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育部:个别地方择校热、课业负担问题依然严重
ink="">资料图:小学生展示新课本。 万震 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中新网2月28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今日公布《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个别地方仍存在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校际差距较大问题,少数地方存在继续增大的趋势,择校热、课业负担问题依然严重,人民群众对均衡发展满意度不高。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县累计达到2379个,占全国总数的81%。其中东部地区819个,中部地区782个,西部地区778个。
继2014至2016年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7省(市)后,2017年又有吉林、安徽、山东、湖北4省整体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山西、内蒙古、辽宁、江西、重庆、陕西、宁夏7省(区、市)通过认定县的比例均超过80%。
报告指出,从2017年督导检查情况来看,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仍然存在,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报告指出,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深刻认识领会国家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意义,没有把握好推进工作的宗旨和原则,没有把国家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一是投入不足。没有依据义务教育法、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和义务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持续增长,并建立长效机制。没有把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作为重点投入方向。
二是落实不到位。个别地方仍存在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校际差距较大问题,少数地方存在继续增大的趋势,择校热、课业负担问题依然严重,人民群众对均衡发展满意度不高。
三是督查不力。在对政府和主要负责人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中,没有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赋予足够的分量,问责不力,整改不够。有的地方督导机构不健全,经费不足,人员数量少且能力弱,督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报告指出,一些地方没有把“办好每一所学校”落到实处,学校建设标准不一,少数学校办学条件依然薄弱。
一是城区仍然挤。没有按照“新建小区与配套建设的学校要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要求规划建设学校,教育用地规划和预留不足,城区学校校园占地面积偏小。有的地方领导仍然热衷于集中优质资源变相建设重点校、豪华校,城区大校额、大班额仍然存在。
二是乡村仍然弱。仍有一定数量的农村学校和寄宿制学校校舍、功能室、运动场、食堂、教师周转宿舍等规划不科学,建设标准低,仪器设备及信息化装备滞后。教学点和小规模学校没有设置办学标准或建设标准太低,无法满足正常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盲目撤销必要的教学点和农村小规模学校,给农村偏远地区孩子上学带来困难,辍学情况重新抬头。
三是帮扶不实。相当多的地方因为对联盟办学的主旨认识不到位,机制建设有漏洞,考核机制不健全,没有真正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共同研讨备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开设公共课等方式表面文章做得多,实际效果差,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没有真正提升。
报告指出,一些地方没有把均衡配置教师资源的政策落实到位,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校际差距依然较大。
一是待遇差距太小。没有在津补贴、周转房、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运用足够大的差别化待遇政策,吸引骨干教师和优秀学校管理人员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流动。没有提供足够好的发展环境,让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的校长和教师安心干事创业、专业成长,有足够的获得感。
二是农村缺口较大。仍有一些农村学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教师补充不及时。现有教师专业、学科、年龄等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胜任教育教学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开足开齐课程的需要。教师走教、远程网络教学等方式仍不能满足每个孩子享有公平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三是培训效果不好。一些地方农村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机会偏少、比例偏低。现有教师培训中,仍有一些存在方法手段单一,针对一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提高需要不够的问题,培训工作实际效果不佳。仍有少数地方未按要求,安排足够的教师培训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