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贺颖春委员建言西部民族地区“引师”:高学历人才可免试录取
ink="">贺颖春 视觉中国 资料图西部教育发展问题在全国两会上受到关注。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教师贺颖春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大西部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
在《提案》中,贺颖春表示,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对民族地区人才工作的大力支持,西部民族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得到长足发展。她举例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从2006年开始在河西学院、西北师大等师范院校招聘了一大批优秀教育人才,充实到县城和乡镇的各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大幅提升。2015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高标准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国家评估认定。
在民族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教师队伍得到壮大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贺颖春在《提案》中介绍,就肃南一中而言,2006年至今共招聘教师51人,现已调离或辞职教师就达到17人,占招聘教师人数的33%。这些年轻教师离家远、工作忙,远离父母、远离故土,社会交际面窄、生活单一、工作压力大,县城或乡镇文化娱乐活动少,还存在部分单身教师个人问题解决难的现象。
贺颖春提到, 甘肃省民族地区的乡村学校中,教师普遍年龄偏大,教育观念滞后,知识结构老化,特别是信息化教学能力偏低。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现象普遍存在,教师们课头多,课时任务重,尤其是乡村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多,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城乡教育教学差距导致不少乡村优秀教师资源流失,新鲜血液补充困难。
为此,贺颖春建议国家把加强乡村和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优先发展的突破口,从教育薄弱的乡村和民族地区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使这些地区尽快形成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
具体建议方面,贺颖春表示首先要培养选拔一批本土教师。在能够提供资金支持的前提下,依托各地的师范学院建立乡村、民族地区教师培养基地,采取大规模培训教师、大幅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和民族地区教师的教育培训力度,培养具有本地户籍的本土化教师。
此外,贺颖春建议招录引进一批紧缺学科教师,制定出台乡村和艰苦边远民族地区紧缺学科教师引进和培养的优惠政策,建立高学历人才免试直接录用机制,允许民族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自行制定本县教师招录计划。放宽民族地区编制控制,制定符合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实际的教职工编制,允许民族地区使用待分配编制。在现有的乡镇教师补贴的基础上,为引进紧缺学科教师发放专项补贴,提高引进紧缺学科教师工资待遇。
在政策方面,贺颖春建议要挽留一批优秀教师,尽快落实教师工资高于公务员等各项政策,不断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要加大人才住房保障支持力度,提高人才公寓的设施标准,对重点院校全日制的的毕业生给予一次性的安家费。进一步健全教育人才的荣誉制度,在国务院和省教育厅为年满三十年教龄教师颁证的基础上,设立乡村和民族地区教师特别奖项和专项基金,对表现优秀的引进人才和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褒奖。提高乡村教师各级职称的指标分配比例,在基层工作一定年限的教师不受岗位限制评聘副高职称。实行高寒高海拔地区特殊休假相结合的教师休假制度。
最后,贺颖春还建议要交流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鼓励校际间的有效合作,推广并完善强弱结合、抱团发展的模式,坐实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挂职、轮岗工作,加大民族地区的三区教师支教政策的力度,为民族地区、乡村学校教育发展助力,培养一批教学能手,带出一支骨干队伍。
此外,也有其他来自中西部地区的政协委员对西部教育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3月6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委员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家将制定西部大开发新的指导意见,特别指出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等,这些都将为西部地区未来发展打开一个重要的窗口。
严纯华说,在过去几十年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高等教育欠账太多。西部高校目前数量少、整体实力弱,同时,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相应地区高校在人才培养和吸引力上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因此,严纯华建议,制定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新的指导意见时,应当进一步强化西部的人才队伍建设,扭转西部人才短缺和流失状况。此外,在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依托西部高校和科研院所,布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同时,部署一批重大研发项目,承接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技创新问题,吸引高层次人才赴西部从事科研和开发工作。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