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焦点资讯 营销之道 企业报道 淘宝运营 网站建设 软件开发 400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资讯 » 正文

从衣冠楚楚到兽性大发,这不是电影是真实事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28  来源:新格网  作者:新格网  浏览次数:800  【去百度看看】
核心提示:原标题:从衣冠楚楚到兽性大发,这不是电影是真实事件丨毒药推荐 作为了一个社会主义好公民,如果有人说他

原标题:从衣冠楚楚到兽性大发,这不是电影是真实事件丨毒药推荐

作为了一个社会主义好公民,如果有人说他可以用两周就能把你变得兽性大发,你肯定要两个大耳光就扇过去了。

但是,了解社会心理学的都知道,一方面人类本性中有着复杂而压抑的潜在欲望,一方面社会环境具有强大的催化作用,集体性的狂热,残忍至极的杀戮,都有可能被激发出来,并展示出令人望而生畏的破坏力量。

在这方面,德国应该说有着丰富的惨痛经验。

▲在希特勒的感召下,纳粹德国进行了惨绝人寰的种族清洗,手段包括枪杀、故意冻死、故意饿死以及毒气等等。

也因此,德国有着对历史、对过去深入的反思和自省,比某国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在影视作品方面,德国电影总能有意无意地揭示那些极端的人性,告诉观众始终要保持着某种警觉。

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很多,诸如二战反思片《帝国的毁灭》、冷战反思片《窃听风暴》,以及人性实验片《浪潮》等等。

今天我推荐另外一部关于人性实验的电影——

《死亡实验》

Das Experiment

按照惯例,我先讲讲这部电影的剧情。

杜恩博士和他的女助手格瑞姆设计了一场虚拟监狱实验,共招募20人作为实验参与对象,实验周期为14天,报酬为4000马克。

这20个人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当中有总监、教师、航空公司员工、救生员、电工、出租车司机等等,其中出租车司机法赫德是本片的男主。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在接受实验之间从来没有进过监狱。也就是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妥妥的大好人,至少没做过什么作奸犯科的事。

当问及为什么要参与这个实验时,大多数人给出的答案是赚钱或者好玩。

根据实验规则,这20个人被分为两组,其中12人扮演囚犯,另外8人扮演狱警,狱警负责维持监狱秩序,确保命令被遵守。

在实验之前,杜恩博士强调,实验过程中有一些人将会丧失公民权利,但不管怎样,坚决不能使用暴力。

当时大家对此并不care,不就是个cosplay么,扮个两星期有啥难度。

男主被分配的角色是囚犯,编号77。

一群人分别穿上与自己角色相应的制服,实验正式开始。

▲注意上面的五条监狱守则。

千万不要小看服装对人的暗示作用。

一个人选择穿什么样的服装、如何搭配,不仅体现了这个人的消费能力、审美趣味,更代表着这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

反过来,人靠衣装马靠鞍,不同衣着同样会给穿衣者不同的自我暗示和心理认同,漂亮的衣服能够让人自信阳光,窘迫的穿着则会使人自卑胆怯。

那么,回到电影,狱警的制服意味着什么?

权力与服从。

起初扮演狱警的一群人还与囚犯们嬉戏打闹,被囚犯戏弄时也完全没有狱警的威严。

但矛盾正在不动声色地滋生。

在吃饭的时候,有一个囚犯坚决不喝牛奶,这违反了监狱守则中的第四条——食物要全部吃掉。

同时,这也是冒犯狱警权威的一种行为。

怎么办?

别慌,一方面游戏才刚刚开始,狱警自身并没有进入与囚犯强烈的对立姿态之中;另一方面,男主恰逢其时地帮狱友喝掉了牛奶,化解了这次尴尬。

看起来是小事,但每一次的矛盾都在为双方对角色的融入加码,都强化了各自的身份认同。

就在当晚,有个狱警指出:咱不能让他们牵着鼻子走,他们得把咱们当回事,如果你说他要喝他的牛奶,那他就得喝。

于是我们看到,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那个命令囚犯喝牛奶的狱警决定惩罚不听话的囚犯们,其中就包括替人喝牛奶的男主。

当然,惩罚的手法还很初级,不过是做俯卧撑而已。

体验过这么一个小小的权力快感后,狱警们对操纵别人的欲望开始升级加强,也愈来愈沉迷其中。

他们对囚犯说话的口吻变得冷酷而严厉,充满了命令和轻蔑的味道。

他们开始强迫囚犯必须喝牛奶,否则就做俯卧撑。

他们对囚犯各种找茬,要求男主必须重新铺床。

男主心想:你丫是谁啊,这不过是一场游戏好吗?!看来我得在你心里种点B数。他利用自己柔和灵动的矫健步伐,反手将狱警锁在了监狱里,成了囚犯们心中的英雄。

至此,狱警和囚犯的对立关系得以初步建立。

因为博士要求坚决不能使用暴力,为了教训这群不听话的囚犯,狱警们决定使出摧毁他人另外的一招——羞辱

他们找来灭火器往囚犯身上喷,然后扒光囚犯们身上的衣服。

经此一役,双方神马全部入戏。打击囚犯的带头人伯瑞斯成为了狱警方面的领头羊,而男主则成为了囚犯方面反抗权威的绝对代表。

在实验的第三天,不喝牛奶的那位囚犯被强迫喝了牛奶,男主则依然不断地挑衅伯瑞斯,说他身上臭、同性恋。

而当晚,为了报复男主,狱警们将男主带到一个监控盲区,对他实施各种羞辱,比如剃光他的头发,冲他脸上撒尿。

事态还在进一步地恶化。

第四天,狱警们开始对囚犯们实施更加变态的玩弄,其中有一个小哥被扒光衣服贴上了“娘娘腔”的标签。

耐人寻味的是,此前这个小哥向杜恩博士申请退出实验时,杜恩博士却表示我们明天再告诉你我的决定。

什么意思?之前不是说好了想退随时退吗?怎么这会儿不行了?

其实,杜恩博士这时候的心态已然不是理性研究学术那么单纯,他自己也深陷其中,在窥视这场人性幽暗活动中无法自拔。

就像《登堂入室》中的文学老师吉尔曼老师一样,杜恩博士也以另外一种方式完成了对实验的参与,他窃喜于看到那些面目狰狞的人性。

囚犯们开始变得抑郁沮丧,而狱警们则愈发肆无忌惮,伯瑞斯已经全然不顾及监控的存在,对囚犯实施各种暴力。

他明显违反了此前立下的实验规矩,但杜恩博士对此却不以为然。当女助理提出应该马上让伯瑞斯离开时,杜恩博士表示拒绝。他对事态发展的期待与渴望让他放弃了原则。

第五天,狱警们开始变本加厉,有人被打死,有人被打伤,男主被关进幽闭的黑箱子里。

由于杜恩博士不在,女助理来到监狱试图叫停实验,结果惨遭狱警们羞辱,不仅被强迫脱光衣服,甚至一度险些遭受强暴。

可以说,人性的恶在这时已经被彻底地释放了出来,那些潜意识里被压抑的邪恶念头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屈从只能是死路一条,囚犯们在男主的带领下开始反抗越狱,双方在对峙的过程中共造成两死三伤,连最后前来阻止狱警的杜恩博士也未能幸免。

《死亡实验》的导演是奥利弗·希施比格尔,他那部《帝国的毁灭》被广大网友所熟知。

▲奥利弗·希施比格尔

有趣的是,该片在国内的走红更多源于那些针对希特勒二次创作的鬼畜视频,让人不免觉得滑稽。没办法,在后现代的解构思潮中,娱乐成为一切事物的最大价值。

在《死亡实验》中,奥利弗·希施比格尔采用了三种视角来呈现这场人性实验,摄影机中的、监控摄像头中的,以及电视新闻中的。

摄影机中的商业感,摄像头中的窥视感,电视新闻中的纪实感,这三者为影片提供了丰富的观影体验,也加深了对观众的情绪调动,看得我完全融入其中。

《死亡实验》最终获得了德国电影奖年度电影及三项年度突出表现金奖——最佳男主角(莫里兹•布雷多)、场景设计及最佳男配角(贾斯特斯•冯•多纳伊),实至名归。

▲莫里兹•布雷多

该片是以1971年美国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为基础而创作的电影。

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发起人是菲利普·津巴多教授,当时他和同事在大学地下室搭建了一个模拟的监狱,并且征集了24名志愿者,每人每天可以得到15美元报酬,为期14天。

▲菲利普·津巴多

由于饰演警察的一方对囚犯过于残暴龌龊,在前来参观的一位哈佛女教授表示强烈抗议后,菲利普·津巴多才清醒过来,将实验终止。而此前,他自己也陷入在维持监狱秩序的法官角色中难以跳脱。

这个实验衍生出了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即路西法效应,大体是指“情境力量”对个人行为的强大影响力,一套制服一个身份一些暗示,就足以让一个人性情大变。

对于这个原型事件,美国在2015年也拍过一部影片,名字就叫《斯坦福监狱实验》,其故事走向基本与原事件相同,并没有如《死亡实验》般给了一个无法收拾的残局。

▲《斯坦福监狱实验》海报。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死亡实验》虽然以斯坦福监狱实验为原型,但它更多还是改编自马里奥•乔丹努的小说《黑盒子》。这使得影片呈现出了事件纵深发展的极端可能。

如果不受约束,甚至有人故意纵容,我想,真实社会中发生类似状况的结果一定更接近《死亡实验》的结局处理。毕竟,历史已经给了我们太多的教训。

要知道,

有些瞎话,说着说着自己就信了;有些游戏,演着演着就成真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吉ICP备11001726号-6
企业800网 ·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