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焦点资讯 营销之道 企业报道 淘宝运营 网站建设 软件开发 400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资讯 » 正文

【理论充电站】第13期:防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曲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24  来源:新格网  作者:新格网  浏览次数:646  【去百度看看】

理论知识没学过?没关系!

专业名词看不懂?没关系!

每天充电10分钟,

理论问题全摆平!

第13期
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到国际社会,并载入联合国文件,影响日益广泛。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顺利运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从理念化为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将再次统治“天下”的观点也随之出现,而且在西方世界还颇有市场。有西方学者写道:“如果西方与世界的关系体现为侵略与征服,那么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显示为对最高等级地位的超乎想象的执着心态”“中国的强大也将迫使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默默按照中国的方式行事”。于是,国际上一些人担心中国会再次通过朝贡制度来重建“天下秩序”,把古老的朝贡制度发展成为一个现代版本。显然,这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曲解,是对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促进国际发展合作的歪曲。 长期以来,西方宣扬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可以确保和平、人权和经济繁荣,并积极向世界输出西方模式。而中国认为,一刀切的模式不会对所有国家都有效,因而始终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从不像一些西方国家那样试图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也不会向其他国家输出中国模式。实际上,中国近代以来饱受西方列强欺凌,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贯反对西方国家通过经济和军事手段干涉别国内政。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从不像西方国家那样要求合作方或被援助国进行这样那样的改变,而是认为只有本国人民才能决定他们的社会政治制度。可以说,与其他大国相比,在国际事务上,中国采取的各项措施都充分考虑了各国共同利益,努力在追求自身利益和实现各国共同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充分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中国一贯尊重国际法并倡导国际法治,坚持主权独立平等与不干涉内政原则,承诺中国将永不称霸。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重申,“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各国的事务应该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他还指出,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进程中,中国在强调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同时,并不否认国家主权与国家个体的利益,强调在奉行主权独立平等与不干涉内政原则基础上推动国际社会在各领域的合作,推动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的融合。

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古代中国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理想有着相似的美好愿景,均表达了各国共处、共存、共发展的观点。但是,它们与“天下秩序”或“朝贡制度”有着本质区别。当今中国并未向其他国家进行价值与文明输出,也不要求取得比其他国家更高的地位,更不会推行霸权主义,而是追求“和而不同”、互利共赢,追求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安全、共护环境。无论是“一带一路”建设还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不是要建立一个政治共同体,更不会触碰主权红线,而是在尊重各国主权的基础上,努力扩大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并希望各国能够分享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利益,显示了中国既希望自己发展好、也希望别人发展好的博大胸怀。事实上,近代以来,中国通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才获得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因此很了解其他国家对主权的重视,很清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尊重和维护各国主权和发展利益。这与一些西方国家试图推行以人权超越主权的国际秩序明显不同。

  

(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

来源:人民日报

你可能还想看

【理论充电站】第12期:

“第一动力”论的重大意义

【理论充电站】第11期:

供给侧改革不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


【理论充电站】第10期:

善于突破“学术岛链”


【理论充电站】第9期:

明斯基时刻


【理论充电站】第8期:

治国理政新思想对“塔西佗陷阱”的破解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吉ICP备11001726号-6
企业800网 · 提供技术支持