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特派记者周远征北京报道
“背影,总是很孤零;孤零,总让人记得清。”
3月9日上午10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了“金融改革与发展”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第十二次出现在这个他格外熟悉的梅地亚多功能厅。近年来,全国两会期间,周小川会出现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这个他熟悉的舞台上,爽朗的周小川畅言着金融改革、谈论着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针对金融乱象进行抨击。
“有合适的时间窗口的时候就一定要抓住,错过了时机,未来成本可能会更高,困难也会更多。”周小川执掌央行16年时间里,被誉为了“改革先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周小川功不可没。早在1992年,时任中国银行副行长的周小川与谢平等人完成了《人民币走向可兑换》的课题研究。他们提出,人民币可兑换不是改革的目的,而是实现改革开放总体目标必不可少的步骤。
无疑这篇充满睿智的课题,增强了高层对人民币可兑换的信心。不久,十四届三中全会文件中,出现了“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随后,中国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2002年,周小川执掌央行之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开始加速。2009年3月23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网站发布署名文章,首次提出创建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新主张。而在当年,周小川入围《时代》人物榜。近年来的历次新闻发布会上,人民币国际化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周小川依然传递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会抓住时机推进的决心和信心。他在2018年3月9日,再度提及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了对外开放。”他说,涉及人民国际化的政策改出台都出台了,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步骤都做了。他说,中国在开放趋势上会进一步加大,很多政策也进行了研究,只是时机。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过程中,周小川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之外,也发出了警示。2017年10月19日,十九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开放日上表示,如果经济中的顺周期因素太多,使这个周期波动被巨大地放大,在繁荣的时期过于乐观,也会造成矛盾的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所谓“明斯基时刻”,这种瞬间的剧烈调整,是要重点防止的。自此开始,明斯基时刻又成为热词。
周小川每一次讲话都会引起各方关注之外,《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多次参加全国两会报道过程中,也了解到一些人士对于央行以及周小川的做法有保留态度。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时任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专访时明确表示:“M2的增速降得还不够,货币超发了,就如同堰塞湖一样悬在头上。”他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现在中国的M2是100万亿,太多了,我们的GDP是50万亿,M2已经是GDP的两倍,总的来说,货币还是显得太多了。我们看看美国政府,他们的财政债务与GDP基本是1∶1(美国的政府债务为15.29万亿美元)的比例,不管他们Q1、Q2、Q3连续推行,但是他们的M2也只有10万亿美元。”黄奇帆说:“现在M2已经达到一百万亿,还在惯性思维,多增长2%就是两万亿啊!印钞机一旦开了就收不回来了,还会加大问题的严重性,现在到了调整的时候了!”显然,这些批评直接指向了执掌央行的周小川。
周小川对于黄奇帆一直以来的建议和批评,到底又会进行怎样的回应呢?公开渠道的报道中,周小川从未正式回应。2016年3月12日午间,周小川在出席梅地亚两会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中国经营报》记者追问即将离场的周小川对于黄奇帆的一些说法的看法。听闻此言,周小川一乐,“哈哈哈”大笑。
今天,周小川又一次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身份出现在梅地亚多功能厅。黄奇帆则未当选本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只当选了重庆市政协委员。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比往常更多的吸引了中外媒体。执掌央行16年后,周小川的第十二次两会“新闻发布会”对于中外媒体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一次,周小川行长去年戴的运动款表也换成了一块不知名的手表。
3月9日12时许,新闻发布会结束。透露了本次人大会将会对金融机构改革的“改革先生”,挥别数百名记者后,头发灰白的周小川慢慢消失在梅地亚多功能厅外的转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