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创新发展,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天津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转换动力结构,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关键之举。
“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着力方向。
“推动‘三大变革’,必须走创新驱动道路,顺利转换新旧动能。”这是出席全国两会的天津代表委员共同的声音。积极参与落实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以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创新平台为抓手,增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支撑能力;以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突破口,打通科技与产业对接通道;继续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大家各抒己见。
打通科技与产业对接通道
在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看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为突破口,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打通科技与产业的对接通道,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功夫。
李家俊介绍,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天津大学强化建设武清前沿技术研究院、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中原先进技术研究院、滨海工业研究院、津南创新研究院等区域研究院,旨在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和政产学研用示范基地。
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的一系列举措令李家俊振奋不已。对于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他建议,减免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税收。“目前的所得税政策影响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建议适当降低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缴纳的所得税税率,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从而增加相关税种的收入。”
“复杂的股权变更手续不利于提高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考虑到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教师科技成果作价入股,高校把无形资产入股权变更到教师个人需要报告备案,审批程序周期长,工商部门变更手续复杂,李家俊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简化无形资产作价入股的审批手续及流程。
发挥国家级研究机构引领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刘红光表示,加快动力结构转换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应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经济发展动力变革。
“创新驱动,引领经济转型发展。”刘红光建议,一是加大对现有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机构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这些机构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引领作用;二是在新的学科、新的领域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加大优秀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四是完善国家科技政策保障体系,将国家优惠政策落实为可执行的地方法规和企业制度,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高质量发展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发展。”刘红光说,“作为国家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化工业水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和检测机构的依托单位,我们将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引进领军科技人才、完善激励机制,在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作‘先锋’、当‘闯将’。”
打通创新创业政策“最后一公里”
高标准创新,人才至关重要,要激活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为科技人员松绑。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席真表示,应进一步理顺创新创业政策机制,打通创新创业政策“最后一公里”。
席真说,创新创业战略实施以来,极大推动了我国创新氛围的形成,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创业团队和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产品产业。但目前,国家层面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仍需加大广而告之力度。“需要各级政府和科研单位制定更加到位、可行的实施细则,让科技人员‘无后顾之忧’地支配与使用科技成果,从而彻底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
在席真看来,唯有真正根据政策出实招、出细则,主动谋划实现路径、方法、举措,一切工作都往实里做,落细落小、落实到位,创新创业政策才能真正发挥效用,从而进一步调动起科技人员积极性,推动地区创新发展。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