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越来越贵的时代,月活跃用户超过10亿的超级APP微信正显示出“一统天下”的气势。
微信的流量有多恐怖?借助微信生态流量,拼多多能够异军突起,打得淘宝、京东措手不及;借助微信一二度人脉关系,新世相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刷屏。
当然,腾讯自身也在想法设法收割巨大流量带来的红利。这必然要动到他人的奶酪。
去年微信推出了小程序,不仅收割了各大应用流量,还掌控了用户入口。在此之前,手机流量的入口属于硬件厂商和苹果,于是被动了奶酪的小米、中兴、华为、金立、联想、魅族、努比亚、OPPO、vivo这些在手机市场竞争对手走到了一起,将共同发起快应用标准,直面小程序的竞争,颇有九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之势。
9大厂商联手推快应用,对抗小程序
今天(3月20日)下午上述九家手机厂商就将在北京举行快应用标准启动发布会。
根据快应用生态平台介绍,快应用是由9家厂商联合打造,使用前端技术栈开发、原生渲染,同时具备H5页面和原生应用的双重优点。用户无需下载安装,即点即用,享受原生应用的性能体验。快应用框架深度集成进各厂商手机系统中,可以在操作系统层面实现用户需求与应用服务间的无缝连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应用服务的转化效率,同时支持生成桌面图标等留存能力。
从产品特性来看,快应用定位与微信小程序十分相似,内生于微信的小程序也强调“触手可及”、“用完即走”的特点。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一名不愿具名的手机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快应用的实质其实就是为了对抗小程序。虽然现在还没有明显的数据,证实小程序对应用商店造成了冲击,但是,硬件厂商必须要防患于未然,避免被边缘化。“我还是比较看好这次联盟的,APP不能做特别重,所有的应用都在越来越轻。快应用应该说是厂商的主动出击,去争夺微信的市场和收益。”
从用户体验来看,快应用和小程序的相差无几,两者之间的竞争意味非常明显。流利说联合创始人兼CTO胡哲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现在的状况是线上流量吃紧,线下成本昂贵,无论是快应用还是小程序,都是庞大市场需求的产物。
快应用PK小程序
其实,早在去年,小米便推出了“直达服务”,金立推出“秒开应用”,魅族也推出了“快捷应用”,它们与微信小程序相似,用户无需下载安装,即点即用。然而无奈的是,这种面对小程序的被动反击而推出的应用,一直不温不火。
那么,此次,九大手机厂商联手的快应用,能够和小程序一战吗?
快应用的优势在于,基于操作系统,它离用户近,更方便地让用户触发快应用,运行速度也快。
相比微信,快应用不需要安装App,只需拥有一台支持快应用标准的机器(甚至连手机都不用换,只需要升级、更换系统固件),就能使用快应用,而且,快应用还能直接从系统桌面直接启动。
数据显示,2017年底,我国三大运营商移动宽带用户(即3G和4G用户)总数11.3亿户。即使上述的九大厂商只占60%市场份额,也有超过6亿的用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过,快应用想要赢小程序依然非常困难。
一方面,在于用户对应用分发不可逆转的习惯趋势。坐拥10亿月活用户的微信,已经形成了巨大流量场效应,随着“跳一跳”为代表的微信小游戏上线,2017年12月,小程序累计用户达4亿。
另一方面,小程序的优势还在于微信带来的社交赋予的场景加成,而快应用很难创造出场景加成,也没有社交优势。
输不起的手机厂商
面对强大的小程序,9大手机厂商选择了“同仇敌忾”,因为应用分发的主导权之争是一场手机厂商输不起的战争。
一方面,应用分发是手机厂商收入的重要来源。
以手机App预装为例。《法制晚报》曾援引某搜索软件市场部门经理说法称,每部手机的每个合作方软件手机厂商收费价格在2元到5元之间。也就是说,一款出货量达到1000万部的手机,如果安装了15款预装App,用户将其全部激活,手机厂商收入将达到上亿元。
除了授权费,很多手机厂商还会收取一定的预装App分红。据搜狐新闻,对预装的搜索软件,手机厂商会按照“千次搜索量”计算分成:用户使用该搜索软件搜索某个关键词达到1000次,软件厂商会获得80元的利润,手机厂商和运营商就会分得15元的分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另一方面,目前手机硬件市场已是一片红海,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卖硬件很难赚到钱,都在寻求向互联网服务转型。
最近披露的小米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小米的收入组成中,79%来自于硬件,21%来自于互联网服务业务。硬件业务的净利润率仅为2.8%,而互联网服务业务的净利润率则超过40%。
目前,小米正在计划扩大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比例,2017年,预计小米的硬件业务的收入占比为68.3%,预计到2019年,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收入占比将超过硬件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