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焦点资讯 营销之道 企业报道 淘宝运营 网站建设 软件开发 400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资讯 » 正文

回顾|唤醒南海一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24  来源:新格网  作者:新格网  浏览次数:759  【去百度看看】

800年前的南宋沉船,31年前在海底被我们发现,11年前被整体打捞出水,南海一号从它出水的那一天起,就将一个难题摆在人面前,一方面它在海底被深埋800年,已经变得非常脆弱,亟待保护。另一方面,整体打捞出水需要边发掘边保护,完全没有先例,又急不得——。这些被一点一点清理出来的文物,在静悄悄地考验着人们的技术手段,考古理念和科学态度……

 

发现南海一号


今天的考古队员依然惊叹于这样一个800年前的真实存在。而参与考古发掘的专家们都喜欢用“时间胶囊”来形容这艘南宋的沉船。


800多年前,它满载货物,还没来得及出发,就沉入23米深的海底,洋流裹挟着泥沙将它完整封埋,一直等待着今天的人们一层一层地揭开它的秘密,将它从八个世纪的岁月尘封中唤醒。


直到今天,整个考古发掘还在继续,据专家估计,这艘沉船的船载文物将超过8万件。在封泥之下和南海一号一起埋藏的还有一个伟大的航海时代和那个富裕却孱弱的南宋。


实际上,南海一号的发现本身就是一段传奇。1987年,当时的中国救捞总公司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合作,打捞一艘名为“莱茵堡”号的外国沉船。在荷兰图书馆的记录中,该船属东印度公司,载有白银六箱、锡锭300多吨。顺着裸露在淤泥中的桅杆,潜水员探摸到沉船的大体的位置,并从海底带回来一小块船板。之后,中英联合打捞队决定用机械抓斗进行一次试验性的发掘。


在淤泥中清理出很多完整如新的瓷器。但是,打捞上来的器物明显不属于苦苦找寻的“莱茵堡”号,中方果断中止了合作。


英国人哈策从这艘古沉船中打捞出水的瓷器超过了8万件,全部为清代青花瓷——1986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进行了拍卖。多次交涉中国政府最终没能阻止这次拍卖,只好派出专家参加拍卖会,买回部分文物做研究之用。


这也给了中国一次“刺激”。南海一号的出现让中国的水下考古有了一次顺势而为的机遇。

 

唤醒南海一号


船是最珍贵的文物,不做拆解、不损坏结构,尽量完整保留800年前的所有信息。这样才能不辜负800年前工匠的智慧,和今天的人们为了唤醒“南海一号”所付出的30多年的努力。


这次整体打捞,在2007年1月正式开始实施,直到2007年12月底才全部完成,80多位潜水员水下作业3000多人次,作业时间超过3100多小时,沉箱离开海底的那一刻,终于为今天的人们打开了一扇门,有机会去触摸800年前古人的智慧。


但是,当沉箱被整体运送进水晶宫博物馆的时候,更多出乎预料的问题不断出现,令考古队员措手不及。实际上,继续沿用水下考古的方法,依然不能解决文物信息损失的问题,但抽干海水,用陆地考古的方式又容易导致淤泥干裂,木质船体变型,这两种方法都不可取。

 

最后决定走中间路线——半干半湿的“保水”发掘法至今仍在使用。水下探摸、重新定位、提取少量文物,只是考古学者与宋代沉船之间一次长达20年的礼貌的寒暄。在完成整体打捞之后,对这条宋代沉船的考古其实才正式开始,不断地调整发掘方案的过程中,文物的分类保护成为最重要的部分。


铁器、瓷器、铜器、漆器、金器、锡器,所有出水文物都要经过脱盐、脱硫,并分类保护,这里没有经验之谈,只能用科学的数据来衡量。


同时,被长期封存在海底的木质沉船和船载文物,一旦暴露在空气中之后,出现了比预想更多的微生物和霉菌的侵蚀,船体甚至还长出了白蚁,这一切超出了文物保护组员们的想象——为了杀死白蚁,他们设置了一个引诱箱,白蚁可以进去,被杀掉。


一旦船板降解或霉变导致无法保存,几代考古人近30年的努力将变得毫无意义。幸好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在小规模试掘的阶段,霉变的只是几块散落的船板。但办法必须在大规模考古发掘前找到。


将近2年的时间,他们找到了可行的措施——当喷淋器开启的时候,药液会均匀地喷洒在宋代沉船的船体上,整个考古发掘变得可控。在同样的空间里,覆盖在传统考古学之上的还有测绘、高分子化学、环境控制、生物、医学、数控、工程技术等等一系列学科。多学科的介入让一条沉船的信息变得立体起来。

 

揭秘南海一号


在南宋朱彧的《萍洲可谈》中有过这样的记载:“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无少隙地”也是为了在高风险的运洋贸易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南海一号”的出现,让今天的专家和学者有可能把这些史书中的寥寥数笔与实物之间得以准确地对应。


从已经暴露的货物装载方式看,水密隔舱将船体自然区分为15个舱室,每个水密隔舱又是独立的货仓,上铺隔板以增加强度并区分货主,以这样的方式摆放3到4层,在舱室上留有少量空间,“下以贮物,人卧其上”让货主休息。


考古人员也注意到,重量大的铁器被放在上层,而没有放在底层。考古项目人员猜测:可能跟卸货有关,先卸的货就放在上面。而项目领队之一崔勇有另外的推测:瓷器上面用铺板隔开以后放铁器,就是把重心倒过来,它其实是减少船的摇摆周期。在他所发现的几艘古船中,货物都是按这规律所摆放的。


类似1.7米金腰带等大量带有阿拉伯风格的金器的发现,更加印证了这条船上有大量的外国人的可能性。除此自外,还有一些碎金、带有商号戳记的金叶和一万五千两银铤被发现,并从一个侧面描述着南宋时期海外贸易高额利润对外国商人的吸引力。


姜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者,在他看来,南宋王朝和海湾的阿拉伯地区是当时全球的两大贸易中心。


铁可以制造兵器,在南宋是被禁止出口的。这艘船上的铁条是经过反复锻打过的,极有可能是兵器的坯件。它的大量出现也许能勾勒出当时商人的唯利是图,和政权的疏懒。


现阶段发现的铜钱数量已超过5万枚,最早的是新莽货泉,时间是公元8年至23年,最晚的钱为南宋乾道元宝,时间为公元1165 年。


宋政府明确规定“贾人由海道往外蕃,令以物货名数并所诣之地,报所在州召保,毋得参带兵器或可造兵器及违禁之物,官给以券”,有了“劵”就有了出航许可。既携带了违禁的铜,又携带了可造兵器的铁,这条船可想而知,是无券的。


800年前的走私或夹带行为,为确定南海一号沉没的时间留下了一丝线索。1216年,“南海一号”满载着财富希望远洋,沉没于广东阳江的海岸。而南宋150余年“战与和”的纠结,光荣与耻辱的交织,最终导致了中华文明的转折。高度发达的科技、无与伦比的财富,没有转化为强国的力量,而为千年一叹。

节目主创:编导/罗陈 记者/孙宝印 摄像/李季 刘艺  制作/ 罗陈 张小美 吕亚楠

新媒体:主编/谭芸  编辑/程晓红 吕亚楠

正在发生的历史 新闻背后的新闻

首播时间:周六21:30 - 22:15

重播时间:周日00:15  02:15 05:10 14:10

独播频道:CCTV-13 新闻

                  

   

   快扫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皖ICP备2021004516号-14
企业800网 ·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