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焦点资讯 营销之道 企业报道 淘宝运营 网站建设 软件开发 400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资讯 » 正文

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已无法上船,曾非常关心万吨大驱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01  来源:新格网  作者:新格网  浏览次数:454  【去百度看看】
核心提示:在中国的舰艇工业领域内,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已有88岁高龄,已经没有办法再到军舰上走一走、看一看,但仍然非常关心舰艇的发展。这位老人就是潘镜芙,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方向为水面舰艇总体设计,也是大名鼎鼎的

在中国的舰艇工业领域内,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已有88岁高龄,已经没有办法再到军舰上走一走、看一看,但仍然非常关心舰艇的发展。这位老人就是潘镜芙,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方向为水面舰艇总体设计,也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在潘镜芙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对水面作战舰艇的前沿技术有着非常敏锐的视野。

 

 

比如在1962年,时年32岁的潘镜芙就已经崭露头角,承担着主持65型护卫舰电器部分设计的工作,并大胆提出在我国自行设计的舰艇上首次使用交流电制。研制工作中,潘镜芙很好地解决了交流电机设备试制、柴油发电机组配套和并车试验等等方面的问题,一举为其他水面舰艇采用交流电制开辟了道路。

从1966年开始,潘镜芙开始参与导弹驱逐舰的设计任务,并成为技术领导成员之一。研制工作中,潘镜芙率领技术人员,首次解决了舰载武器系统装舰的各项技术,并为舰载导弹的首次按系统研制并装备大中型水面舰艇做了开创性的工作。通过四年的攻关,我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济南”号顺利交付海军并服役,潘镜芙功不可没。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潘镜芙主持设计两代四型驱逐舰,对我国在水面作战舰艇领域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后,潘镜芙已经不再具体负责舰艇的设计工作,但仍然对水面作战舰艇的设计与技术发展进行着非常紧密的跟踪。进入21世纪之后,我们仍然能看到潘老的许多学术论文,题材往往都非常前卫。例如,潘镜芙在2006年发表于《中国舰船研究》杂志上的“作战系统的效能分析与评估方法”,旨在探索国内作战系统顶层量化评估的新方法。

又如,2012年发表在《舰船科学技术》上的“国外多体船型在军船上的应用”一文,对小水线面双体船、Slice船型、穿浪双体船和三体船的军事应用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当年发表在同一本杂志上的“水面舰艇上层建筑和桅杆射频综合集成的思考”的论文中,对射频综合集成工作的技术发展路线给出了极为中肯的建议。而在我国最先进的055型驱逐舰之上,射频综合集成首次得到实际应用。

 

 

尤其是最后一篇论文,足以见得潘镜芙先生无时不刻都在关心着我国驱逐舰领域的发展。在撰写这三篇文章的时候,潘老已超过80岁高龄。试想一位年过八旬的普通老人,大量的时间都会花在家人或孙辈的身上,该享享清福了,但潘镜芙先生仍然笔耕不辍,足以见得老人家对我国的水面作战舰艇发展事业是有多么的热爱。

在近日“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潘镜芙:四十余年呕心沥血铸造大国战舰”的报道中,潘老说:“搞了一辈子海军装备,我最牵挂的是海军官兵们。官兵在舰上生活得舒心,才更有精力提高训练质量。”曾经的中国水面作战舰艇,舰上生活非常艰苦,然而在今天,这种困难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官兵们的确能生活得舒心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潘镜芙先生的舰船人生,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老一代舰艇工业人。曾经的中国海军驱逐舰,吨位相对较小,防空反潜能力薄弱,只能用于近海防御。而今,我国已经能研制出全球一流的055型驱逐舰,没有像潘老这样的技术工作者呕心沥血肯定是无法实现的。

 

 

全文完,谢谢阅读。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皖ICP备2021004516号-14
企业800网 ·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