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焦点资讯 营销之道 企业报道 淘宝运营 网站建设 软件开发 400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资讯 » 正文

网约车市场烽烟再起 但这真不是“恶性竞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29  来源:新格网  作者:新格网  浏览次数:137  【去百度看看】
核心提示:原标题:网约车市场烽烟再起, 但这真不是“恶性竞争” 在旁观者看来,企业似乎是在进行赔本的“恶性竞争

原标题:网约车市场烽烟再起, 但这真不是“恶性竞争”

在旁观者看来,企业似乎是在进行赔本的“恶性竞争”,但对于立足未来的企业来说,那非但不是赔本,反而是一门很划算的生意。

▲网约车。  图片来源:新京报

出行平台竞争越来越激烈。据媒体报道,3月27日,高德地图宣布推出顺风车业务,已在成都和武汉先行上线,并将陆续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推出。此前不久,美团也推出打车业务。

有些学者认为,出行平台依托资本进行的竞争,最终会导致垄断,从而让消费者承受损失。他们大多认为,今天资本砸下的钱,未来一定会从消费者那里“榨取”回来。他们都相信,商家可以先“以本伤人”,赔钱打败竞争对手,然后依靠垄断定价赚取更多的钱。但是,这一观念误解了市场。

其实,眼下的出行市场的变局,就已经很好地反驳了这一观念。

早几年,滴滴和快的竞相打价格战、补贴战时,就有很多人替市场忧虑,认为消费者虽然暂时享受到价格战的好处,但最终是要还的。后来,滴滴、快的合并,以及之后的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看起来滴滴似乎成了最后的胜利者,且大幅度的补贴也确实取消了。但是,这时候美团杀了进来。所以说,看起来某家企业垄断了市场,但其实潜在的竞争者始终存在。

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说他路过一个偏僻的地方,看到一个小孩在卖可乐,但是要价并不高。张五常想,在这个地方,这个小孩也算是垄断者了,他为什么没有要垄断高价呢?随后,他看到旁边有几个小孩在玩。这时的他恍然大悟:那些小孩就是潜在的竞争者。

道理说起来也简单。在市场上,只要不是行政准入垄断,潜在的竞争对手可不止这几个“小孩”。所以,我们无需过于担心哪一家平台利用垄断地位压榨消费者。如果谁这么做,它就是为潜在的竞争对手提供机会。

而且,很多竞争看起来像是“恶性竞争”,好像各方都在赔本伤害竞争对手,其实这并非真的“恶性竞争”,竞争者都有各自的战略目的。比如,美团的王兴就表示,未来人们不需要买车,需要的是“移动”的服务,因此,美团布局打车市场,某种程度上也在为自动驾驶布局。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等到自动驾驶得到普及,再跑来争夺客户,那肯定是为时已晚。因此,企业现在加入战团,先获得大量的忠诚用户,未来才可能占取先机。

在旁观者看来,企业似乎是在以赔本的代价搞竞争,但对于立足未来的企业来说,那非但不是赔本,反而是一门很划算的生意。因为,现在获取客户的成本可比未来要低得多。

所以,当后来者发动“价格战”时,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先前的市场占有者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后来者的竞争迫使先入者再度让利给消费者。

无论是美团,还是滴滴,大概也没有人意图去打垮“竞争对手”,因为没有人能确定自己能打败眼下的竞争对手,也不会知道市场中究竟有多少潜在的竞争对手在等着你打败。简言之,就是你怎么知道对手就不能比你融到更多钱呢?所以,以资本“谋求垄断掠夺”的战略,其实是有些学者凭想象强加给企业的。

当消费者享受企业价格战的好处时,也不要轻率地以阻止“恶性竞争”的名义呼吁管一管。只要不存在行政垄断,那么,就让企业自己去竞赛吧。

文|邓新华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吉ICP备11001726号-6
企业800网 ·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