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资料图)
台北荣民总医院昨天上午发布消息,已罹患脑癌经年的知名作家李敖近日病况转危,于昨日上午10点59分在医院安然离世,享年83岁。
李敖逝世地荣民总医院及其家属于昨天下午举办记者说明会,医院方面介绍称:“去年10月1日,李先生再度因肺炎入院,治疗后感染病况稳定。然其后脑部磁振造影发现,原先疾病有恶化趋势,考虑李先生年事已高等身体状况,因而采取保守支持治疗。自11月初起,开始投与标靶药物治疗后,病况渐为好转。但今年1月底起,标靶药效渐失,病况急速恶化,虽肺部感染在投药后趋稳,然计算机断层显现脑瘤病况恶化合并水脑加剧。近日来病况转危,李先生于2018年3月18日上午10点59分安然离世,与世长辞,享寿83岁。”
家属方面则表示感谢各界的关心与慰问,“现因后事处理在即,诸多事务急需办理,谨先跟各位亲朋好友、媒体先进说明到此。”下午5点左右,李敖之子李戡发表微博:“我的父亲李敖,在今天早上10点59分安详地离开了,我和我的母亲都在旁边陪伴着他…关于我父亲之后的安排,一切遵照他的意愿和他的一贯作风,不举行任何活动,一切从简。谢谢各位。”
自前年发病直至今年的生命最后阶段,李敖已经很少公开露面,人们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得到他的消息是去年6月录制的一档视频节目。当时李敖在自家书房中出镜,自述与恶性肿瘤搏斗的艰难经历,“放射性治疗已经去了28次,我每天要吃类固醇,但副作用巨大。(肿瘤)它严重地压迫了我的左腿神经,还影响我的吞咽。我的身体现在像一个战场,我是被害人。”屏幕上的他行动缓慢,面部还带有药物引起的浮肿,但仍思维清晰,并有日常工作如接电话、读书、做笔记的镜头。
在节目中,李敖还委托其经纪人郑乃嘉现场朗读了一封他的亲笔信,信中写道:“医生告诉我,‘你最多还能活3年,有什么想做、想干的,抓紧!’我就想,在这最后的时间里,除了把《李敖大全集》加编41至85本的目标之外,就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见一面做个告别,你们可以理解成这是我们人生中最后一次会面,及此之后,再无相见。因为是最后一面,所以我希望这次会面是真诚、坦白的。不仅有我们如何相识,如何相知,更要有我们如何相爱又相杀。或许我们之前有很多残酷的斗争,但或许我们之前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希望通过这次会面,能让我们都不留遗憾。不留遗憾,这是我对你的承诺,也是我对你的期盼。”
他还透露,这些告别将要在与某视频网站合作推出的一档预计为50集的访谈节目《再见李敖》中实现。李敖表示:“对于来宾,不管你们身在哪里,我都会给你们手写一封邀请信。邀请你来台北,来我书房,我们可以一起吃一顿饭,合一张影,我会带你去看可爱的猫,我会全程记录我们最后一面的相会,一方面是留作你我纪念,另一方面也满足我的一点私心:告别大陆媒体近10年了,我想通过这些影片,让大家再一次见到我,再一次认识不一样的我,见证我人生的谢幕。 谢谢各位!”供图/视觉中国
故事
田沁鑫与李敖:法源寺的舞台,书房里的心怀
沉淀了李敖大半辈子死去活来人生的《北京法源寺》,看似并非田沁鑫一个小女子能够驾驭,却促成了李敖著作一辈子唯一搬上舞台的机缘。一周前,该剧还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晚清名士知识分子的肝胆浩荡怀古,而这又何尝不是李敖心中的自己。
2012年,田沁鑫执导的《风华绝代》登陆台北,借由刘晓庆的引见,田沁鑫第一次见到了李敖。“发布会那天我们初次见面,午餐后,李敖先生约我后天到他的书房一看。我对一个人去他家却心存疑虑,原因是不知在学识上如何与他对话。”
带着紧张和疑虑,田沁鑫走进了李敖的书房,“他书房的气质是我所没有见过的,就如一座小型图书馆,外文类书籍、历史文学以及评论皆是分类放置的,不仅厨房边和小餐厅有休息的小书房,就连卫生间里也有小书柜,书在他家是无处不在。他的书房大到有那种如图书馆般可以进行目录检索的抽屉。他没有保姆,一尘不染的家中都是他自己打扫。先生是太爱书的一个人,对自己的珍藏如数家珍,甚至还有着我们只有在乡下才可以看到的保存完好的家族年谱。家中有一个空间布置如小祠堂一般,摆放着李家家谱、父辈照片以及祖上传下来的书房门楣匾额题字。”
“他随身挂着很多小物件,比如手电、尺子等等,以备随时取用。”那一次,李敖主动提到田沁鑫的《风华绝代》对于赛金花的改编很不容易,因为这个人正史很少,野史很多,得到认可后,田沁鑫轻松了些许。那一次,他们聊了三个多小时,“言谈中,我丝毫感受不到先生在电视里的那种犀利,他随和、耐心、有趣、幽默,没有那么‘掉书袋’。我们的谈话结束在他的哪部作品可以改编话剧上,我脱口而出‘法源寺’,先生表示,这部作品语言多,可以改成台词的自然也多。”
之后,田沁鑫六下台北与李敖会面,其间他们聊到改编并不多,更多的是天南海北的畅聊。“我们曾在他家楼下的北京饭馆吃饭,我觉得先生很有福气,他虽是西城人,但少小离家,却能在自家楼下吃到包括芥末堆儿、豆汁儿、焦圈、打卤面在内的家乡菜。”
多次会面,李敖曾赠予田沁鑫两样东西,一是万宝龙限量版钢笔,以此激励她写作改编;二是一枚他亲手用巴林石刻制的田沁鑫名字的名章。对于《北京法源寺》的改编,出于对田沁鑫的信任,李敖几乎没有细看合同就签了字。对于改编,他从不过问,甚至说怎么改都行,只在电话中提及可否帮其保留康有为对于一个时代的到来无法逆转的历史观。他的一段话,田沁鑫至今仍能脱口而出:“别在自己的作品里打转,别舍不得自己,一定向前而且终身向前。”
即便在田沁鑫重读原著意识到改编的艰难以当初答应得有些轻浮表达了退缩之意后,李敖仅仅说了句“我阅人无数,你可以的”,便打消了她的退意。《北京法源寺》北京首演,李敖因北京的冬天太过寒冷没有前来,而田沁鑫也曾与剧组一道想促成李敖先生二进北京,“他曾经表示自己想进北大、逛天桥、游故宫,但都没能实现。”田沁鑫一直期盼能将戏演至台北,但当2017年11月《北京法源寺》终于亮相台北时,李敖先生昏迷住院,而田沁鑫自己也因突发疾病在上海住院休养,期盼的重逢擦肩而过。但剧组中的多位演员有幸在公子李戡的引领下在李敖先生的书房拜会了他。
听闻李敖先生过世的消息,田沁鑫并不惊讶,却只是感叹人生的无常,“从我和先生聊天时声如洪钟的状态,我觉得他即便活到百岁也不是什么难事。后来他做了开颅手术,在无菌环境中度过了愤怒与焦躁后竟奇迹般地出院了,我觉得他特别棒。我曾经闪过‘法源寺’是先生作品搬上舞台的‘唯一’感,没想到就真的成了‘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