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县第一是如何炼成的?
昆山市长杜小刚解码新旧动能转换
■本报记者公培佳两会报道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经济增长1450多倍,在经历体量高速增长阶段后,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华山一条路’。昆山将对标总书记最新要求,审视昆山发展,提高政治站位,找准发展定位,进一步强化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的使命担当。”江苏昆山市委书记、市长杜小刚称。3月10日下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杜小刚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详细解答了昆山如何才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杜小刚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核心是人才。所以昆山要想新旧动能转换顺利完成,人才是关键。”
即便是“千人计划”人才有108名、“万人计划”人才有5名、人才资源总量达到了36.3万人,人才贡献率达到了49.3%,杜小刚仍对记者感叹:“目前经济发展态势非常好,但压力也非常大。”他甚至认为,昆山发展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缺人才。
制造业再升级
“制造业是昆山经济发展的命脉,去年昆山经济总量突破了3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是7830亿元,工业增加值1559亿元。”杜小刚说,“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江苏徐州考察时强调,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为此,我们将始终把制造业转型升级放在一个重要地位。”
2015年,昆山为未来发展精心算好5笔账:土地账、人口账、生态账、公共服务账和与更先进地区的差距账。算账之后就迅速制定了一个6年行动计划。
“在实施计划过程中,遇到了几个瓶颈,一是从单个企业看,制造业的能力、水平和研发上,还有很大空间,整个产业还是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大部分企业还是围绕龙头企业在展开配套业务,单个企业研发方面亟须提高;二是‘云’的结合方面还有欠缺,制造业方面能够提供‘云’产品的企业还远远不够;三是先进制造业研发中心,包括工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特别是跟大院大所合作还有欠缺。”杜小刚称。
针对这些短板,杜小刚开出了“红处方”:市财政拿出部分引导资金专门来支持企业的技改,设立技改基金,支持单个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跟华为、中软国际三方合作,打造昆山的“工业云”;建设企业研发中心,特别是跟大院大所合作,目前跟中科院、清华大学已有合作,合作主体建立在企业基础上。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昆山完成“机器换人”及自动化生产项目投资达123亿元,智能制造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19.3%。而按照“一颗芯”全产业链布局,引进了中科曙光、澜起科技等一批关键核心项目,昆山已聚集近百家集成电路和半导体企业,并将进一步完善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产业链,力争今年实现半导体产业产值240亿元,加快从“缺芯少屏”迈向“芯屏双强”。
关于昆山高新区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杜小刚说,高新区是昆山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昆山创新发展的“火车头”、昆山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区。昆山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着力把昆山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市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区域,目前拥有阳澄湖科技园、工业技术研究院、清华科技园、杜克(智谷)小镇等创新平台,发展的落脚点体现在“高”和“新”上,成为昆山产业转型的“发动机”和创新发展的“策源地”。
三大发力点
事实上,不只是昆山,全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都是目前各地的必考题。尤其是中央明确提出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之后,区域经济包括发达的区域如昆山,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杜小刚年初曾明确表示:“支撑昆山高速增长的比较优势,如生产要素成本低、地理位置优越、资源环境承载强等,已大为减弱,传统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对此,他在接受采访时给记者详细解读了昆山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发力点。
“如果昆山能成为全国人才的热土的话,就能顺利度过新旧动能转换期。”杜小刚给记者举例称,过去一段时间,昆山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很大一部分是靠外来力量,如“星期六工程师”,昆山临近上海,周末请工程师到昆山来指点。但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如果再靠“星期六工程师”是远远不够的,“对人才的渴望现在比任何时候都强”。对此,昆山制定了多项人才政策,如每年拿出2.5亿元成立人才专项资金等。
除了人才,杜小刚还提到了生态保护建设。“这几年我们改变了一个观点,提供生态环保设施时,由原来作为招商或产业项目的观念,转变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来看待,不仅通过招商引资来建设,政府也加大了参与力度。”他称。
“我要强调一点,在保护生态方面,我们对各类企业都是一视同仁,企业不分内外,不分国有民营。” 杜小刚为此建议,国家在企业技改方面能够提供一些低息贷款等多样化产品,侧重满足企业在安全生产、环保、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技改需求,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包括绿色金融、绿色债券等的支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放宽绿色债券发行条件,因为这单靠地方政府还是能力有限。
依托发力点,昆山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经明确。
即: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加快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动制造业效率变革;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推动制造业动力变革。
“昆山现有产业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4393.7亿元,为我们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了有利条件。”杜小刚就此提出的昆山发展目标是:重点打造光电、半导体、小核酸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四大高端产业,并在巩固提升千亿级光电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力争到2020年再打造1-2个千亿级高端产业集群;到2020年每年引进培育1-2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另外,昆山还将大力淘汰低效落后产能,每年关停落后产能、散乱污企业1000家以上;帮助企业降低税费负担、用工成本、融资成本,2018年为企业减负目标是50亿元;力争每年引进1-2个具有影响力的重大创新团队,引育国家“千人计划”人才不少于5名;深化与中科院、美国杜克大学等大院大所合作,建设杜克(智谷)小镇,推动总投资超135亿元的20个创新项目落地投产;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今年的目标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各100家,实现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