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焦点资讯 营销之道 企业报道 淘宝运营 网站建设 软件开发 400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资讯 » 正文

\"新时代经世济民的思想丰碑\"等5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18  来源:新格网  作者:新格网  浏览次数:308  【去百度看看】
核心提示:\"新时代经世济民的思想丰碑\"等5则
来源: 《求是》2018/08 作者: 马建堂 等

  马建堂:新时代经世济民的思想丰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经济怎么看和经济工作怎么干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引领未来的经济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也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是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抓好经济工作,我们党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党中央必须对经济工作负总责、实施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三是坚持立足大局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四是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五是坚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诸多难题的良方,是我国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供给体系的关键,是一个融结构优化和改革创新于一体的系统设计。六是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经济领域的重大风险,关键是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人民日报》2018年3月22日)

  林兆木: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实现了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与时俱进和重大创新,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条件和依据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奠定了基础。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三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加上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和体制机制不合理所导致的城乡、区域以及社会、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凸显出来。同时,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现在比过去更有条件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上日程。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认识和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这是我们能够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变化作出新的理论概括的根本原因。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的变化,而不是超越这个历史阶段的变化,因此解决转化后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任务仍然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力的现实水平提出过高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都是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将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将给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正能量。(《人民日报》2018年3月30日)

  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基本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根本立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具有系统设计、问题导向、重点突出的鲜明特征。这次机构改革是经过系统设计的全面改革。重要特征之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以敏锐的前瞻性牢牢把握改革的方向,注重解决机构改革中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另一特征是注重找准“主攻点”、牵住“牛鼻子”,着重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提高政府执行力。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充分彰显了科学性、民主性、法治性。这次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务。而改革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法治性将有助于下一步不折不扣地把改革的要求落到实处。科学性就是保证整个机构改革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和需要。民主性强调的是在多元社会现实的背景下,普通公民通过自由平等的方式,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从而保护自身利益。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必须坚持机构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促进。(《解放军报》2018年3月30日)

  盛荣华:坚持“五个突出” 精准科学考察干部

  精准科学考察干部,是选人用人的重中之重。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目标,以改进方式方法、完善机制程序为重点,坚持“五个突出”,真正做到识得深、看得准。一是突出前置把关,着力规范动议提名。明确动议时机,解决“何时动议”的问题。明确动议程序,解决“怎样动议”的问题。明确动议内容,解决“动议什么”的问题。明确动议责任,解决“谁来负责”的问题。二是突出政治考察,着力识别“两面人”。坚持“五看五否决”,通过考察,看政治忠诚、看政治定力、看政治担当、看政治能力、看政治自律,对民族地区来讲,还要看有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对那些同党中央唱对台戏的人,那些对党中央大政方针态度暧昧甚至心怀不满的人,那些背离党中央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另搞一套的人,那些心术不正、有政治野心的人,那些“身在曹营心在汉”、与党离心离德的人坚决“一票否决”。坚持对干部言行进行分析研判,扫盲点、抓死角,运用类比佐证的方法。三是突出综合表现,着力加强日常考察。注重对干部的日常表现进行“把脉会诊”,加强重点跟踪考察,深入一线专项考察,探索开展无任用考察。四是突出科学有效,着力健全制度机制。建立分类考察机制,完善差额提名和差额考察机制,优化考察工作规范,建立组织部门有原则地经常性考察了解干部机制。五是突出从严从紧,着力压实考察责任。严格落实各级各部门察人识人责任,建立干部考察纪实责任制,建强干部考察队伍。(《光明日报》2018年3月30日)

  李殿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是高屋建瓴的政治报告、博大精深的理论报告,而且是一部宝贵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教科书。报告闪耀着科学把握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真理光芒,彰显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深邃力量。报告中蕴含的历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真学习历史、正确认识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继续书写好新的历史的根本指导和光辉范例,给我们以极大的教育和深刻的启示。一是树立历史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历史观。历史是一个整体发展过程,不能随意割断,不能碎片化,更不能任意编造,颠倒是非。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和核心,是习近平新时代历史观的支柱和精髓。三是掌握辨别主流与支流、本质与现象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看家本领,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任何时候都要用好它。四是社会在矛盾运动中前进、在伟大斗争中发展的历史观。一定要有坚强的党性、担当的精神、高超的本领,敢于和善于同困难作斗争,同对手作斗争,同自己的缺点错误作斗争。五是回看、比较、远眺相关照的历史观。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要相互关照,传承历史、做好当今、展望未来要紧密联系,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要密切结合,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要同步进行。(《红旗文稿》2018年第6期)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皖ICP备2021004516号-14
企业800网 ·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