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获得本届奥斯卡7项提名的热门电影,以三块广告牌带出一个关于仇恨和愤怒的难题,最终又让人在三封信中找到答案:能从深渊中解救我们的,只有爱。
文 | 矮木
编辑 | 金匝
1
这个时代的主题词一定是“丧”。去年,奥斯卡的影帝颁给了《海边的曼彻斯特》饰演Lee的男主角卡西·阿弗莱克,今年的《三块广告牌》,从某种意义上延续了这种“丧”,主角海耶斯是一位暴躁的单身母亲,女儿被强奸焚尸,凶手一直逍遥法外。
与《海边的曼彻斯特》相同的是,两位主角都身处在一种无解的痛苦之中,法律也好,人间烟火也罢,本质上都不能让他们失去至亲的痛损减一毫。人们常说,电影是造梦的工具,但是最近两年,在“普天同丧”气氛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开始直面生活中的惨淡,甚至鲜血淋漓的部分。哪来那么多幸福美满、人间团圆?命运制造悲剧常常任性随机,一旦中招,唯有承受。
不同的是,《海边的曼彻斯特》中的Lee选择了为难自己,用麻木和冷漠把自己包裹起来,试图用尽余生去惩罚所犯的过失。而《三块广告牌》中的海耶斯则开启了怼天怼地的战斗模式,她不要理解,不要同情,同时也拒绝理解和同情别人。
愤怒暴躁是电影前半部分母亲海耶斯的主要情绪。
影片的前半部分,这个不幸的母亲花式飙脏话,她的血管里沸腾着对全世界的愤怒,天天看漫画、只知道欺负黑人的警察让她愤怒,对她的行为表达不满的牙医让她愤怒,劝她平静和接受的神父也让她愤怒,勾搭上年轻小姑娘的前夫更让她愤怒。如果《海边的曼彻斯特》中痛苦是Lee活下去的唯一动力,那支撑海耶斯的无疑是随时可能被引爆的愤怒。
海耶斯的愤怒需要出口,她租下前往小镇必经之路上三块废弃的广告牌,用最有视觉冲击效果的红底黑字泼洒她的愤怒:
强奸致死
凶手至今逍遥法外
你在干什么,威洛比警长?
2
期待走投无路的愤怒母亲手撕不作为的警察、逼迫对方找到凶手的观众可能要失望了。《三块广告牌》尤为宝贵的一点是,没有使用我们习惯的二元对立人物设置,威洛比警长并不是个尸位素餐的垃圾警察,相反,他在小镇上一直尽忠职守,热心善良,对海耶斯女儿的案子,事实上警方已经用尽全力:全国排查,并没有与罪犯DNA匹配的嫌疑人,案发现场没有目击证人,也没有任何一条线索能够支撑警察继续调查下去。
让人类试图去接受“无解”是困难的,这样的人物设定也很难不让我们与一件又一件的社会新闻产生联想,我们习惯了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认定一方立场的同时,就绝不会站在另一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我们可以套用舆论场上的惯用模型来理解这个故事:一定有人觉得海耶斯太可怜,女儿惨死,警察不作为,这个母亲做任何事情都天经地义,那些混蛋警察就该有这样的人来收拾,破不了案理所当然就是废物。
而另一群人肯定也会利用海耶斯的无理取闹大做文章,海耶斯是很可怜,但也否认不了她的bitch,占据道德制高点要求全世界去补偿她的痛苦,这不合理。警察已经尽了全力,威洛比警察是个没有多少时间的癌症患者,这不合情。故意用电钻伤害别人,半夜去警察局纵火,更不合法。没有任何人希望悲剧发生,你不能因为自己的不幸去要求全世界陪着你一起伤心。
电影中海耶斯为了报复放火烧警察局。
《三块广告牌》避开了这势不两立的逻辑,也没有试图去标签化任何一个人。这部电影的深意也在于此,时代情绪充满暴戾和愤怒,在这暴戾和愤怒里,在不会主动消失的偏见和仇恨里,这个时代的人们,该如何自处?
3
电影给出的答案是爱与宽恕,影片中途威洛比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但这事先计划好的死亡并没有那么让人悲伤,事实上很少有电影能把死亡拍得如此温柔:他留下了三封信,更准确地说,是留下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牵挂和留恋,宽恕和幽默,以及体谅和盼望。
牵挂和留恋留给了妻子和儿女,在死去的这一天,一家人去了河边,威洛比和孩子们做了傻傻的游戏,他和妻子拥抱、亲吻、做爱,他们喝了酒,醉意让彼此都觉得舒服,两个人还拿王尔德的生殖器开起了玩笑,在柔软的沙发上笑作一团。
自杀前,威洛比安排与家人度过了最幸福的一天。
在留给妻子的信中,威洛比说起在这一天和妻子最后一次拥有彼此,“我在你体内,你在我身上,电光火石之间似乎有那么一刻,觉得黑暗未曾到来。”这句情话如此性感,又如此妥当,足以让每个人相信,离开的这一天,在不讲道理的命运面前,威洛比并不恐惧,也并不孤独。
宽恕和幽默留给了海耶斯,虽然对方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依然给他捣乱,威洛比有一百个理由去怨恨这个蛮不讲理的母亲,他自然也是有怨气的,在最后的信中,威洛比告诉海耶斯,自己已经支付了广告牌接下来的费用,并且幽了她一默,“虽然我的死跟你无关,但人们不会这么想,但愿他们不会杀了你”。
海耶斯读着威洛比的信。
读到这里的时候,海耶斯微微笑了一下。威洛比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方式,幽默地化解了她与海耶斯之间的对立。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编剧兼导演的马丁·麦克唐纳的智慧,这个玩笑更像是开给现代人的药方,愤怒和仇恨只能引发更多的愤怒和仇恨,于现实人生,毫无意义。
最后,威洛比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体谅和盼望,都给了自己的同事和好兄弟迪克森,一个几乎等同于男版海耶斯的角色,他告诉对方,仇恨永远解决不了问题,但冷静却不一样。他劝解迪克森要放下内心的愤怒和仇恨,因为“成为一名警探真正需要的,是爱。”
许多观众开玩笑说,这部电影最适合的名字应该是《局长三封信》,的确,电影以三块广告牌带出的仇恨和愤怒难题,却在威洛比三封信中,找到了所有问题的最终答案:能从深渊中解救我们的,只有爱。
4
这锅美式心灵鸡汤火候劲道,恰到好处,命运给出无解的悲剧,尚在人间的人总要想办法活下去。如果观众足够细心的话,会发现这个看似绝望的故事里面,有诸多温柔和明亮的瞬间。
威洛比举枪自杀时,为了不让妻儿惊慌,特地用黑色袋子套住脑袋,还在上面留言:不要打开,先报警。
生前和海耶斯交涉,两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但威洛比疾病发作吐血,海耶斯的第一反应是“oh,baby”,这短暂的句子是海耶斯没能掩饰住的部分,蛮横和冷酷都是表象,她心中始终存在着柔软的部分。
还有,三块广告牌竖起来后,海耶斯固执地在每个广告牌下面布置好鲜花,这些事旁人留意不到,但作为母亲的她,总需要些什么,去表达对女儿的愧疚和思念。
以及不得不提到本片的配乐,影片开头,伴随愤怒的海耶斯一起出场的是一首爱尔兰民谣,歌词中有一句“当所爱的人已经逝去,谁还愿意在这荒冷的世上独自凄凉”。
整个故事层层推进的过程中,不管镜头下怎样的愤怒,怎样的绝望,背景音乐永远和缓温柔,甚至越是愤怒、不可遏制的时刻,音乐越温柔,直到最后,温柔化解了愤怒,故事中的人们,决定用另一种态度去面对接下来的人生。
影片最后,势不两立的海耶斯和迪克森携手踏上了寻找凶手的旅程,两人有段对话:
海耶斯:迪克森,你确定我们要这样做?
迪克森:杀了那个人?不是很确定,你呢?
海耶斯:我也不确定,我觉得我们可以在路上再决定。
这时,片尾音乐响起,歌中唱的是,时间从来不曾停留,离开我的你此刻身在哪里……如果我能拥有你永恒的爱,我会珍惜与你的每一天。
电影接近尾声时,海耶斯终于露出了笑容。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和结局。但行至此刻,又不得不承认,这就是最好的答案和结局。
这个答案不光是针对单一事件本身,更多的是,在“普天同丧”的时代困局中,身处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当厄运降临,当愤怒和仇恨赶走所有的理智和平静,或许都可以想想这个故事,想想那三块广告牌和威洛比三封信,想到在任何时刻,都不要放弃内心的柔软和慈悲,因为在人生的绝境中,最终能打捞和拯救我们的,只有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