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焦点资讯 营销之道 企业报道 淘宝运营 网站建设 软件开发 400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资讯 » 正文

浙大医学硕士毕业卖面包,还不太赚钱,争议不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20  来源:新格网  作者:新格网  浏览次数:182  【去百度看看】
核心提示:原标题:浙大医学硕士毕业买面包,还不太赚钱,争议不断近日来浙大医学硕士毕业卖面包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如果一个人本硕连读7年半医学,那么毕业后继续留学读博士,成为出色的医生,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甚至在

原标题:浙大医学硕士毕业买面包,还不太赚钱,争议不断

近日来浙大医学硕士毕业卖面包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如果一个人本硕连读7年半医学,那么毕业后继续留学读博士,成为出色的医生,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甚至在很多人眼里是不二选择。然而,浙大硕士却跑去开店卖面包,而且开了两年还没有什么盈利,这难免引起网友的热议。有人说他浪费了教育资源,也有人说这是自由选择,你怎么看?

卖面包的浙大医学硕士黄晓斌(图自杭州日报)

以下为全文:

如果黄晓斌没有去卖面包,他现在可能已经结束留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成为一名医学研究者。很遗憾,没有这种“如果”,他现在是两家面包店的老板。

为了这个有着医学硕士学位的面包店老板,网络上吵成了一片,有人支持黄晓斌坚持自己的梦想,有人斥责他浪费了宝贵的公共教育资源。

黄晓斌的面包店照常经营着,“医学院有个师哥毕业后开面包店”的故事仍在校园中流传,而关于黄晓斌放弃专业、选择做面包的争议,才刚刚开始……

故事

7年半本硕连读,换来两家不太赚钱的面包店

他说如果重新选择,还是会去做面包

黄晓斌,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绍兴新昌人。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是家中独子,父母做个体生意,性格温和。对于父母而言,儿子学习成绩优秀是他们一直深感欣慰的事情,尤其是2006年,儿子以634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医学院,这让他们自豪不已。

然而,2013年,就在黄晓斌7年半的本硕连读即将毕业之际,事情一下子“跑偏了”。当时,黄晓斌已着手办理出国读博,在准备托福考试时,他看到了英国广播公司纪录片《保罗教你做面包》,一个奇怪的念头萌生了——开家面包店。

黄晓斌做的面包(图自杭州日报公众号)

趁着父母到杭州游玩,黄晓斌把开面包店的想法说了出来。毫无意外,父母惊呆了。“要开面包店,初中毕业就可以了,他都已经读到研究生了。我和他爸爸干了半辈子个体户,这里面的酸甜苦辣我们都清楚,我们不想让他再过得这么辛苦。”黄晓斌的母亲侯英爱说,“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们才能更安心一点。”

面对父母的疑惑和反对,黄晓斌有自己的说法。“我读研的时候很开心,但‘研究生’不能成为我今后不开心的原因。”在他看来,人生是一段经历,任何选择都可以使这段经历充满色彩,“我学医是因为喜欢研究,但我发现自己的兴趣不一定符合科研的需要,今后工作中会遇到许多条条框框,不是我想要的。至于做医生,从读书开始就没想过,因为条条框框更多。”

从产生想法到做出决定,黄晓斌只用了几天时间。之后,他买了一台烤箱放在实验室,开始研究面粉、水、盐、糖以及酵母的比例。当然,他的酵母菌都是自己培养的。从此,实验室时常飘出面包的香味,黄晓斌要做面包的消息也在校园里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人跑到实验室吃他做的面包。

毕业后,黄晓斌在港湾家园租了一间客厅,月租300元,继续研究面包的制作。半年内,他从门外汉升级成为面包专家。为了维持毕业后的基本生活,他为学校实验室打过工、给某知名连锁面包商家干过活,还去某科技园上过班——在他心里,这一切都是为研究自己的面包争取时间。

2015年3月,黄晓斌的第一家面包店在港湾家园一个只有20平方米的铺面里开业了。开店的本金里,有父母给的几万元钱。黄晓斌的父母说,一家人没有因为开店的事争吵过,做父母的只是希望儿子能找份工作,但儿子真的决定开店,他们肯定会支持,只要他能照顾好自己。

除了父母和自己的钱,开店的本金由5位校友支持,也就是说,不算父母那份,第一家面包店有6个股东。开业那天,黄晓斌没搞任何庆祝仪式,发一条简短的微信朋友圈,就算新店开张了。

点击查看大图

隐约看得出店老板是个文化人(图自杭州日报公众号)

2016年初,面包店生意开始转好,最忙的时候,店里一天做两三百个面包,天没黑就卖光了。可是,销量不错不等于赚钱,每月的营业额扣除各项成本,店里基本没有盈余。好在,其他5个股东从来也没向黄晓斌要过分红,对他也一直保持信任和支持。后来,黄晓斌开出了第二家店,一些创业项目陆续找他合作。目前,黄晓斌还给绿城和阿里巴巴旗下的两所学校供应面包。

黄晓斌自称没想过赚大钱,也不想做连锁,他希望自己的每家店都有趣、有特色。“我是个自我的人,同时也可能是自私的。”他说,“按理,父母培养我这么多年,我应该找一份让他们满意的工作,好好孝敬他们。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孩子对于父母,应该也是独立的个体吧。”

黄晓斌觉得,自己谈不上成功,因为开店没赚到什么钱;自己也不算失败,因为积累了很多经验,为今后创造了更多可能性。“如果能重新选择,我还是会去做面包。”

点击查看大图

正在做面包的黄晓斌(图自杭州日报公众号)

争议

不走寻常路,是否等于“浪费资源”?

为了这个问题,网友们闹翻了

3月17日,杭州日报官方微信推送了黄晓斌放弃医学专业开面包店的故事,阅读量迅速冲破60000,后台收到评论近800条。同日,杭州日报官方微博发布了黄晓斌的故事,网友评论近100条。

网友对黄晓斌开面包店所持的观点,可谓泾渭分明。一派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选择人生走向的权利,黄晓斌的决定应该被尊重;另一派观点则指出,为了培养一名医学硕士研究生,国家、父母都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黄晓斌放弃专业,属于“浪费资源”。

支持派

网友“哈特”:读书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可能可以选择。

网友“浮云”:之前接触过一个浙大医学硕士,没从医,自己写育儿公号,现在成了母婴大V,融资过亿了。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出现一个面包大V?

网友“Lily Chen”:我的同班同学,浙大医学眼科博士毕业,一样去开面包店了,还是连锁的。学医学得好的人,做啥都能成。不服的人,你先去考个生理、生化、病理、药理试试?

网友“庄ZYL”:同样卖面包,我相信他考虑的角度和别人是不一样的。

网友“水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放弃以前所学的专业,那一定是有强大毅力的人,佩服!

网友“a-Fundi”:有些东西不能量化衡量。人的一生若能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成为自己,难道不是一件很牛的事情吗?读书就是我们认识自己的过程!

(图自杭州日报公众号)

反对派

网友“深海小豚鼠”:将心比心,别说什么“行行出状元”,如果你是他父母,你还会这么说吗?

网友“一枝梅”:浪费青春,浪费父母辛苦钱,如果早点开店,早就是特级面包师。

网友“浩瀚”:浪费了公共资源,不是很赞同他的现状。

网友“Wangwei”:做这样的选择太晚了一点,任性得看家里的条件,家境好或许可以随便,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就是浪费。

网友“张萍”:身为高三学生的母亲,我吓了一跳,考虑再三,让儿子别学医。

网友“vinovat”:希望他去做医生,以他这种认真坚持的个性,一定会是个好医生!

网友“水边的蒹葭1900”:浙大在学医的同学身上投入了很多资源和经费,他这么做,实在是太可惜了。

(图自杭州日报公众号)

对话

老师、家长、学生,各有各的看法

梦想与现实之间,有一条“代沟”

网络的面纱容易让争议双方站在情绪化的阴影里,因此,我们分别对老师、家长、学生3个不同人群进行了线下采访,听听阳光下的他们有什么真心话,是不是支持黄晓斌式的“大冒险”。

老师说

对于黄晓斌的选择,他的硕士生导师沈老师最有发言权。

“毕业前,有些学生偶尔会冒出一些不确定的想法。”沈老师说,“黄晓斌和我说想开面包店时,我觉得这只是他一时兴起。可当我看到他在实验室里设计品牌logo,研究做面包的知识,我才知道,他是很认真地对待这件事。尽管刚开始有些惊讶,毕竟做面包与本专业偏离太大,但后来发现他非常用心,我还是很支持的。”

“每个学生都有选择探索人生的自由。”沈老师说。

家长说

“看新闻和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感觉和态度肯定是不一样的。”包尧的女儿正在上大一,她站在旁观角度认为,黄晓斌开面包店没什么不好,“但如果我是他的家长,应该也会接受不了,有点可惜。”

申亚君的儿子在天津读大二,她也觉得黄晓斌的选择“太浪费了”:“这事情如果发生在我孩子身上,我应该会很难接受,会批评他,这么多年的学业,荒废掉太可惜了。黄晓斌父母的观点我还是赞同的——想做面包可以早早开始,何必等到那个时候?”

作为一名在读留学博士的母亲,王文娟对儿子的工作有期待,但也不强求。“如果他做出类似的选择,我会劝说,但不会武断阻止,毕竟儿子已经20多岁了,是个有主见的成年人。”王文娟说,“不过,家长的本意肯定是希望孩子往专业方向发展。”

对于孩子未来的就业,3位家长的想法略有不同。

“家长多少会有点‘私心’,但也是为孩子好。”包尧坦言,“我希望女儿将来能做翻译或老师,不要到太远的地方去。”

申亚君希望孩子能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收入能高一些:“如果孩子真的很有经商头脑,他选择做生意可能也是好的。”

王文娟则表示,孩子如果一时找不到很理想的工作,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如果上升到兴趣的层面,还是应该多尊重孩子的想法。毕竟,没有兴趣,什么工作都难做好。国家现在也鼓励年轻人创业,跟着兴趣做事,未必不好。”

(图自杭州日报公众号)

学生说

“我认为是个人选择问题,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黄晓斌浪费国家资源或父母心血的看法是很偏激的。”作为黄晓斌的学弟,浙大临床医学五年制大二男生王非凡认为,人们大可忽略黄晓斌身上“浙大”“医学生”等标签,将他的选择看成一个青年的自我觉醒,“当他选择自己所爱的生活方式时,我们需要去阻止吗?”

王非凡说,自己选择医学专业就是出于喜欢。“但做面包和做医生,没有哪个更好或哪个正确,都需要怀着兴趣的人投入坚持和热爱。”他说,“对于黄晓斌的选择,我们不应苛责。国家培养出那么多的人才,不会因为他一个人脱离医学岗位就蒙受很大的损失,专业不对口的人才大有人在。他的人生选择是一个爱好和能力兼顾的结果。”

“我觉得学长的选择挺好的,遇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要尝试,否则怎么知道行不行呢?”浙大临床医学七年制大二男生程啸宇也提出,那些认为读了医学研究生就一定要做医学相关工作的看法是狭隘的,“我目前的兴趣就是学医,但并不保证将来我不会爱上做其他事情。”

程啸宇说,如果自己做出黄晓斌那样的选择,父母的反应应该会和黄晓斌父母的一样。“我会尽可能和他们沟通,如果他们还是不能理解,我会坚持自己的选择。”程啸宇说,其实学校医学生群里讨论过黄晓斌的事情,有人甚至提出组建一个医学生美食联盟,“没有人认为这是一件浪费资源的事。”

“在传统观念中,医生体面、有社会地位、工作稳定。其实做医生很不容易,尤其是有一部分同学在实习期间感受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也许会出现兴趣转移或者内心动摇。”浙大城院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大四女生邱云密说,“如果能力和机遇为你打开全新的出路,也是不错的结果。对于做面包的学长,我蛮欣赏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吉ICP备11001726号-6
企业800网 ·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