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新行长易纲的首秀,是在25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金融政策”环节。
魏倩
整个发言大概20分钟左右,主要围绕今年央行接下来的主要工作,概括起来就三句话: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推动金融业的改革开放;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保持金融业整体稳定。
那么这次首秀,易行长到底提到哪些金融风险?哪些“雷区”不能碰?又有哪些新提法?记者梳理四大看点,一起来看看。
1、金融风险:少数野蛮生长的金融控股集团存在风险
在这次首秀中,易纲毫不客气地指出,目前中国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金融风险,主要体现为宏观上仍然存在着高杠杆的风险。特别是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依然较高,部分国有企业的杠杆率居高不下、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问题、居民部门杠杆率快速上升等,都值得关注。
易纲指出,部分领域和地区的金融三乱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例如不规范的影子银行快速上升的势头虽然得到了遏制,但是存量仍然比较大,一些机构在没有取得金融牌照的情况下非法从事金融业务,部分非法金融活动借助金融创新和互联网之名迅速扩张。
易纲说,少数野蛮生长的金融控股集团存在着风险,比如抽逃资本、循环注资、虚假注资以及通过不正当的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等问题比较突出,带来跨机构、跨市场、跨业态的传染风险。
2、新提法:抓紧出台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的指导意见
就如何做好防范金融风险工作的问题,易纲首次提到,抓紧出台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的指导意见。
具体来看,一是要稳住宏观杠杆,健全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双支柱的调控框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提高系统性风险的防范能力,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稳步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通过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直接融资、强化资本约束、规范表外业务和通道业务等多种方式,使社会整体债务增长较快的情况进一步平稳下来,抑制风险隐患累积。
二是深化金融和其他关键领域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从防范系统性风险角度支持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新体制。完善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增强国有企业债务约束。完善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推动建立防范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
三是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尽快补齐监管短板,进一步明确监管姓“监”,优化监管力量,严格执行监管法规,要抓紧出台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的指导意见,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等审慎监管的基本制度。
四是要坚决取缔非法经营活动,强化金融风险的源头管理,加强金融领域的准入管理,清理整顿各类无照经营或者是超范围经营的金融业务,没有经过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金融业务。
3、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中性
易纲说,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2017年以来,货币政策更多的关注质量提高。在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强支持的同时,更加侧重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为这些变化创造条件,助力经济提质增效。
易纲说,下一步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总量上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的总闸门,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保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
他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对M2和社会融资规模提出预期数量目标,这体现了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变化。
在控制好总量的前提下,结构上将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适当地有针对性地支持经济中的薄弱环节,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
对社会资本参与比较少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适度地采取精准滴灌,加大对扶贫、小微企业、三农、双创等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支持,尤其是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治理污染的攻坚战。
4、对外开放:金融业的开放程度要与金融监管能力相匹配
易纲说,积极推进金融业改革开放,提升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
就金融对外开放的问题,易纲表示,下一步要继续推进放宽市场准入等一系列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序推进资本项目的开放,提高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的程度;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继续推动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易纲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越是开放的领域越有竞争力,越是不开放的领域越容易落后,而且还不断地积累风险。
易纲说,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有三条规律要遵循:第一,金融业作为竞争性的服务业,应当遵循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第二,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要以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第三,金融业的开放要和防范金融风险并重。金融业的开放程度要与金融的监管能力相匹配。
“如果遵循这三条规律,我们就会不断地将金融的开放推向前进。”易纲说,我们放宽或取消外资投资金融机构股比限制,并不意味着不要监管。外资机构准入和开展业务的时候,仍然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进行和内资机构一样的审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