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蓝田 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8年作为大西安追赶超越的奋进之年,也是西安实现率先脱贫的决策之年。以乡村振兴和“五美”建设引领脱贫攻坚、提升脱贫质量,是西安2018年的扶贫工作总目标。去年以来,为了实现乡村振兴,蓝田县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试点工作,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走出了一条“三变”改革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全县18个试点村实现15512亩土地资源变资产,13643名农民变股东,占全部人口的97.5%;1986万元财政资金变股金,村集体经济积累总量达到7180万元,带动入股群众人均年增收1600元以上。一组看似简单的数字,却奏响了蓝田“三变改革”促进乡村振兴的最强音。
华丽蜕变
小山村成“三变”改革样板村
在蓝田县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村庄——董岭村,属于秦岭北麓典型的浅山丘陵地貌,全村3个村民小组、172户630人。就在三年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42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4.4%;贫困人口105人,贫困发生率为16.7%;全村90%以上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是典型的既“穷”又“空”的小山村。
“土地是农民最大的保障,土地是农村唯一的资源。” 村党支部书记李田利告诉记者:“要想拔掉村民的穷根,就要在土地上做文章。”
面对土地一家一户、地块分割、资源分散的实际,董岭村率先在全国开展双保障型土地股权制改造,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对全村土地进行股份制改造,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实现了土地集约、资本集中、利益共享,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民持续增收。
“三变”改革之后,董岭村的贫困户由42户减少到15户,贫困人口由原来的105人减少到现在的39人。2017年,董岭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600元,比2016年的13800元增加了4800元,高于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9元。“现在的日子好得很哩!”董岭村村民孙会玲由衷的感慨道。
多措并举
打好“三变”改革动能战
资源变资产,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实现由“茧”到“蝶”的嬗变。蓝田县按照先试先行的原则,开展“七权”同确,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集体林权等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实施清产核资,全县95%的镇村清产核资工作已基本结束,核资数据已导入三资监管网络平台;协商集体各种要素入股。经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同意,对村集体可经营性的村集体土地、森林等各类要素折股量化到人后入股,并按占股比分红;采取公平、自愿的原则,群众将土地经营权、私有资产等入股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联股联利联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董岭、簸箕掌、黑沟、秦家寨将150万元的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市级奖补资金量化成全体股民股金后投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狮子沟村将10万元的县级财政扶持互助资金折股量化成全体股民的股金后投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且吸纳本村及周边39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资金39万元……
聚合分散资金,实现持久红利。蓝田县坚持“规划引领、资源整合、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将财政投入到农村的生产发展类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专项发展资金等折股量化成全体股民的股金,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集中投入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按股比分红,让政府的“一次性”扶持资金撬动引领群众“长效性”投资。
全域推进
实现群众稳定脱贫
“穷则思变,变则通达。”2018年,蓝田县目标明确、步伐坚实,以乡村振兴为引领,把“三变”改革作为制胜法宝,全域统筹脱贫攻坚,尽锐出战,补齐短板,确保48个贫困村、1.19万贫困群众全面脱贫。
结合结构调整、精准脱贫、同步小康等工作,蓝田县将全面宣传、全员参与,上下联动,推广小寨董岭村“三变”改革经验,尽可能盘活存量、整合资源,加快完成19个镇街245个村“三变”改革任务,打造山区旅游“小三变”改革示范村15个……
“让我们蓝田县更多的群众获得满满的幸福感”成了开展各项工作的动力,“全面找准突破口”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蓝田县将牢牢抓住壮大村集体经济这条主线,把持续增加群众收入作为突破口,鼓励农村土地复合利用创新,实施空心村、移民搬迁闲置宅基地复垦整理、盘活利用,探索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20个……
农村“三变”改革已悄然在蓝田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农业产业更“强”了,旅游产业更“靓”了,群众脱贫动力更“足”了,这些都生动诠释着“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记者 孙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