍然是满满的信心和定力。
《 人民日报》( 2018年04月27日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