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好吃者甚众,尤其是到了美食遍布的成都,再文雅的儒士都不能抵抗这份诱惑。
唐宋时,成都的美食很多,让诗人满口生津,对川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陆游在《剑南诗稿》里谈到四川饮食就达50多首。
陆游在《剑南诗稿》里谈到四川饮食就达50多首(资料图)
在诗句中渲染美食
比如,我们一向敬重的爱国诗人陆放翁。
一首《蔬食戏书》便将他吃货气质暴露无遗。
诗曰:“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贵珍讵敢杂常馔,桂炊薏米圆比珠。还吴此味那复有,日饭脱粟焚枯鱼。人生口腹何足道,往往坐役七尺躯。膻荤从今一扫除,夜煮白石笺阴符。”
我们知道陆游曾在成都宦游了很多年,但却未必知道,新津的韭黄,彭山的烧鳖,成都的蒸鸡,新都的蔬菜,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离蜀多年后还念念不忘。
只有真正的吃货才会关注,是东门上的彘(即猪)肉好吃还是西门上的巴适;也才能体悟肥而不腻的肉质口感和隔着老远就能闻到、引人垂涎的诱人美味。最为特别的是,用桂树作柴烧出来的薏米饭这样的食用方法,也只有资深的吃货才能品味其中的鲜美。
如此看来,放翁是资深吃货一枚无疑。他早已领会了在朋友圈深夜“放毒”的精髓。因此,一条不够,他又补发一条。给远方的朋友继续分享:“剑南山水尽清晖,濯锦江边天下稀。烟柳不遮楼角断,风花时傍马头飞。芼羹笋似稽山美,斫脍鱼如笠泽肥。客报城西有园卖,老夫白首欲忘归。”(陆游《成都书事》)
尤其提到,成都用新鲜竹笋炖的菜羹,就像从稽山上挖下来的竹笋炖的一样,味极鲜美;从锦江里打捞垂钓上来的鱼儿,就像从笠泽江里打捞垂钓上来的一样,壮实肥大。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陆游对于吃这件事,尤其是对合了他胃口的蔬菜食物,从来不吝惜其才情,而是大肆渲染付诸于各种优美的诗句中。
春天新鲜竹笋炖的菜羹也是陆游的最爱(资料图)
“蓉漂”自居为“土著”
另外,最为凸显其吃货本质的一点是,他对成都美食的执着追求。只要是想吃的,不管多远,都一定会去找来,即使是偶然听得一句与此相关的话语,也会毫无顾虑地飞奔而去。就像那笋、那鱼,一听说城西有园子在卖,不管三七二十一,飞奔就去了,什么年龄啊,什么该回家了啊,都是浮云,去买笋、买鱼才是正事。
这还不够,作为业余烹调爱好者,又作《饭罢戏作》一诗:“南市沽浊醪,浮螘甘不坏。东门买彘骨,醯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蟹。轮囷犀浦芋,磊落新都菜。欲赓老饕赋,畏破头陀戒。况予齿日疏,大脔敢屡嘬。杜老死牛炙,千古惩祸败。闭门饵朝霞,无病亦无债。”(《饭罢戏作》)
他谈道:“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这里的“彘”即“猪”,“彘骨”是猪排。说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鲜美至极。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用现在的话来说,当时宦游成都的陆游,其实也是一个“蓉漂”。但他这位“蓉漂”却常自居为“土著”。因此,即使他后来离开了成都,却始终没有忘记这里,尤其是成都的美食小吃。
有诗为证:“昏昏雾雨暗衡茅,儿女随宜治酒殽。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巢》)
一个昏暗阴雨、雾气朦胧的早上,儿女都在厨房准备吃食,有酒,也有肴肉。诱人的香味,飘出厨房,散进了他所在的小屋,窜入他的鼻息。他恍然,呆呆望着窗外的绵绵细雨,闻着和着酒香和肴肉香的润湿空气,一种仿若依旧在蜀的感觉不期而至。
按常人的思路,面对此情此景,接下来想到的应该是某个重要的人,或者某件感动的事,抑或者当时的一种心境。但是,陆游都没有。他想到的是成都的美食,一种叫豌巢的小吃。
“巢菜有大巢、小巢之分,均为豆科野豌豆属植物。大巢就是豌巢,小巢又名野蚕豆。”而“龙饼”,按陆游自己的注释,“蜀中杂彘肉作巢馒头,佳甚。唐人正谓馒头为笼饼。”“一盘笼饼是豌巢”就是一盘包有猪肉和豌豆做馅儿的“馒头”。根据现在对食物的精细分类,确切地来说,这已经不叫馒头,而叫包子。
春天他最青睐春卷
除了豌巢和肉包的“馒头”,陆游在成都的时候,还吃过一种小饼。
诗曰:“江风吹雨暗衡门,手碾新茶破睡昏。小饼戏龙供玉食,今年也到浣花村。”(《饭罢碾茶戏书》)陆游这里讲的“小饼”即春饼,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春卷”,这是成都冬春季节最具风味特色,也最富诗情画意的传统小吃。
陆游诗曰:“小饼戏龙供玉食,今年也到浣花村。”讲的是他看到成都人立春时节踏青赏花,喜食春卷,这一历久不衰的时令食俗。可以想象,对成都美食向来没有抵抗力的陆游,自然也是没少吃。
原标题:陆游当年在成都是个“好吃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