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领保立法提速引关注 专家称“迫在眉睫”吁有效推进
(两会综述)领保立法提速引关注 专家称“迫在眉睫”吁有效推进
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付强)“外交部正在推进领事保护与协助的立法工作,将在两会之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8日,中国外长王毅在回答中新社记者有关提问时透露了这一信息。
ink=""> 3月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实际上,这并非有关部门首次提及领保立法。2007年3月,外交部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开始研究分阶段推动领事保护立法,规范领事保护工作。2009年11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主要对领事职责的范围、履行职责的基本原则、领事保护制度以及领事工作的有关事项进行了初步规范。
时隔数年,领保立法的新进展引发高度关注。多位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领事保护工作近年来面临的挑战剧增,立法有助更好维护海外公民权益,“非常必要且迫在眉睫”。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公民和企业走出去的数量迅猛增长。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达到1.3亿人次。数字激增的背后,是中国公民海外合法权益遭受侵害风险加大,中国的领保工作日益繁重。据王毅介绍,仅在过去一年,外交部就处理7万多起领保案件,发布各类海外安全提醒1000多条,“12308”领保热线接听17万通来电。
与此同时,一部分公民“入境不问禁,入国不问俗,入门不问讳”,导致在因缺乏法律意识和必要常识引发争端后,又因过度维权、非理性维权使事态恶化,此类情况进一步加剧了领事保护工作的难度。
“出境游尚处于雏形阶段,国际社会形势日趋复杂,领事保护工作仍有待加强。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海外企业、公民愈发强烈的领保诉求与外事部门领保能力供给不足的矛盾将愈加明显。”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认为,通过立法能进一步完善领事保护体系、增强领保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前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贵今认为,从领事保护层面看,立法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助提升领保工作的深度、广度和精度,同时也是领事工作持续进步、“外交为民”不断推进的体现。从国家层面看,则是健全依法行政、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迫切需求,反映了国家立法工作的与时俱进,对于推动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也大有裨益。
除了厘清外事部门在领事保护中的权责范围,使其工作开展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外,受访专家还普遍认为,应将公民的责任义务纳入立法范畴,明确公民在遵从安全提醒、合理安排海外行程以及承担相关费用等方面应履行的法定义务。
罔顾有关部门的安全提醒,执意到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旅游,一旦遭遇困难就想让外事部门“买单”。翻看最近两年的新闻报道,此类现象并不罕见。
江瑞平直言,法律应对这种行为予以约束。“维护海外公民和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是领事部门的责任,但它并没有义务为不合理的要求托底。”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周边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方银告诉记者,领事保护涉及外交资源的合理分配及使用,不可能搞“大包大揽”“事事撑腰”。“通过立法,让各人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预期,能提高公民的风险、法律、规则意识,从而规避不必要的麻烦、让旅途更顺心,对公民自身也是好事。”(完)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