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琼州海峡修跨海大桥?俩难题成拦路虎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张恩杰)刚刚结束不久的春节长假,让前往海南旅游的游客,在返程时因大雾天气封港停航,经历了一场上万辆车滞留海口,交通堵塞长达30小时的经历。网上有关在琼州海峡建一座跨海大桥缓解航船运载压力的呼声四起。
全国两会期间,法制晚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苏权科。他表示,相对于港珠澳大桥,琼州海峡要建一座跨海大桥难度系数太大。港珠澳大桥所处的海湾水深最深也才20多米,琼州海峡最深处则超过100米,这样基础不好做。另外,琼州海峡的海沟岩石覆盖层埋得很深,自然条件要比港珠澳大桥所处的海湾恶劣很多。
(苏权科)
最深超百米 跨海大桥基础不好做
记者了解到,被誉为“黄金水道”的琼州海峡是中国的三大海峡之一,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最大宽度39.5公里,最窄19.4公里,平均宽度29.5公里。海峡南北两岸岸线呈锯齿状,岬角、海湾相间。北岸自东向西分布有红崖角、排尾角、屿角、教尾角。岬角由玄武岩构成,其间组成红坎湾、海安湾和教尾湾。
早在2010年初,就有多家媒体报道称,广东省湛江市交通部门表示,将斥资1400多亿元,建设琼州海峡跨海大桥。按照规划设计方案,此跨海大桥分上下两层,其中铁路桥为四线,设计客车时速160公里,货运列车时速120公里,公路桥设计时速为100公里。
(港珠澳大桥)
相关报道还称,琼州跨海大桥将在2012年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通车。如今,都已是2018年年初了,琼州跨海大桥仍躺在规划图纸上,迟迟不见动工开建的影子。那么,这背后究竟有哪些技术难度让其“难产”呢?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苏权科向记者透露,他曾参加琼州跨海大桥的论证会。“这里面最大的技术难度就是水深基础不好做。当时此跨海大桥有东线、西线等三个施工方案。此海峡最长的是38公里,水深60多米;距离两岸最近的线路为18公里,水深超过100米。而地区海湾的港珠澳大水深最深处则为20米,这样修建琼州跨海大桥的技术难度要比港珠澳大桥大很多。”
苏权科还表示,琼州海峡海沟比较深、海床覆盖层岩石亦埋得较深,暗礁险滩如此恶劣的水自然环境,带来的风速、涌流等风险不好预测,这也加大了修建琼州跨海大桥的技术难度。
琼州海峡
法晚记者另注意到,就在最近,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发改委主任符宣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论是琼州跨海大桥还是海底隧道,修与不修,尚在研究论证阶段,目前仍没有明确结论。“早些年,海南省、广东省、原铁道部等相关部门曾对琼州海峡跨海交通工程展开过调研。这项工程不仅涉及到技术可行性,还关系到生态、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综合因素,非常复杂。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待各方面进一步评估。”
港珠澳大桥 光测风速就用了四五年
建设琼州跨海大桥仍没有明确结论,已经修建好的港珠澳大桥所经历与破解的各种技术难度,或许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据苏权科介绍,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表明中国在超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等多个领域取得全面突破。围绕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前后实施了300多项课题研究,创新了海上装配化桥梁、超长外海沉管隧道等方面的设计、施工理论与方法,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了跨海通道建设工业化技术体系。形象地说,就是将桥梁和隧道在工厂里制造出来,用大型设备运到现场,像搭积木一样,在海上拼装,在海底对接。
“港珠澳大桥所处的海湾水深最深可达20米,而我们在海底埋入沉管隧道时,又深入下去20多米。这样,沉管隧道等于是被插进了近50米的基槽中。而每一节沉管有8万吨重,总共有33个沉管被拼接组装成海底隧道,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苏权科如是说。
(大雾致车辆滞留海口)
另外,修建港珠澳大桥还要考虑波浪、海流、海水成分浓度,这些都作为港珠澳大桥在建设时期的质量风险评估数据被长期监测。再者,气象条件也很重要,他们当时在海湾中间的三角岛上,还有珠海九州岛上建了几个风塔,光风速就测了四五年。
苏权科最后还向法晚记者表示,在克服了上述各种技术障碍因素外,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尤其是防止对白海豚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的侵害。均在修建港珠澳大桥上,做了慎之又慎的预案风险评估与处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